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创新100|和沙仑科学人一起做研究,科展不再属于少数人!

作者&投稿:席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讲到新北市板桥区的沙仑国小,你会想到他们在中小学科学展览会年年进全国赛。参加科展、做专题研究,在许多学校,只有成绩最好的学生能参加。但是沙仑不一样,人人都有机会找自己喜欢的题目,大展身手!

步入沙仑国小,像是掉入时光机。下过雨的午后,一阵风吹起落叶,旋空而上。红屋顶的砖墙建筑,优雅而雄伟,学校透露著岁月洗礼后的沉静。

「哈罗!这里!」一道人声划破宁静,视线尽头,一名满脸笑容的男子用力挥手。他手上扛着器材,和几名老师、学生满头大汗的搬著东西。他是沙仑国小的辅导主任余俊梁,同时也是很有资历的自然科老师,已经在沙仑三十个年头。

这天是全国科展的赛前培训,所有自然科老师都投入备战状态。培训活动忙了一整天,收拾好东西,学生又立刻投入赛前准备。一星期以后,沙仑国小地球科学科在全国科展获得第四名佳绩。

进入全国赛,对沙仑国小来说似乎不是难事。不过除了参与科展的少数学生,许多高年级学生也都制作过专题。

「怎样的学习会让学生非常深刻?就是一直不断重复去探索,所以我们做专题。」余俊梁解释,虽然代表学校参赛的学生,以沙仑科学人带领的「科学研究社」为主,但在沙仑,不只科研社学生能做专题,只要愿意花时间,高年级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作品。

过去,余俊梁在校内推行全校性的科学闯关游戏,引发学生热烈参与。几年过去,学生升上国中,回学校时,跟他说听不懂理化和地科课的某些观念,让余俊梁大为震惊:「我们在五六年级其实都上过这些内容,而且都有实验,你们怎么会忘记?」他才发现,学生无法从游戏中,深化这些科学原理。

正好2011年时,初出社会的余俊梁的学生王亭雅到沙仑国小自然科任教,他便决定将实行30年的专题研究,从科研社扩大到整个高年级。余俊梁笑说:「因为我不太会去找人,而且我在这个学校已经很老了,老师们觉得你一个人也做得来。她(王亭雅)刚好进来,都是天时、地利、人和。」

专题研究由各班自然科任老师带领,利用午休40分钟或课后一小时,让学生讨论,并适时给学生意见、掌握进度。做专题研究,不只学到科学知识,王亭雅分享,其实做专题的过程中,就能帮孩子建立其他能力,「你必须要查资料、阅读,会使用、会整理资料,过程也要设计器材。」

一组专题研究历时约五个月,跨越上、下学期。最后在下学期三月举办「高年级专题研究竞赛」,请专家、教授作为评审,让学生用心产出的作品能被用心对待,更能从中得到来自专业人士的建议与点拨,就如同一场小型科展。

高年级专题研究竞赛是许多五、六年级学生的共同记忆,竞赛当天,学生会在专家、教授前发表半年的研究成果。沙仑国小网站资料

「这几年看到的状况就是前仆后继,每一次都是好几百个学生。」余俊梁从不担心学生参与专题研究的热情,就算要长期牺牲午睡时间和课后时间,自然教室也总是人满为患。

两年前才刚到沙仑的自然科老师沈昱颖坦言,起初非常担心没有人愿意参加,「开始了以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氛围、是文化。我刚开始教的第一年,就有好几组学生想做,我还说不要,因为教室太多人挤不下。」

老师并未期待学生因为专题而有特殊成就。沙仑国小自然科老师许皓钧认为,在研究、探究科学的历程中,「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可以有怎样的学习方法。我教你的是一套逻辑,可以在这样一套逻辑下,把事情处理得很好,解决疑惑。」整个历程,是希望学生能从专题中,培养学习正确的态度。

因此在选题上,老师不强求学生提出新颖的计画,也不必刻意找冷僻的主题,反而鼓励学生从自然课本找题目。「课本里面有很多实验,但可能只有一个方向,让小朋友知道,其实,实验可以有很多方向。」沙仑国小自然科老师黄淳霖解释。

曾经有六年级学生改编「食物的保存」的单元实验,原先课本教学生控制温度和湿度两项操纵变因,再观察吐司发霉的状况。学生想到,五年级自然课本教过「水溶液酸碱性」,因此对「酸碱性会不会影响霉菌生长」产生好奇,于是就设计吐司沾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的实验。

尽管概念简单,但是学生设计完整,不管是时程安排、研究动机、目的......,每个细节都主动完成。唯一有问题的是,学生不确定实验结果该以长条图、圆饼图,还是表格呈现,让带领这个小组的沈昱颖印象深刻,「他们五年级我就带过了,就觉得一年怎么就进步了很多,他们已经超越课本的学习。」

沈昱颖也带过一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学业成绩相对低落。之后到自然教室调皮的态度,也让沈昱颖觉得学生是因为不想睡午觉,才报名做专题。

不过她却发现,随着学生找到方向,研究渐渐上轨道,「以前他们是比较被大家觉得不行的,没想到因为这些比较难的专题,反而对自己有信心。」尽管研究结果不算太好,但学生最后和沈昱颖说,做完专题研究,觉得自然课变简单了。

专题研究中,实验设计对学生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几乎是成败关键。沙仑国小网站资料

「小朋友其实不会知觉,这个过程中他到底学了什么。有时候问,你们学到了多少?他们就说:有吗?」王亭雅叹道,学生很难感受自己的进步,却极在意高年级专题研究竞赛的名次。因此,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看见自己所学、让学生持续学习,反而是老师的一大挑战。

王亭雅数着每天的生活,早上八点到校、晚上八点离开。黄淳霖在一旁帮腔:「八点离开算是普通的,有时候假日还会九点来,一直做到晚上九点、十点。」许皓钧更曾在比赛前,和学生待到午夜十二点,回到家已经半夜一两点,让父母非常疑惑,问他说:「当老师不是四点半下班吗?」

有时候,老师付出大量时间,学生也不一定能投入,家长宁愿让孩子补习,为升学做准备。于是今年自然科老师除了陪学生做专题,更充当学生的补习班老师,预留时间让孩子写作业、准备考试。如果学生有问题,他们就教。黄淳霖笑说:「他们会问说,老师你会数学吗?老师你会国语吗?」

王亭雅坦言,过去沙仑自然科很孤单,天黑后的校园总是只有他们。但这几年来,学校产生了一些改变,开始发展舞蹈、音乐、田径等多种社团,「我觉得慢慢的,大家都看见学生的成长、看见老师的不足,就愈来愈多人加入这样子的教学。」

「我觉得这是老师的自觉,我们把学生放在很前面,我们想要让这些学生变好!」黄淳霖一语道破,自然科是如何成为沙仑一大特色,唯用心而已。



~

2019教育创新100|和沙仑科学人一起做研究,科展不再属于少数人!_百度...
答:「哈罗!这里!」一道人声划破宁静,视线尽头,一名满脸笑容的男子用力挥手。他手上扛着器材,和几名老师、学生满头大汗的搬著东西。他是沙仑国小的辅导主任余俊梁,同时也是很有资历的自然科老师,已经在沙仑三十个年头。这天是全国科展的赛前培训,所有自然科老师都投入备战状态。培训活动忙了一整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