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所有文言文带翻译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

作者&投稿:春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译文]: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调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欢行侠仗义,一直到这时才改变原来的志节行为,恪尽职守。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武昌民间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怕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就提着水还给他。其他事情也多是如此。他的车辆的服饰十分简陋破旧,所用的器物没有铜制或上漆的。江南盛产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只不过吃数片干鱼罢了。
后来任武康县令,他更加坚持清廉的节操。他去除繁多的祭祀活动,尽忠职守,很受百姓的称赞。太守王彬巡察所属各县,其他县都设宴款待。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他到县境,送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离别赠礼。王彬与何远开玩笑说:“你的礼物超过东晋时的陆纳,恐怕会被古人讥笑吧!”高祖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宣城郡过去曾受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名声远播。过了一年,何远调任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房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集市,大至城池、马厩、仓库等,他都像经营自己的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他应得的俸禄,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把那些钱作为税款赠送给他们,并且长期坚持这样做。何远在任时,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对贫民百姓视为子弟,因此豪强对他特别害怕。
    何远为人耿直,不徇私情,身居人世间,却谢绝别人的拜谒,自己也不拜访别人,写信给别人时,无论(对方)地位的高低,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与人交往时,从不因对方的面色低声下气,因此多受到庸俗之士的嫉恨。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说话从不虚妄,这些都是出于他的天性。
1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
【文言文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 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 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1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参考译文】
清河王刘承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 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辕固生反驳说:“不对。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赞同天下人的心愿而杀死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肯为他们效命而心向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保持天子的尊严,反而借其有过而诛杀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商汤、周武王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停止。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召来辕固生问他读此书的体会。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入兽圈刺杀野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他锋利的兵器。他下到兽圈内去刺杀野猪,正中其心,一刺,野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廉洁正直,拜他为清河王刘承的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当今皇上刚即位,又以品德贤良征召辕固入朝。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之语,说:“辕固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这时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辕固对他说:“公孙 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自此之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的弟子。

1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参考译文】
(五)
少傅白居易,文章举世无双,却未曾升任过地位显赫的高官。从前,刘禹锡在太和年间做宾客时,与太尉李德裕都在东都做事。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最近你得到过白居易的文集吗?”李德裕说:“给了一些文集让我看,我把它们积攒起来让人放在别的地方收藏起来,可是我从来没看过,现在给你看看”。等取来一看,白居易的文稿装了满满一箱子,上面积了厚厚的灰尘,等把书卷打开后又给卷了回去,对刘禹锡说:“我和这人比,一直有不足之处啊,他的文章精彩绝伦,何必看呢!只是害怕读后心中增添自愧不如之意,所以不想看。”对白居易文章的忌惮之心到了如此的地步。有地位的人都忌妒他,说他:“有学士之才,却没有宰相之能。”赏识他的人在白居易的奏对中发现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可实际上他被时俗所排挤,就象当年汉文帝时的贾谊,不被卿相所了解,人们都为之感到惋惜。
(六)
丰野园是前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啊。相国去世.距今已有十多年了。园子已废弃而挪做他用。可是里面荟萃的花划树木,足以令人赏心悦目;凭靠于回环曲折的栏杆上.足以躲避热天时的大雨、沐浴那阵阵清风;高高的楼阁,足以令人饱吸西山的爽气,这种境界和当年相国活着时是一样的啊。
庚戌年的春天,我的友人杭大宗君来到京城。住在园子里,我因多数造访杭君。对园子也了解个大概、这时,杭君的同乡陈君也寄住在这里。不久陈君要到粤西做官.对这个园子留恋不舍,就让善于作画之人把它画出来,同时通过杭君让我来写下这篇文章。
天下的山水风景多聚集在东南,京城车马喧嚣,他乡之客往往感到烦闷,找不到故土的感觉。陈君家在杭州,西湖美景甲天下。舍弃家乡胜景来到京城,应当对这个园子是不屑一顾的。(比他家乡西湖的景致差远了),但陈君却对此园徘徊流连不忍离去,那么可知陈君做官,必定有和其他平庸官吏不一样的地方。虽然这样,士人当初多能安心在贫苦环境中生活,就是穷得用破瓮来当窗户,用草绳来检门轴也会感到满足得很;若碰到偶然机会来到富贵之家,看见华关的楼阁栏槛花木,就会心中喜悦倍生羡慕之意。要是有一天得志的话,就会想着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达到剥削人民不顾民生的地步,这同攻击劫掠民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既然这样,那么陈君羡慕相国的家业而不仰慕相国一心为国品质的心思,就可以知道了。

