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人是不是最聪明的人? 人到底是聪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

作者&投稿:堂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难得糊涂,是最顶级的聪明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转载请联系国学一刻

清乾隆年间,郑板桥回首半生,感慨自己的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提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并题下一行跋语: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所说的糊涂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大智若愚,是小事随他去,大事不糊涂的果敢,是经历世间百态,尝遍人情冷暖后的通透豁达与放下。

这种难得糊涂的智慧,其实是一种聪明的处世哲学。

大智若愚,隐忍守拙

一直觉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颇有些酸涩嫉妒之意,且看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太聪明智慧便会对自己有所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过于突出的人势必会受到屈辱。

后来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看到全句:“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才心下了然,真正智慧的人必然会如玉般隐蔽自己的锋芒,温润沉稳,含蓄坚毅,不张扬跋扈,却自有姿态。

《红楼梦》里精明能干的凤二姐,杀伐果断、心狠手辣,是个女中豪杰。可她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自以为非常聪明,虽一时得逞,但毕竟是短智和小智,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必定害己,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运命论》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过于优秀且不懂收敛锋芒,容易受到嫉妒,就像历史上有名的“鸡肋事件”杨修之死,他不懂官场的潜规则,卖弄聪明的同时也丢掉性命。

而真正的聪明是看破不说破,知世故而不世故,得饶人处且饶人。

小事随他去,大事不含糊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这首《六尺巷》在2016年的春晚播出之后,安徽桐城迅速走红,大家争相参观这条长百米宽六尺,鹅卵石铺就路面的“六尺巷”。

为什么叫“六尺巷”呢,还要从历史上的一个小故事说起。

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老家桐城的亲人建房子时与吴姓邻居发生争执,谁也不肯让步,家人写信让他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张英位居高官,相帮家人出气轻而易举,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这位大学士看到家书后,立即回信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读懂信的含义后,张家人主动让出三尺,吴家人看到后,也主动留出三尺,这才有安徽桐城今日的“六尺巷”。

张英的包容与谅解,是两家和解的重要因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张英的智慧是一种肚量,他宽容大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就了一段佳话,也体现了自己真正的智慧。

曾国藩在家书里也提到“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曾国藩能在官场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与他顾全大局、不算计眼前利益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精于算计,丢失人心,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这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人生短暂,眼光需要放长远,在关键点上作出正确的抉择,选出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答案,重大决定不偏离原则与底线,这才是真正的聪明,真正的智慧。

算计清楚眼前的琐屑又能舒心多久呢?因为只要生活,就有琐屑。

通透豁达,随缘潇洒

北京一家商铺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这句诗出自高适的《留上陈左相》,乍一看,似乎还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意味,但追其深层含义,更是有一种超然脱俗的豁达与潇洒。

此处的马非真正的马,而是庄子《齐物论》里所指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而后文的船也自然是指世间万物,天地人合而为一,万物皆平等。

这家商铺的主人想表达的意思是“逍遥与平等”,不管你是达官显贵,或者平民百姓,抑或者浪迹乞儿,来者皆是客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若不是历经世间百态,尝遍人情冷暖,又岂能如此豁达与超然?

东坡一世聪明,却吃尽聪明的苦,宦海沉浮数年。再三被贬后,他不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豁达开朗起来,他终于明白:糊涂是福。小儿子出世,苏东坡只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执着于有些不该想的事、有些得不到的人,佛把这个执念叫求不得之苦,真正的聪明在于不思虑不能考虑和不该考虑的事,学会放下,心淡如水,随缘潇洒。

现实生活中,与家人、朋友,或者是其他人际交往中,必要时可大放演技,偶尔可以有善意的谎言和小心机。

和家人相处时,偶尔装傻装笨,不为小事争吵,精心呵护感情。黄磊说:“平时在家里装糊涂,骨头软,顺着媳妇的男人,一般在外面都比较强大,因为这种人也自信。而反之,总跟媳妇较真的,这种男人在外面不太灵光。”

对待朋友时,小心翼翼地保护朋友的软肋和痛处,而不是拿朋友的痛处开玩笑。

人际交往时,最忌“口无遮拦”。真正大智慧的人,懂得留白与委婉,懂得深思熟虑,懂得装糊涂的艺术,懂得以退为进的妙处,不让他人难堪,这才是真聪明。

难得糊涂,是最顶级的聪明。



做聪明的人?做糊涂的人?难得糊涂还是难得清醒?~

别把自己弄的那么累!想聪明时你就聪明,想糊涂时你就糊涂!重要的是要活好你自己!并不为别人而活的!

