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和审美趣味? ①造园手法②审美趣味 不要离题~~~~~~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对现今的影响

作者&投稿:肥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州园林是一种特定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态。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许多文人雅士喜欢隐居于山林,投身于自然,颐养情操。及至宋代到明清时期,一些告老还乡的官员或有地位的文人在自己的住宅里建造私家园林,以山石花木,亭台楼阁,水等元素仿造自然景观。一方面退隐于朝政之外,另一方面居于闹市而物我两忘。这就是诗中说的“小隐在山林,大隐于朝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苏州园林的景观是一种人为的自然,形成空间的一系列手段都是人工的。由此,空间元素的选择以及组合关系成了至关重要的部分。苏州园林的空间感受又是很独特和经典的,所以主要在苏州园林(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的空间特点和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的相关方面讨论。

一.                                 纵向的几进式空间和横向空间层次。

苏州园林大多是住宅和园林的结合。以网师园为例,虽然整体面积不大,却做得丰富而有层次。网师园的住宅部分是几进式的民居,纵深较大。入口有一个过渡空间,类似于今天的门厅 然后进入轿厅,是客人落轿的地方 轿厅的前方是一个天井。接下来有一个客厅和第二个天井。这样纵向的流线在古典住宅中是很常见的,考虑到古人的文化因素,不免觉得这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有莫大的关系,或者说这样的功能配置和流线组织是等级制度下的完美表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使用率,这样的流线很多情况下并不可取。然而,这样的设计形成了很多有趣的空间感受。

天井是苏州园林住宅部分的一个很重要的空间元素,一般前后为厅堂,左右为墙,四个方向的封闭围合,形成了朝上看的空间。这样的围合如果到了北方,就会演变成院落 而南方阳光充足,雨水多,加上木结构跨度不能太大,所以天井都做得很小。天井保证了采光和通风,也正因此,室内外的空间性质进行了转换。

除了纵深感,网师园前面的住宅部分,似乎又刻意加了横向的空间层次。天井两侧各有两堵墙,墙上开窗,两堵墙之间的空间很小,甚至是一种不可进入的空间。或是为了调整天井的比例,或是为了增加一个层次。这样看似无用的空间,苏州园林甚是多种多样。在下面还会提到。

二.                               园林中的“挡”和“开”

与北方的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的古典园林没有一定的轴线,平面上看十分灵活,所以苏州园林是对应而不是对称。正是这样,当年的工匠就少了很多拘束,可以十分自由地叠山造水,建堂屋,铺廊道。平面起起伏伏,移步换景,因此,苏州园林的是“小中见大”的典型。

为了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挡”和“开”这两种手法的置换,组合,各有妙处,相得益彰,在苏州园林中甚是常见。下面就为此做一些讨论。

苏州园林中,住宅和园林总是分开的。在网师园中,住宅和园林之间用一堵很高的墙分隔开。墙上只开了两个很小的门,从住宅部分的廊道走向墙上开的门,会感觉光线由幽深的黑暗逐渐变亮,穿过门,视线豁然开朗,一个很开阔的园林出现在眼前。一“挡”一“开”,大小空间的对比十分明显。空间的韵律也由此体现。

这样的效果是可以用很多手法来达到的。利用墙体的开窗形成光线的明暗变化,利用假山、植物遮挡视线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利用石头的堆砌、地面的抬高,形成行走中视线逐步变化的效果,等等。

留园中建筑空间的处理也很是丰富。从入口经过狭窄的曲廊、小院,视线就会为之收敛,光线也甚是幽暗。经过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犹如水流到此聚集节奏变缓),陡然右转,又进入很狭窄的廊道,此时光线稍微亮了一些。顺着廊道左拐,出现一个很小的院子,南面采光,光线又提高了一层,通过北边的漏窗,隐约可见园林中山水亭阁。再向前绕过去,便觉豁然开朗,园林景物尽收眼前。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更觉这小中见大的手法妙处横生。在这里,可以说,“挡”和“开”的手法被一次次重复地使用,抒发地淋漓尽致。

