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来由和习俗(至少3个) 要3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作者&投稿:倚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春节——春节民间俗称过年,传说年是一种怪兽,会吃掉家里秋收的粮食,每年开始的时候,年兽会来到人间,为了吓跑年兽,人们会燃烧竹子吓跑它,后来渐渐发展为燃放爆竹,年兽过去了,家里也就安全了,所以就叫过年。
2.端午节——传说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这一天会鬼怪出没、五毒横行,为了安全地渡过这一天,人们会在自家门上挂上菖蒲和艾草,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像一把利剑,而艾草的枝叶形状像是倒是用的拂尘(不是像武侠片中的那种,而是唱戏用的那种,杆子上也有一节一节的“须”),都是道士做法用的法器,带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辟邪。同时人们会喝雄黄酒,因为毒蛇、毒虫都害怕雄黄,所以喝了雄黄酒后就可以五毒不侵。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通俗的说法是因为纪念屈原而做的,但是民间传说糯米可以辟邪,可能才是这一天吃糯米做的粽子的正在原因。
3.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传说每年这一天,喜鹊会在银河上搭一座鹊桥,供牛郎和织女相会,而这一天晚上,天上也的确看不到这两颗星了。传说在七夕的晚上,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就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谈话声……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
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
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
“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
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
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
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
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
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
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
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
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
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
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
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
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
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
“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
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
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
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
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
“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
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
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
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七夕(乞巧)节——牛郎织女的传说,女子比手巧还有做在花架下看牛郎织女看到会有好姻缘。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重耳的某士肯于重耳一起流浪却不肯同富贵在重耳得势后坚决不接受官职在重耳放火烧山时坚决不出山抱树烧死~)民间不生火,吃生食。
中元节——鬼门关开的日子——民间放河灯迎祖先灵魂进门~

科普时间到,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来历,习俗?~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来历: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习俗: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来历: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习俗: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来历: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习俗: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
4、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习俗: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5、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来历: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习俗: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五月一日:劳动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由和习俗(至少3个)
答:1. 春节——春节民间俗称过年,传说年是一种怪兽,会吃掉家里秋收的粮食,每年开始的时候,年兽会来到人间,为了吓跑年兽,人们会燃烧竹子吓跑它,后来渐渐发展为燃放爆竹,年兽过去了,家里也就安全了,所以就叫过年。2.端午节——传说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这一天会鬼怪出没、五毒横行...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由和习俗(至少3个)
答:2.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起初是为了驱赶恶灵和毒虫,后来演变成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家门口悬挂菖蒲和艾草,认为它们具有驱邪的功效。此外,饮用雄黄酒和吃粽子也成为端午节的习俗,据说这些传统可以抵御邪气,保护身体健康。3.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情人...

要3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答:三月八日:妇女节 三月十二日:植树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寒食是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却漏掉了介之推的封赏。介之推隐居绵山,晋文公欲加封赏,却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坚持不出,最终母子二人被烧死。晋文公于...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答:1、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来历: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习俗: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2、元...

节日的由来和传统风俗分别是?
答: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风俗: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由、习俗以及诗句!!悬赏100
答: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3.3.5.1 戴彩胜人日戴彩胜的习俗由来已久。《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剪彩为人,或镂以金箔为人,贴屏风上,亦戴之以头鬓,并造花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彩胜又称...

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有哪些
答:风俗: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3、龙抬头(社日节/土地诞)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

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怎么介绍?
答:3、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4、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
答: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后来,清明节逐渐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祖,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此外,人们还会进行踏青、放风筝等活动,享受春天的气息。三、端午节 端午节源于对屈原的纪念。相传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侵害他的...

传统节日的由来有哪些?
答:由来: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绩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