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和菩萨、罗汉、辟支佛、神仙有什么区别? 辟支佛与佛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坚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 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

  字典学术解释

  【菩萨】

  (术语)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注维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大乘义章十四曰:‘菩萨胡语,此方翻译为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法华玄赞二曰:‘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佛地论二曰:‘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净名疏一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菩萨之萨字,说文无之。今有人改作,谓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写作杀,更可骇也。考字典从萨,与古经不符。经中从廿从阝从立从生,当是译经时所撰,良有以也。

  ①柬埔寨西部的省。西邻泰国。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省会菩萨。西部的豆蔻山,占全省三分之一,森林茂密,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保护林。北部和东部高度稍降。西部潮湿,东部稍干。产稻、豆蔻,有捕鱼、养蚕、酿酒等业。盛产大理石。丹永河横贯,6-11月高水位时,可以通航。金边至曼谷的公路和铁路通过东部地区。②柬埔寨菩萨省会。位于丹永河下游北岸,在磅清扬的西北方。人口1.4万。公路和铁路连接金边和马德望。有航空站。雨季时,吃水4米的船只,可自金边起航,经洞里萨湖至此。农、林产品和矿石的集散地。城南的丹永河是豆蔻山木材的流放渠道。

  罗汉

  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祥的高僧德性。

  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传于世的十八罗汉,即十六罗汉外再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尊者。

  辟支佛
  辟支佛是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能独自悟道,其或是思惟世间生灭无常的道理,或是观察十二因缘、飞花落叶等,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但汉传佛教天台宗把「独觉」和「缘觉」另作区分: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指的就是(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菩萨乘。

  神仙
  神仙,最初人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愿望,很单纯。只是后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加之人类社会的层次之分、工种之分,人们就赋予了神仙的各种各样。因此神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当今社会现状的另外一种反映。著作有《聊斋志异》。

  关于神仙的种类,归纳起来,约分五种:

  1.大罗金仙(神仙)2.天仙 3.地仙4.人仙 5.鬼仙

  鬼仙---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

  人仙---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

  地仙---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寒暑不侵,水火不惧,具有神通.

  天仙---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

  大罗金仙---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从鬼仙以上, 层次级级加深。

  关于神仙的种类,在宋、元以后,归纳起来,约分五种:

  (1)大罗金仙(神仙)。(2)天仙。(3)地仙。(4)人仙。(5)鬼仙。初步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在鬼道的世界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的,便是鬼仙的成果。修到祛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的,便是人中之仙的成果。过此以上,如果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具有少分神异的奇迹,可以部分不受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所影响,如寒暑不侵,水火不惧的,便是地仙的成果。再由此上进,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有如《庄子》、《列子》寓言所说的境界的,才算是天仙的成果。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世间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的,便是大罗金仙,也即是所谓神仙的极果。凡此种种,是否确有其事?或者是否有此可能?我们现在无法证明,姑且不加讨论。

  但是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的,在中国文化中儒家对于人伦道德、教育修养的最高标准是把一个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异常人的圣贤境界,已经足够伟大。而在另一面,还有道家的学术,从宇宙物理的研究,与生理的生命功能而立论,更加提高人生的标准。道家认为一个人可以由普通愚夫愚妇的地位,而修炼升华到超人,提高人的价值,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把握宇宙物理的功能,超过时间空间对立的束缚,而且早于公元前一千多年,毫无十六、七世纪以后的科学观念,便能产生他们自己独立的一套科学观点,无论它是幻想、是事实、是欺世的谎言、是有实验的经验之谈,都是值得我们瞠目相对,需要留心研究的。

  它们的区别楼主一目了然了吧!

佛教:有多少佛陀?