14.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言文译文]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州郡先后以礼相请,他都不答应;公卿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初年,征召他为博士。到建光元年,又下诏书给公车,赐给策书,征召樊英和同郡六个人,樊英等四人都没去。永建二年,顺帝赐给策书,预备礼物,用黑色币帛征请樊英,樊英又坚决推辞说病得严重。于是诏书严厉责备郡县,要郡县用车马送他上路。樊英迫不得已,到京师,推说有病不能起来。于是强行将他抬入殿中,他仍然不肯以礼相从。皇帝发怒,对樊英说:“朕可以让你活,也可以杀掉你;能使你显贵,也可使你低贱;能使你富足,也能使你贫困。你为什么轻慢朕的命令?”樊英说:“臣接受的是天命。活着度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度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活,又怎么能够杀掉臣!臣看见残暴的君主就像见到仇敌,站在暴 君的朝堂上还不肯,怎么能够使臣显贵呢?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向,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呢?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显贵,使臣低贱!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a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声,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到四年三月,皇帝于是为樊英造坛设席,以老师的礼节对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得失。樊英不敢推辞,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数个月后,樊英声称病重,诏书要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樊英起初接到昭令,大家都以为樊英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到后来应对皇上,又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感到失望。最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同被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就进退两难了。”颖川人陈寔自小跟随樊英学习,樊英曾经生病,妻子派侍女拜问,樊英从床上下来答拜。陈寔觉得奇怪,就问樊英,樊英说:“妻是齐的意思,妻子与丈夫一同供奉祭祀,据礼没有不答拜的。”樊英的恭敬谨慎都像这样,享年七十多岁,在家中去世。

1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  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职奔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奔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筒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构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16.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文言参考译文]
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啮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什么东西给困扰了,赶快拿蜡烛来照看看!”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涨大变红。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啮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
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
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那个高贵、那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假如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蚊子还对人谨慎畏惧,大白天不敢暴露他们的形迹,躲在看不见的地方来观察人,乘人疲惫松懈的时候,然后才有所谋求啊!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这是相同的啊!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乘着同类有间隙的时候来欺负他,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饿倒在草野间,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现在您一被蚊子咬啮,就立即睡不安稳,知道同类相残却好像没听见过一样,这难道是君子先别人后自己的道理吗?”
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1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参考译文】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1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参考译文】
清河王刘承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 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辕固生反驳说:“不对。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赞同天下人的心愿而杀死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肯为他们效命而心向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保持天子的尊严,反而借其有过而诛杀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商汤、周武王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停止。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召来辕固生问他读此书的体会。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入兽圈刺杀野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他锋利的兵器。他下到兽圈内去刺杀野猪,正中其心,一刺,野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廉洁正直,拜他为清河王刘承的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当今皇上刚即位,又以品德贤良征召辕固入朝。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之语,说:“辕固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这时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辕固对他说:“公孙 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自此之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的弟子。