清朝一位才子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叫做“难得糊涂”,怎么叫难得糊涂呢?笨一点没有关系啊,但是作人要规矩。他对自己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有注解,他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一个人天生聪明很难,真做个笨的人,也不容易,就怕有的人不笨,真笨了倒是真规矩、真老实,不敢做坏事。聪明的人容易做坏事,反而有危险,所以“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注意第三句话,很聪明,却要学糊涂,这就更难了,一切听其自然,问心无愧就好。当然为人处世,还是要学一点人际心理学的,该装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逞能,不给自己惹麻烦。

稀里糊涂的人全聪明人吗?
答:不一定,我就是个例子

难得糊涂的人是不是最聪明的人?
答:这种难得糊涂的智慧,其实是一种聪明的处世哲学。大智若愚,隐忍守拙 一直觉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颇有些酸涩嫉妒之意,且看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太聪明智慧便会对自己有所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过于突出的人势必会受到屈辱。后来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看到全句...

难得糊涂是不是最聪明的人?
答:难得糊涂,也不能确定,就是最聪明的人,应该说是很理智的人,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很理智的,难得糊涂一下子的,这个糊涂和理智应该是比较合拍的

与人相处,糊涂,其实才是真正的聪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答:因此,糊涂通常表现为通透而不是告诉,透通而不是不仅聪明,而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没有人喜欢与行为举止聪明的人交往,无论他们真的很聪明还是假装很聪明。困惑实际上是一种祝福。聪明的人偶尔只会感到聪明带给他们的运气,但困惑的人却可以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不要深入。有一句俗语,水清澈,就不会...

难得糊涂是不是说这个人太聪明了?
答:如果一个人说难得糊涂,并不是说这个人太聪明了,而是这个人比较豁达,比较想得通,因为有些事情不能太聪明怎么约附近的女孩出来玩,其实约附近的女孩子出来,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比如:首先你要投其所好,就像她朋友圈经常晒吃的,那么你可以提前选择一些好的餐厅店之类的,再发起邀约的时候,能吸引到...

高明做事,糊涂做人,才是真正的聪明
答: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是小事装糊涂,大事不含糊,而不是事事都糊涂。 苏轼的《洗儿》诗里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诗很浅白,希望儿子遇事不激进,愚钝糊涂、憨直一些,避免卷入争端,远离是非,一生大智若愚,平安喜乐做高官。 苏轼和王安石两人都是旷世奇才,清正廉明...

难得糊涂的人和聪明的人是不是一个意思?
答:我觉得难得糊涂的人和聪明的人并不是一个意思,难得糊涂的人就是真的心里明白,但是不在意,所以难得糊涂而聪明的人只是夸奖她可能比较聪明。

你怎么理解最糊涂的人往往最聪明,而最聪明的人往往最糊涂?
答:难得糊涂是人生的大智慧 说明糊涂就是聪明或精明的表现 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所以说有时候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 只是装作糊涂而已 只要没有违背原则和底线 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没有必要太过较真 因为太过较真你就输了

糊涂的人聪明吗?
答:身上有这几种特点的人,表面上是糊涂,实际上很精明,值得交往。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容易钻进“迷宫、死胡同”。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大智若愚”的道理,做人不计较,与人交往,坦诚相待。1、说话不说透,总是留一半,人多的时候,往往很沉默。“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一个人说话总是“得...

聪明人的最高境界——糊涂
答:聪明人的最高境界是糊涂。郑板桥曾说:“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这里的糊涂并非愚昧无知,而是一种大智慧,一种福气,一种修养。1. 糊涂不是笨,而是一种自我善待。太聪明的人往往容易算计,生怕自己吃亏,这样的日子过得累且疲惫。真正的智者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