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由来和风俗 小年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作者&投稿:慕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中国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大多数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人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也就是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水上人家、渔家等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宋代之前北方多为政治中心,受官方文化影响深,北方人过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则为腊月二十四,鄱阳湖沿岸等地保有旧船家习俗,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五过。

关于小年节日的来历,民间流传了很多个版本的故事,但是来历只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但是小年的风俗还蛮的,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小年节日的由来💕

✨🌷小年由来之一:小年故事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他吃人吃饱了肚皮,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来还吃人。

小年打累了,一头扎进海里睡去了,大年急忙放出太阳,催熟五谷,免得因为他和小年打仗叫人们挨饿。  小年一气歇了一百天,抖擞精神又来和大年打仗。大年二话不说,接手就打。这回小年学精了,先施出他练的冷气灭火功夫,一张嘴,阵阵冷风朝大年刮去。大年一哆峻,急忙纵身往高处去。小年也急忙赶上去,撵得大年没处躲藏,就变成一个小石头落到地下。小年找不着大年,气得嗷嗷乱叫,驾着冰冷的狂风乱翻乱找,实在找不着,就下起漫天大雪,要冻死大年。  

其实,大年早已躲到了人们藏身的山洞里,人们给他生火烤,热饭吃。大年暖和透了,还要来松脂橡油,把身上抹了一层又一层,准备和小年决一死战。  又是到了三百六十天头上。小年预料大年被冻死了,就大吼一声冲下来要吃人。只见大年一滚,带着满身大火蹿到半空。等小年刚下到树梢上时,大年一头钻进小年嘴里,顺喉咙下到肚里,放火烧起来。疼得小年手扳树枝,两脚乱蹬。不一会儿,小年手一松,身子横到了树杈上。只见他的身子上热气腾腾,烧得只剩下了一张皮。  大年和小年都死了,人们齐刷刷地跪在当院,哭着给大年磕头,并把装着大年身子的小年尸体永远挂在树上。往后,人们每隔三百六十天就在院里的树下给大年烧香,说大年是火神,有香火就有神通。能保枯世代平安。 

后来,朝里的能人推出三百六十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循环。这一循环起个啥名哩?大家都说。大年为咱舍了命,咱永远也不能忘了这个大恩大德。够一个循环,就算过一年吧。人们还根据大年烧小年的办法,仿着小年剩下的那个空壳壳,做了一个又一个灯笼,每年小年过节就挂在树上,驱魔镇邪,这就是小年的由来。


✨🌷小年的由来之二:起源祭灶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湖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来过“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由来之三:扫尘说🌷✨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

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

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二、💕小年节日的风俗💕

✨🌷小年的风俗之一:炸藕盒🌷✨

过小年吃藕盒是山东菏泽地区的风俗。炸藕盒既简单又好吃,将藕去皮切片,每两片不完全切开而成一藕夹,然后将葱姜肉馅放于藕夹中,两片藕加馅合在一起,而后挂一些面粉糊汁,经油锅炸熟即成。香酥的外皮裹着脆中带糯的莲藕,莲藕里夹着香喷喷的肉馅,一口咬下去,那真是美美的享受。炸藕盒香酥嫩爽,适于家庭烹饪,也是饭店常有的一道佳肴。

藕盒,是一种传统油炸食品,是一道以藕、猪肉等主要食材制成的家常菜。其在江浙及山东地区较为常见,类似于馅饼,在南方汉族家庭中又称为藕夹。

小年炸藕盒的寓意是和和美美、笑口常开。藕盒的“盒”谐音“和”,因此被赋予家庭和美的寓意。此外,藕盒是将藕片不完全切开而成的藕夹,中夹葱姜肉馅,形状为开口状,因此也有着笑口常开的寓意,寄托了人们新年幸福生活的憧憬。


✨🌷小年的风俗之二: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风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是有馅的,其外貌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粽 壮、汉、彝等族节日风俗。流行于广西西部。包年粽是一项辛苦活。通常我们大年三十不吃粽,祭祖拜神用。年糕也是取了它的谐音“年年高”。这个寓意和北方吃糖瓜也是一样的,希望在这一天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来年能够带来吉利的东西,财源广进。


✨🌷小年的风俗之三:剪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间风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小年是中国农历年的准备期,也是中国传统年俗活动的开始。小年过后,大年初一便开始庆祝春节。

小年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流传的是古代人们在小年这一天开始准备过年,包括扫尘洗浴、贴春联、腊肉腊鱼等。还有一种说法是小年是祭祀灶神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灶神,以祈求来年家庭平安、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小年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扫尘洗浴: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卫生,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2. 贴春联:人们在小年这一天开始贴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寓意祈求来年平安、健康、幸福、吉祥。

  3. 祭灶神:小年这一天还是祭灶神的日子,人们会在厨房里祭拜灶神,以祈求家庭平安、丰收吉祥。

  4. 吃汤圆:小年这一天,人们还会吃汤圆,寓意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总之,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庆祝活动,是中国人民欢度新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



1、小年是因为一个民间传说而来。传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对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2、小年,又称祭灶节。在邹洪涛老师的讲解下,大家才知道小年这天要祭灶,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据说这样灶王爷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