佛和菩萨,罗汉,辟支佛,神仙有什么区别~

佛——智慧圆满,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三界至尊
菩萨——修行接近佛,继续修行,就将成佛,比如弥勒菩萨,将来会来地球成佛。
罗汉——也称阿罗汉,佛经上指修声闻乘成就的修行人,已经超越轮回,将来也可以成佛。
神仙——修行人有禅定的成就,有神通,就称为神、仙。(这是佛经中的定义,道教经典认为神仙至高无上,基督教认为中国一切神仙都是假的……不同宗教对”神“”的定义不同,无需争论)

什么是辟支佛?和佛有区别吗?
简答: 无师护,而靠缘自悟得证者。
“辟支佛”梵语“毕韧子底迦”,旧译为“缘觉”,新译“独觉”,他不等待他人的辅佐和帮助,可以独自的向于解脱这道。所以,在佛未出世以前,或在佛未传教的地方,能够体会部分的宇宙真理,均可把他算在辟支佛中。
辟支佛也是: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能独自悟道,其或是思惟世间生灭无常的道理,或是观察十二因缘、飞花落叶等,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
但汉传佛教天台宗把「独觉」和「缘觉」另作区分: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指的就是(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菩萨乘。
有了辟支佛这一果位,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中并没有非受释尊之教不能解脱的褊狭思想,不等待受释尊教法也能有独觉的,这也是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正信的宗教的重要证据。
以下为学术性解释:
1.
【辟支佛乘】
(术语)三乘中之中乘也。谓开辟支佛觉悟之因行。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从佛世尊闻法信受者,最初之发心,必依佛与声闻乘同,求自然慧乐独善寂者,示独觉之义,深知诸法因缘者,示缘觉之义,辟支佛具此二义)。
2.【辟支佛地】
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谓缘觉之人,发真无漏,功德力大,福慧深利,以能侵除见、思习气,故名辟支佛地。(侵除者,谓侵入习气之内,而除断之也。见、思习气者,谓见、思惑余习之气分也。

罗汉和辟支佛
答:佛教有罗汉,辟支佛,菩萨和佛果,其中罗汉有四个阶位,辟支佛是独自修行成功的罗汉,菩萨有51个阶位,第52就是佛了 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

佛教寺庙中,佛,菩萨和罗汉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被称做菩萨的:仅次于佛,是因为菩萨虽能自觉,并发大心愿为众生求最高的觉悟方法与觉悟的道理,但却没有把自己与众生的觉悟、行为一起圆满。所以,他们所达到的不过是大乘佛教中的上乘境界。被称做罗汉的:又次于菩萨,因为他们比较注重自我觉悟,自我解脱,而较少把佛教的教义扩大化。通常人们称他们为...

西游记中有哪些神仙,有哪些菩萨?
答:有20位佛,18罗汉,18位观音。注: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即是佛也是菩萨)1、诸佛 (1)三世佛 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现实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农历四月初八佛诞。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佛诞。药师...

菩萨与罗汉有什么区别
答:觉悟的人”,具有①自觉(可以理解为“100%了解自己”)、②觉他(可以理解为“100%了解他人并帮助他人了解自己开导)、③觉行圆满(思想和行为达到100%,称为“究竟圆满”)三大特征,那么接下来就很好理解了。1、只做到①但做不到②③的修行者叫罗汉;2、只做到①②但做不到③的修行者叫菩萨。

阿罗汉和菩萨有啥区别?
答:在大乘,像圆教《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他的六通能力跟须陀洹完全相同。第七信的菩萨断烦恼,我们现在用级别来讲,他相当於阿罗汉,小乘阿罗汉。八信,那就相当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法界的菩萨位;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位,在那个位次上神通变化就很大了。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他...

佛教中的各种角色有什么? 比如说佛 ,菩萨,罗汉等等~!~!
答:一般佛教有六凡四圣的分类 四种圣人:佛 菩萨 辟支佛(独觉)阿罗汉 六道众生:天人 人 阿修罗 畜生 饿鬼 地狱众生 另外还有天龙八部这么一说,是八种经常被提到的众生.有天人,龙,乾闼婆,阿修罗,摩侯罗,锦那罗,夜叉,迦楼罗等 其中有些类还可以继续划分.比如天还可以分n多种.什么梵天,什么四天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