1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参考译文】
(五)
少傅白居易,文章举世无双,却未曾升任过地位显赫的高官。从前,刘禹锡在太和年间做宾客时,与太尉李德裕都在东都做事。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最近你得到过白居易的文集吗?”李德裕说:“给了一些文集让我看,我把它们积攒起来让人放在别的地方收藏起来,可是我从来没看过,现在给你看看”。等取来一看,白居易的文稿装了满满一箱子,上面积了厚厚的灰尘,等把书卷打开后又给卷了回去,对刘禹锡说:“我和这人比,一直有不足之处啊,他的文章精彩绝伦,何必看呢!只是害怕读后心中增添自愧不如之意,所以不想看。”对白居易文章的忌惮之心到了如此的地步。有地位的人都忌妒他,说他:“有学士之才,却没有宰相之能。”赏识他的人在白居易的奏对中发现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可实际上他被时俗所排挤,就象当年汉文帝时的贾谊,不被卿相所了解,人们都为之感到惋惜。
(六)
丰野园是前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啊。相国去世.距今已有十多年了。园子已废弃而挪做他用。可是里面荟萃的花划树木,足以令人赏心悦目;凭靠于回环曲折的栏杆上.足以躲避热天时的大雨、沐浴那阵阵清风;高高的楼阁,足以令人饱吸西山的爽气,这种境界和当年相国活着时是一样的啊。
庚戌年的春天,我的友人杭大宗君来到京城。住在园子里,我因多数造访杭君。对园子也了解个大概、这时,杭君的同乡陈君也寄住在这里。不久陈君要到粤西做官.对这个园子留恋不舍,就让善于作画之人把它画出来,同时通过杭君让我来写下这篇文章。
天下的山水风景多聚集在东南,京城车马喧嚣,他乡之客往往感到烦闷,找不到故土的感觉。陈君家在杭州,西湖美景甲天下。舍弃家乡胜景来到京城,应当对这个园子是不屑一顾的。(比他家乡西湖的景致差远了),但陈君却对此园徘徊流连不忍离去,那么可知陈君做官,必定有和其他平庸官吏不一样的地方。虽然这样,士人当初多能安心在贫苦环境中生活,就是穷得用破瓮来当窗户,用草绳来检门轴也会感到满足得很;若碰到偶然机会来到富贵之家,看见华关的楼阁栏槛花木,就会心中喜悦倍生羡慕之意。要是有一天得志的话,就会想着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达到剥削人民不顾民生的地步,这同攻击劫掠民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既然这样,那么陈君羡慕相国的家业而不仰慕相国一心为国品质的心思,就可以知道了。

14.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言文译文]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州郡先后以礼相请,他都不答应;公卿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初年,征召他为博士。到建光元年,又下诏书给公车,赐给策书,征召樊英和同郡六个人,樊英等四人都没去。永建二年,顺帝赐给策书,预备礼物,用黑色币帛征请樊英,樊英又坚决推辞说病得严重。于是诏书严厉责备郡县,要郡县用车马送他上路。樊英迫不得已,到京师,推说有病不能起来。于是强行将他抬入殿中,他仍然不肯以礼相从。皇帝发怒,对樊英说:“朕可以让你活,也可以杀掉你;能使你显贵,也可使你低贱;能使你富足,也能使你贫困。你为什么轻慢朕的命令?”樊英说:“臣接受的是天命。活着度完一生,是天命;死了没有度完一生,也是天命。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活,又怎么能够杀掉臣!臣看见残暴的君主就像见到仇敌,站在暴 君的朝堂上还不肯,怎么能够使臣显贵呢?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向,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呢?陛下怎么能够使臣显贵,使臣低贱!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a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声,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到四年三月,皇帝于是为樊英造坛设席,以老师的礼节对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得失。樊英不敢推辞,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数个月后,樊英声称病重,诏书要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樊英起初接到昭令,大家都以为樊英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到后来应对皇上,又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感到失望。最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同被征召,不久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助当今天子,有助于当代人。然而您开始以贵重无比的身体,激怒万乘天子,及至享受官爵俸禄,又没听说什么匡时救世的主张,你就进退两难了。”颖川人陈寔自小跟随樊英学习,樊英曾经生病,妻子派侍女拜问,樊英从床上下来答拜。陈寔觉得奇怪,就问樊英,樊英说:“妻是齐的意思,妻子与丈夫一同供奉祭祀,据礼没有不答拜的。”樊英的恭敬谨慎都像这样,享年七十多岁,在家中去世。