拙政园中同样有很精彩的地方。以远香堂一处为例。远香堂堂前假山叠石,“开门见山”,绕过山便觉视线开阔。远香堂西侧,小飞虹和小沧浪将水分为两部分,站在南面向北眺望,因为有了廊桥的遮挡,后面的山水、楼景更觉深远,空间渗透,这是“挡”和“开”手法的另一种效果。

                     三. 廊道和墙的关系。“无用”空间。光。雨

苏州园林中的空间元素是互相独立的,而廊和墙是两个很富于变化的空间元素。廊是用柱撑起的有屋顶的行走式空间,墙是用来隔开两个园子的面状元素。苏州园林里在处理这两个元素连接的问题上有很多巧妙的地方。

     工匠在建造古典园林时,总是喜欢用很多的折线和曲线,很长的直线是很少用的。这大概是因为工匠在建造过程中都是通过在现场观察而决定各种空间元素的配置。苏州园林中的廊道总是曲曲折折的,而墙是一个连续的界面。所以在苏州园林中,产生了很多三角形的看似无用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无法到达的。但是在现场参观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空间引进了很多很奇妙的东西。光,空气,下雨时的雨声。这样的效果跟徽州民居中的天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空间里总会种上植物,这又是和徽州民居不一样的。园林中暴露的地面都是渗水地面,在现代建筑设计是一种很环保的手法。

现代建筑的设计虽十分讲究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但也经常有一些贯通空间,有玻璃顶或无顶的中庭和院子。然而经常觉得没有上述“光”、“空气”、“雨声”的引进而显得空间质量不高。

苏州园林中的光线设计是十分巧妙和丰富的。实际上,在建造苏州古典园林的时候,我国是没有系统的建筑理论的。工匠只是根据现场的观察、感受来建造。所以很多视线或光线、通风上的东西就特别经典。古人热爱自然,想在自己的宅院中建造“自然景观”的园林,然而这又是人工的,所以古人在建造时就希望把自然的元素引进来,把它作为园林中的空间元素,和亭台楼榭、山水花木一起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

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手法,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用一堵白墙,旁边只植了一棵树,形成一个院子,任树影随光线的变化在墙上移动行走,他又在墙上印了一个章,宛若一幅水墨画,还是时刻变化的水墨画。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在楼梯的前方,有一堵很高的墙,让人的视线在这里停止,水如瀑布一般从墙上泻下来,一直流到楼梯下方,犹如一汪活水倾泻而下。水中有一些植物,顶上有光洒下。这是用活了苏州园林的精华。光、水、绿色的植物、声音,更可贵的是,传统和现代的东西结合起来,分外的美丽。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

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与自然融合。
因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等种种关系,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起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畅,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的作用。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步移静换、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秦汉的上林苑开创了人工造山的先例。东汉梁翼开创了从神仙世界的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模仿的先例,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了一步。唐宋以后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明清造山艺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园林

明、清是我国园林较为发达的时期,此时期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之外,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还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这些园林风貌独特,小巧玲珑,能在窄小的空间里以小见大,曲折回旋,变化多端,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幻境。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由于有文人的参与而展现出独特的园林文化,文人思想如何影响园林文化及其艺术形态的,其艺术风格又是什么?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探讨,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一一叙述之。


一、自然化与巧夺天工,水与叠石成为园中亮点。

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处境生情、诗情画意等对园林意境的描绘,都说明园林建筑确实不同于一般建筑,如同凝聚了诗与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园林意境要求通过具体的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境界,即所谓的“景有尽而意无穷”,将自然美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加工,反映在诗中,体现在画里,赋予其情感与思想,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是中国园林更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

