与庶民同罪的上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金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庶民同罪的上一句是王子犯法。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释 义: 王子违背了法律,会和老百姓一样处以惩罚,没有特殊对待。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译文:秦朝时期,商鞅想要推崇新的法律制度(商鞅变法),当时许多人反对他颁布的法律,新法一度无法实行。商鞅于是说到:法令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皇宗贵族的干扰,如果要更好的实行法治,那就要对犯法的太子施行惩罚。可太子是君王的家室,不能对他施刑,于是就处罚他的师父。

赏析说明

商鞅为了变法,不惜得罪了未来的君王。这也是商鞅后来被处以“五马分尸”惨死的原因之一,商鞅的死其实多少有秦惠文王的公报私仇(个人私心)在里面。

虽说在这件事情上,商鞅确实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其实质上惩罚的也是太子的师父,而并非太子本人,所以这句话根本上是说不通的。

那些受到法律惩罚的永远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甚至就连“天子的血缘亲属”都很难被施以法刑,受到法律制裁的永远都只能是臣子和百姓。

言而总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各个王朝的末期,君权极度衰落甚至即将被改朝换代的基础上,才会出现,但凡君主余威犹在,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会有的。

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种事,请相信惩罚的永远也不会是王子本人,一定会有其他的替罪羊来代替王子受罚,那么王子不受罚,自然就不能用“与庶民同罪”来论处了。



~

只有犯法的臣民,没有做错事的天子,这是什么典故?
答: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侧面更多显示了“百姓对帝王至高无上权利、昏庸无道、骄奢淫逸、横赋暴敛的一种无奈”,同时也是表达了“百姓对和谐盛世、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因为这句话的根本就是错的,是百姓后来“幻想、臆造”出来的。所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根本就是不...

在我国古代是谁最早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答:所以当社会的秩序与人自私的本性发生碰撞的时候,就需要法律来约束。而在我国古代早就已经出现了法律,但是在古代权力至上的社会中,很多达官贵族的子弟犯了法却可以逍遥法外。那么是谁最早提出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人是韩非。韩非将之前的法家思想进行...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诗句吗?
答:“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在《秦香莲》等包公戏曲里经常可以听见的台词,听起来耳熟能详,是一条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谚。而且这条俗谚很有一点今天所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味,直到当代仍然时常被引用。 于法无据的俗谚 不过这句俗谚却和我们从中国法制史上得到的普遍印象相抵触。因为古代法律里意思相反的条文...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最初起源是哪里?
答:最早是来自于商鞅变法,当时的说法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秦孝公在一登基之后就实施了这个商鞅变法,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父亲秦献公,他的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被他的叔叔赶到了魏国,在魏国一点地位都没有,10分的可怜一直被欺负,而且在那里呆了三十几年,在这三十几年的时间...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成语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它出自《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原文是:“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晌租有活命的吗。”这句话强调了即使是王子,一旦触犯法律,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与普通百姓一样承担罪责。这一成语...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做到了呢?
答: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历史上没有帝王做到。这句话和“刑不上大夫”一起使用才能正确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先聊一下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说过“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而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当年商鞅变法,为了让众人遵纪...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哪个皇帝提出的,是否真的同罪?
答:楚庄王虽然没有责罚太子,但是也没有因私徇情而是承认太子确实是犯错了,并且对纠错的人予以肯定,算是一位开明的贤君了。我国在秦朝建立了初步的法律体系,而《秦律》就是我国第一部法典,书中提出了人人平等的观念,也提出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但是也是因为他有许多的惩罚...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哪里
答:《史记商君列传》。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意思是,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应有的惩处,强调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严格的约束力,而这句话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是商鞅提出来的,原话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谁提出来的?
答:在明代小说里很难找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句俗谚,而清代的戏曲小说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俗谚就很常见。比如讲宋太祖赵匡胤故事的《飞龙全传》第二回、讲元末轮回报应故事的《灯草和尚》第四回、讲本朝爱情故事的《比目鱼》第八回(写做“皇亲犯法,庶民同罪”。但在清初剧作家李渔所写的...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哪里
答:“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话其实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其本意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的历史功绩人所共知,秦统一天下、中国历史从奴隶制走向封建君主制的推动者都是商君也。商鞅立法从而推进社会制度改革,使秦国新政得以有效推行,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新政从“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