1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 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职奔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奔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筒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构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16.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文言参考译文]
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啮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什么东西给困扰了,赶快拿蜡烛来照看看!”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涨大变红。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啮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
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
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那个高贵、那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假如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蚊子还对人谨慎畏惧,大白天不敢暴露他们的形迹,躲在看不见的地方来观察人,乘人疲惫松懈的时候,然后才有所谋求啊!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这是相同的啊!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乘着同类有间隙的时候来欺负他,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饿倒在草野间,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现在您一被蚊子咬啮,就立即睡不安稳,知道同类相残却好像没听见过一样,这难道是君子先别人后自己的道理吗?”
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1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参考译文】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回答者: 甜蜜流沙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6 12:3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这个可以帮助你http://hi.baidu.com/chlkj/blog/item/260f8254ae7934193b29357a.html
回答者: 九州不肖生 - 千总 五级 12-6 15:58
第一篇 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第二篇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原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

【导读】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
[编辑本段]【发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郑 人 买 履

[编辑本段]【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编辑本段]【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编辑本段]【理论点击】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编辑本段]【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编辑本段]【示例】
(1)你可千万不要学《郑人买履》。 否则会闹笑话的!
(2)《郑人买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种性格要不得,人不能太迂腐,要学会灵活应变。
[编辑本段]【用 法】
主谓式句型
用作定语或状语
是含贬义成语
[编辑本段]【近义词】
生搬硬套 死板(搬)教条 刻舟求剑 墨守陈规
[编辑本段]【反义词】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编辑本段]【灯 谜】
河南人买鞋——【郑人买履】
[编辑本段]【典故】
此文言文为 【寓言】
[编辑本段]【课文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编辑本段]【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量长短
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将要,打算。
置——放
[编辑本段]【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编辑本段]【白话文典故】
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了,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编辑本段]【疑问?郑人买履,郑人是谁呢?】
■郑人买履,嘲笑郑人的经典
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郑人买鞋,到了集市忘了带事先量好的尺寸,回家去拿,返回时集市已散,结果鞋没买成。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拿脚试穿,他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韩非子是拿寓言来讲道理,但为什么偏偏与郑人(今属河南)过不去?他完全可以说“从前有个人想买鞋”,不需要点明这个笨蛋的里籍。韩非子绝非等闲之辈,他在这里眼睁睁地说“郑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想如果韩非子在这里明确使用“郑人”是出于故意,那要么“郑人”在当时就是被人们嘲讽的最佳对象,郑人就是笨蛋的代名词,要么就是他个人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
■郑人逃暑,为什么笨必称郑
这个故事出自《苻子》,也上过中学课本。随手从网上找一段白话文:
郑国有个人(文言文就是郑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像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面。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苻子》的作者苻朗是前秦人,但他的书中大多是先秦故事。本则故事中,又一个不幸的郑人成为被嘲讽的对象,看来不像是韩非子与郑人有什么过节儿,更像是郑人天生就有点问题。
■郑人爱鱼,郑人成了符号
郑人爱鱼出自明初学者宋濂的一则寓言,用白话文表述大意是这样:郑国有个爱惜鱼的人,放了三只盆子在厅堂之中,装上水,弄到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上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郑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以江为活命之所,像这样呆在一勺水中,遇上一个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的人,鱼不腐烂的少啊!”郑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鳞片脱落而死,郑人者才感到后悔。
这则寓言出于明代,从宋濂的生平为人来看,他对河南人绝无偏见,而寓言中之所以使用郑人完全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郑人就是一个寓言角色,就好像狐狸代表狡猾,狮子代表凶残,郑人嘛,当然就是代表笨。
■为什么要跟郑人过不去
为什么很多古代笑话中郑人都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抛开时代较晚的郑人爱鱼来看,前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批评拘泥不化的人,郑人买履是郑人拘泥于鞋的尺码,郑人逃暑是郑人在晚上拘泥于白天的经验。再看看韩非子中关于“郑人”的其他笑话: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批评的是郑人拘泥于形式而忽视实际。
[编辑本段]【教师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七。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 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本文出现了两个通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坐”同“座”;“反”同“返回”。)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2。 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 。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 。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 。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6. 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编辑本段]成语
成语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而”郑人买履”是有一定典故,而且有一定的