元代以来一批大文人画家多为不少人直接或间接参与造园,而明清之际,更是如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所说:“著名的造园家,几乎皆工绘事”。书画,尤其是绘画对同期江南私家园林影响甚巨。

明清绘画极推崇前人山水画,尤重山石法度,因此在园林各要素中,叠石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内容。宋元的皴法和气韵对明清园林的叠石影响甚大。园林叠山以气韵笔墨皆似古人者为上品,苏州环秀山庄大假山为清代叠石大师戈裕良之作,历来被认为是冠于江南的极品。比较园林假山与王蒙的绘画可以发现,不仅石纹而且整体气势深得王氏笔意,戈氏的叠石就是王蒙画本的立体再现。另外,新画派及其理论的发展同时影响了明清园林的叠石。明清出现了一批反传统的画家,如八怪四僧。他们多对造园怀有同样浓厚的兴趣。石涛在画名之外,有擅长叠石之美名,扬州小盘谷出其手笔,意态有别其他。可以看作是对其理论《苦瓜

和尚话语录》的一种空间实践。这些画家皆强调个性,不拘于古法,为园林山水向多元化风格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叠石是园中亮点之外,水也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主体景区,古代匠师根据自然山水的特征和规律,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段,以典型概括的方法创建典型的人工山水环境。而水处理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恰当地作了曲折收放的处理,曲折收放变化的水面有动态,较自然生动,游人在水上活动的范围和视野也可随水面变化而变化。如苏州拙政园中部的水面,水烟弥漫,成为整个景区的意境中心,几座曲桥散布于水,假山若隐若现于水中央,水面构成种种景观的向心力,使不同空间的景物围绕水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和意境。


二、利用空间分割,增加空间层次,创作出无限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空间建筑艺术的典范,它用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实现了园林特有的审美意境的创构,体现了古人对建筑空间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造园技艺。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所描绘的正是诗人对这种意境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各地的“八景”、“十景”多起于明清,就是与这种诗意化欣赏的标准有关。

古典园林在空间面积是有限的,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为了追求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景观和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古代造园师将整个园林空间分割为不同的景区或景观层次,在一个园林中有大景区、中景区乃至个体景观、微观景观等,其中包括过渡性空间以及中国园林特殊的空间——园中之园。在这个逐层分割的序列中,每个空间单位都有其不同的主题风格和美来满足人们的好奇求新的审美心理,这也避免了重复的形式和内容带给人们的厌倦和烦腻,而且使人们在不断变化的景观中产生无穷的联想和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得境的深邃,多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从而极大增强景的深远感。例如某一对象,直接地看和隔着层次去看,尽管实际距离不变,但给人感觉的距离似乎要远的多。运用这种方法来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并借以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幻觉。

它透过花木、山石、屋宇、游廊等使园内景观既被遮蔽又未被遮挡、层次丰富、境界深幽、含蓄不尽、意趣无穷。还有一种经营空间的方法是利用湖池、溪流、沟涧、水湾等水体来形成意境中的隔绝,如沧浪亭,其北面无高墙界隔,而濒临园外一湾清水,着意让园景外漏,有小桥溪流入园,在空间的使用上可谓独具匠心。


三、小巧的布局,利用曲径通幽,加强空间的变化。

江南人口稠密,水网交错,土地资源显得极为宝贵。这种地理因素使得江南园林只能在“小”中做文章,特别是对于私家园林而言。

在苏州园林中,拙政园是面积较大的一个,它由三个园组成,占地只有62亩地。“鹤园”只有两亩, “壶园”只有三百平方米, “残粒园”更是仅有一百余平方米。这些园林布置小巧玲珑。江南私家园林与多属皇家园林的北方园林相比更表现为秀美,后者大气磅礴。在江南园林这种小而巧的布局构思和江南文人的儒雅之风是分不开的。

如拙政园东南角临水而建的扇面造型小亭“与谁同坐轩” ,造型极为别致,在这块三角地上,最多可容八人凭栏环眺三面。我们不会因它小而忽略它,反而觉得这种小亭和园林的整体格局非常吻合。

