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拜住传文言文附翻译

作者&投稿:漕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译文:

  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母亲独自教育和抚养他。至大二年,承袭祖上职位担任宿卫长。英宗做太子时,向身边侍卫询问宿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英宗派人去召他前来,要和他交谈。拜住对使者说:“在可能产生嫌疑的时候,君子应该小心对待。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他最终也没有去见太子。

  至治元年正月,英宗想在宫中搭建彩楼,元宵节夜晚张灯设宴。当时英宗还处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参议张养浩上书劝谏,拜住认为应该进谏,便带着张养浩的奏疏向英宗上奏,英宗高兴地接受了劝谏,停止了喜庆活动,并赏赐锦帛给张养浩,来表彰他敢于直言。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陛下刚登上大位,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我把重任委托给你,是因为你的先祖木华黎跟随太祖开拓疆土,你的祖父安童辅佐世祖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

  当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多次杀害大臣,买卖官司,卖官鬻爵,大肆结党营私,凡是不肯依附自己的一定借故除掉。尤其憎厌平章王毅和右丞高昉,以京城各粮仓储藏的粮食缺失为理由,要上奏英宗将二人杀掉。拜住私下对皇帝说:“讨论治国大计,是丞相的职责,如果用钱粮上的小事来责罚他们,合适吗?”英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王毅和高昉都得以活命。铁木迭儿又推荐参知政事张思明担任左丞来帮助自己。张思明忌恨拜住为人正直,阴谋中伤陷害拜住。拜住身边的人得知内情后,就找机会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拜住,并且提请拜住防备他们。拜住说:“大臣合作协调,是国家的幸事。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你们不必再说了。”

  夏季六月,拜住因为从江南海运来的粮食比起世祖时代剧增了好几倍,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英宗于是减免了运粮。这时,铁木迭儿过去的罪恶一天天地暴露出来,拜住将他所有的罪恶都上奏英宗。英宗醒悟过来,于是剥夺了铁木迭儿的'官爵,并推倒了他的墓碑。铁木迭儿的党羽铁失等人十分害怕,于是便萌生了谋反之心。当时晋王也孙帖木儿镇守北方边境,铁失暗地里派人到晋王那里,把造反的阴谋告诉他,相约事成后推举晋王做皇帝。晋王下令将报信的人囚禁起来,派使者到上都举报奸党的阴谋。使者还没有到达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返回南方,停留在南坡,铁失等人在夜间用他们统领的阿速卫兵作为外应,杀死拜住,又在营帐中杀死英宗。晋王登上皇位,铁失等人被处死。晋王下令有关部门安排仪仗队,由百官和有才德的老人在前面引路,抬着拜住的画像送到海云寺,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佛事。参观仪式的有一万多人,没有不感叹惋惜而流下眼泪的。



~

元史·拜住传文言文附翻译
答: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陛下刚登上大位,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我把重任委托给你,是因为你的先祖木华黎跟随太祖开拓疆土,你的祖父安...

文言文翻译 元史·列传第二十三 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
答:(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的亨丽殿 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

南坡之变的政变起因
答:两只拦路虎去世,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不再设左丞相。这表明英宗对拜住无比信赖,让他作为唯一的宰相,与自己一起分享最高权力。从此,世上最庞大的帝国就掌控在这两个年轻人。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锐意改革,全面整顿。他们尊重人才,先从人事改革入手,大规模起用汉族儒臣。《元史·拜住传》记载,拜住“首荐张珪,复平...

署字的引证解释署字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答:署字的引证解释是:⒈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引唐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诗:“案_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元史·拜住传》:“拜住为太常礼仪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请署字。”清顾炎武《日知录·押字》:“《集古_》有五代时...

翻译这段文言文
答:铁失等皆处死刑,唯独要把铁木迭儿之子治书侍御史锁南流放,珪抗争道“:按照法律,强盗不分首恶胁从,凡掘墓伤尸者,均应处死。锁南随从铁失杀害皇上,且砍断丞相拜住胳臂,还让他活着吗?”终于治锁南死罪。仁宗的灵位牌被盗,当时参知政事马剌正兼领太常礼仪使,却拟升为左丞。珪上书说:“以参政升左丞可算为...

收集所有文言文带翻译
答:[文言文译文]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州郡先后以礼相请,他都不答应;公卿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初年,征召他为博士。到建光元年,又下诏书给公车,赐给策书,征召樊英和同郡六个人,樊英等四人都没去。永建...

元史王结传原文及翻译
答:(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五》)译文:王结字仪伯,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陈述八件时政事,但宰相未全部采用。当时仁宗还是在太子府时(或者尚未即位),有人举荐王结为(或者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就收集历代君臣好坏能...

铁木迭儿的跋扈朝中
答:铁木迭儿遂恨拜住,欲“谋中害之”。劣迹败露不久,铁木迭儿称病不朝。时拜住奉旨往范阳为其祖安童立忠宪王碑。铁木迭儿闻言,又趁机入朝,临出,才至内门,便有人报之英宗。英宗乃遣人候门前,向铁木迭儿赐酒,传旨说:“卿年老宜自爱,待新年入朝未晚。”(《元史·拜住传》)铁木迭儿遂怏怏而还。从此抱病不出...

文言文翻译除大理司直,辞,寻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江西帅李珏、漕使...
答:【原文】除大理司直,辞,寻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江西帅李珏、漕使王补之交荐之。会洞寇作乱,帅、漕议平之,而各持其说。燔徐曰:“寇非吾民耶?岂必皆恶。然其如是,诚以吾有司贪刻者激之,及将校之邀功者逼城之耳。反是而行之,则皆民矣。”帅、漕曰:“干办议是。谁可行者?”...

元史 列传第六十八翻译
答:【虞集传】译文 虞集,字伯生,宋朝丞相允文五代孙。其父汲,黄冈县尉。宋亡,寄居于临川崇仁,与吴澄为友,吴说他的文章明白朴实。虞集家境贫寒。晚年稍有发迹,后以翰林院编修官之职位隐退。娶国子祭酒文仲之女杨氏为妻。 虞集三岁就知读书,至元十二年(1275),汲携带家眷赴岭外,战争中无法携带书籍,杨氏口授《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