第一篇 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第二篇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原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羹
人有和羹者,以杓尝之,少盐,便益之。后复尝之向杓中者,故云:“盐不足。”如此数益升许盐,故不咸,因以为怪。
有个给羹调味的人,用杓子舀羹尝味道,(觉得)盐少了,便加盐。后来还是尝原来杓子里的羹,还是说:“盐不够。”这样多次加了差不多一升的盐,还是不咸,便觉得奇怪。

帮我收集22则文言文,要有题目,原文,译文。。。~

(一)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坏,列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看见,别人也就听不看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然后可以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列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可以。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可以改正;内心困苦,思虑梗阻,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假如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喊吃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俺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答应俺们绑缚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俺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俺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兴奋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俺听说列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外形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列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俺反而自讨败兴了。”

(三)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帮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帮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俺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列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晏子为齐相,出,其御(驾车的人)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妻观其出,志念(志向)深矣,常有自以为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是,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五)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六)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译: 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因为(有)神童(的美誉)而得到了(一个)官职,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无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为了让他们专心读书)。在这期间童科一度被废除,可是宋朝政治恢复后又逐渐恢复了,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过)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七)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八)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乃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译: 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徒步背负着书箱,面对艰苦一直坚持下来,到了陈留向韩子助学习,到颍川 便师从陈仲弓,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肉来为邴原送行。邴原说道:“我本是会饮酒的,但怕耽误了学习,就戒掉了。今天就要远别了,又是饯行,可以喝上一次。”于是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天都没醉。


(九)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译: 李广派遣卫尉做将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了。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听说李广贤德,有命令说若捉到李光一定要带来。匈奴骑兵捉到李广的时候李广正生病,于是匈奴骑兵就把李广用网装起来,让他卧在网中,并将网栓在两马之间。行进了十几里之后,李广装死,偷瞄到旁边有个匈奴男子骑了一匹好马,李广跳起来骑到马上,把那个匈奴男子推下马去,抢了他的弓,策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之后碰到他的残余部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男子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


(十)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陆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译: 明朝有一位陆公庐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经在市集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馆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对它不像原来的砚台感到惊讶。仆人说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者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陆庐峰大为惋惜。


(十一)
越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廪人给上食。越之造舟者宗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之役,风于五湖,溺焉,越人皆怜之。郁离子曰:“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人无问智愚,惟知止则功完而不毁。”

译: 越国的工匠善于造船,越国国王用他造的船觉得很好,命令管粮官供给他上等的食物,越地的造船者都尊崇他。做了一年多,他对越王说:“我不只能造船,并且能驾船。”越王相信了他。在隽李战役中,风在五湖刮起,他被淹死了。越国人都很可怜他。郁离子说:“这人和那画蛇添足的是同一类啊。


(十二)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译: 晋朝人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放到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就生了病。乐广派人去问候他,才知道原因是他怀疑杯子里有小蛇。所以,乐广很仔细地观察他家一遍,追究事情的缘由。后来,他发现墙上挂了一把弓,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很像一条小蛇。后来,他再把朋友请到家里,让他朋友看清楚墙上的弓,再请他看看杯子里的东西。最后,他朋友终于明白杯子里并没有小蛇的时候,病立刻就好了。


(十三)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十四)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据和十分轻率的。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的蠢事来。


抱歉,就从网上找到这14篇

1、乌贼求全
[原文]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注释]
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
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

2、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
【原文】
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麑,幼鹿,畜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啖。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注释:
畋:读音tián
麑:读音ní
怛:读音dá
偃:读音yǎn
啖:读音dàn,吃,这里作舔解。
【译文】
临江(地名)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抛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
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4、小儿不畏虎
【原文】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触,庶几(也许可以。)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翻译】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5、更①渡一遭
【原文】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②水百沸,横筱③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
①更:再,重来。②釜:古代的一种锅。③筱(xiǎo):细竹子。
【译文】
过去有人捉到一只甲鱼,想把它煮来吃,又不肯负担杀生的恶名。于是烧旺火使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上一根细竹子作为桥,然后跟甲鱼约定说:“(你)能渡过这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甲鱼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诡计骗杀自己,就尽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样)爬行,仅仅能够渡过(竹桥)一次。 主人说:“你能渡过这桥,真是太好了!再给为渡一次桥, 我想(再)仔细看看。”