正所谓“室雅何须大,天地尽纵横”,江南私家园林在极小的空间里为审美体验提供了无限变化的可能,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对立,和北方园林相比,它处处隐现出江南文人的“禅趣”和小中见大的意匠经营。这种小不仅表现在面积和规模上,还表现在主题和空间分别上,“半亩园”、“壶园”等一批小园林在这方面就颇为典型。

“曲径通幽”在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也是造园中必不可少的艺术意匠,且已经广泛使用,园林在设景时追求“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园林中的曲径有各种形态,如曲蹊、曲岸、曲堤、曲桥、曲室、曲廊等,古人对园林中曲的偏爱来源于其对自然的崇拜,“师法自然”即是取其典范,求其境,就像“九曲桥”并非一定要曲折九次,而是要引起人们“意在九曲”才是曲的艺术一样。这种“曲境”使景观不能被人一眼看尽,随着景观的移步易景,变化多端而产生无穷的韵味。


四、选择黑、白、灰为基本色调,造型具有素朴、典雅的格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苏东坡这首诗来形容江南私家园林的色彩风格是最合适不过的。无论是建筑的构造还是外观的粉饰,都体现着儒家的中庸思想,显得不躁不火,自然淡雅。由于湿润的自然环境及江南文人儒雅风格的影响,江南私家园林以“黑”、“白”、“灰”为主色,崇尚“淡雅”力避“艳俗”。

白墙黑瓦、青灰的湖石、青砖掩映在翠绿的花木从中,形成了江南私家园林清新淡雅的风格。刘敦桢在《苏州古园林》一书中说:“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成的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园林里很少见色彩强烈的色调。金碧辉煌的色彩不合乎中国文人“素淡空灵”的审美追求。

江南私家园林的白墙黑瓦间蕴含着一种德行的象征。“黑瓦”厚重、沉稳,具有统一感,“白墙”素净、纯洁,具有亮力感。灰砖、湖石在白墙黑瓦间起到一种调和作用。黑、白、灰三色构成的园林和民居随处可见。这种色彩安排甚至进入到室内。红木家具的“深栗色”、墙面的“白色”、字画的“黑白色”、地砖和水磨青砖的“灰色”,使整个园林从内到外都成为一个稳定的空间,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象征意味。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在空间组织和单体造型上丰富多变,且精致自然。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苏州园林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答: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

简述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答:街市店铺和宫殿风貌。二、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主要特点包括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分隔;空间的含蓄;空间的虚与实。

江南私家园林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江南私家园林多集中在交通发达、经济繁盛的扬州地区、苏州的无锡、松江、南京、杭州等地也不少。如扬州瘦西湖沿岸的二十四景(实际一景即为一园),扬州城内的小盘谷、片石山房、何园、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等,都是著名的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突出特点是:1、规模较小,...

江南园林的风格是怎样的?
答: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因此江南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大部分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

南方私家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
答:搭配一些鲜艳的花卉;在秋季则可以选择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搭配一些红叶和落叶。以上就是南方私家园林常用的几种造园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还能够引导游人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感受不同的氛围。同时,这些手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答: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

拙政园的布局风格以及造园手法
答: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以水见长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简述明清江南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答:它主张释放自然,又要高于自然,这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整个世界的独特地位。(2)无论是北方的颐和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宫苑,还是南方的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等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者都注重发掘自然之美,顺乎自然又给以艺术加工,使自然美与人工美达到和谐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我国的江南园林尤其精巧典雅,...

江南园林在园中叠山理水,种植花木,体现哪种中国古典建筑美学思想?_百度...
答:以博大精深的艺术称誉于世界,她不仅涉及建筑、生物、文学等学科知识,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而中国古典园林亦常被称为“山水园”。“叠山”和“理水”不仅成为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