6、中山窃糟
【原文】
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
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于制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无法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要来喝看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7、乞猫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盍,何不。垣墉,墙壁。病,害处。)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quot;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8、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原文】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译文】
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9、盲子失坠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译文】
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自认为(一旦)失手必定堕入深渊的。经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是实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听地哭号,(时间)久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大道(真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省悟啊!
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看清路子,放大胆子,走自己的路。
从上不难看出“省”就是醒悟的意思。“苦”就是辛苦的意思。

10、一钱莫救 ——明•冯梦龙《广笑府》
【原文】
一人性极鄙啬,道遇溪水新涨,吝出渡钱,乃拼命涉水。至中流,水急冲倒,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觅舟救之。舟子索钱,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断价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回头顾其子大呼曰:“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译文】
有个人性极吝啬,有一次他在路途中,遇到河水新涨,虽可坐船渡河,但他怕出船钱,便拼命涉水过河,刚走到河当中,便被水冲倒,漂流了半里多。他的儿子在岸上,要找船救他。船家开船价,说给一钱才能前去,儿子给他讲价,说只给五分。这样讨价还价拖延了很久也没定下来。他的父亲这时快不行了,在垂死之际,还回过头来向他儿子大声呼喊:
“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11、取金
【原文】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锭,铺户送讫,当堂领价。官问: “价值几何?”铺家曰:“平价该若干,今系老爷取用,只领半价可也。”官顾左右曰:“这等,发一锭还他。”发金后,铺户仍候领价。官曰:“价已发过了。”铺家曰:“并未曾发。”官怒曰:“刁奴才,你说只领半价,故发一锭还你,抵了一半价钱。本县不曾亏了你,如何胡缠?快撵出去!”
【译文】
一个当官的拿出银票,让钱庄换两锭金子,钱庄的人给送来了,当场收费(利息、服务费之类的)。当官的问: “给给你多少钱?”钱庄的人说:“标准费用应是若干,如今是老爷您用,我们只守一半的费用。”当官的对身边人说:“这样的话,拿一锭金子让他再替我存起来。” 存完后,钱庄的人仍然等着收费。当官的说:“费用已经给你了。”钱庄的人说:“没有给呀。”当官的大怒说:“刁奴才,你说只收一半费用,所以拿一锭金子还给你,抵了一半的费用。我没有亏了你,还敢胡缠?快撵出去!”

12、吕蒙正不受镜
【原文】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于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译文】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
13、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4、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6、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7、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8、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9、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20、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请采纳+赞同】

集的文言文
答:集(jí)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动词 1、群鸟栖止于树上。 示例: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2、停留。 示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3、集合;聚集;收集。 示例:今乘诸军未...

文言文佩戴
答:——《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

集市的集字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市翻译成集市的有哪些 (shì,)shì ①市场;集市。《木兰诗》:“东~买骏马。”②街市。《书搏鸡者事》:“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③公开处决的场所。《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待命。”④交易;做买卖。《肴之战》:“郑商...

短篇文言文翻译带注释十篇 速度!!!
答:1、乌贼求全 原文 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

收集所有文言文带翻译
答:【文言文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答:[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众多贤德的人全来了,老老少少都会集在一起。这里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翠竹。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兰亭左右,可把它引来作为酒杯漂流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边,虽然没有热闹的管弦齐奏,但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文言诗文言文翻译
答: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 2. 收集所有文言文带翻译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译文]: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 调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欢行侠仗义,一直到这时才...

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答:以下是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一起往下看看: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小学语文的文言文和翻译
答:1. 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文言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

白沙集文言文翻译
答:5. 兰腾集序的古文翻译 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实在很快乐,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