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投稿:莱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到了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索绪尔认为语言行为有两部分不同的性质,一部分具有社会性,是主要的具有共性的本质,称为“语言”(langue),另一部分具有个别性,是次要的,因人而异,称为“言语”(parole)。

这两个部分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它们有本质上的差别,应该分别对待。

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

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按照索绪尔的学说,语言的特点在于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一定的结构规划,从而组成了语言的符号系统。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

索绪尔还指出了语言的横线组合关系和竖线聚合关系的特点。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他提出了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制定了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他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两部分构成的整体,描写语言结构应该从音位学开始。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这些原则非常适用于语言这个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认识语言的系统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到了20世纪中叶,语言学由于受到数理逻辑的影响,进入了第三个时期--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的综合研究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把语言看作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用实验技术和归纳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

实验语言学将语言结构划分出词句层次、音节层次和音素层次等等。

(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不满足于观察言语行为的表面现象,而要探索内在的语言能力。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语言观:语言这个概念是从语法派生出来的。

他在1957年出版了著名的《语法结构》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一样,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

他提出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且以此说明语言的生成性。

乔姆斯基区分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指出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揭示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他认为研究语言的目的不应当只是分类的描写,而应当建立起一整套的形式化的演绎系统,这种形式系统包含有限的语法规则,却能生成无限的符合语法的句子,并且能对句子的结构做出描写。

乔姆斯基还假设人们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它可以用严谨的数学模型来加以类比和推导。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赋的,语言行为是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

乔姆斯基的全新的语言观被认为是一场语言学的革命。

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波及到世界各国的语言学界,而且,还在数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广大领域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以英国的语言学家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因此,研究语言不仅要重视它的形式结构意义,而且要重视词句与社会文化的情景意义。

韩礼德认为系统是第一性的,并且对语义功能进行了系统分类。

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了语言有三种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韩礼德认为,结构研究是语言的表层形式,而系统研究是语言的深层形式,是语言的意义潜势(meaningpotential),这二者是互相联系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对语言进行全面的描写。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做”(doing)的形式,而不是一种“知”(knowing)的形式。

也就是说,仅仅具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能够实际运用语言。

语言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

运用系统理论研究语言,就是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符号系统,并且用这一符号系统来认识社会,认识社会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动态化的语言社会模式。

系统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语篇上,认为语言必须通过特定的语言组合(即存在于某一特定语境中的语篇),才能充分实现其意义。

韩礼德的语言理论不但探讨了语言的形式,还研究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并且分析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理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

文言文的发展阶段
答: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

文言文的历时发展
答:仅代表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3.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

藏语的藏语演变
答:2、中古语言学时期——桑布扎文法时代:吐蕃梵语和藏语语法并行时期:这是藏族语言学家学习和靠拢古印度语言学,继而套用其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藏语的规范文字和语法体系的阶段。吞弥·桑布札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语言学著作和创制的新规范文字,是藏族语言学发展史上不朽的里程碑。这位“藏文之父”的功勋,对吐蕃...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答: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烙第一代:机器语言单纯的机器语言,就是以“0”和“1”的组合来指定指令和数据,这种语言对人而言,非常容易出错、学习、编写、改动、纠错都很不容易。不过对机器而言,由于机器语言是对机器硬件进行直接访问,所以运行...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答:史传文 说理文 杂记文 应用文 现代的发展 文言文的缺点在于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意,而要写作文言文的难度更高,所以民国8年的白话文运动后,中国文坛强调“我手写我口”、“能识字便能读文”的白话文,渐渐的取代了文言文。然而,所谓“文言文难懂、不易...

文言文事物发展
答:1.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法语的发展形成历程
答:1、法语起源自拉丁文。在罗马人征服与拉丁文引进之前,高卢似乎一直是讲塞尔特语的地区。高卢语系也成为塞尔特语族的第三分支,与戈伊迪利语系(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曼克斯语)及布里索尼语系(威尔士语、康瓦尔语、布里坦尼语)并列。2、罗马人带给高卢的拉丁文和当时罗马大作家所用的文言拉丁文稍有不...

简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答: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数据抽象在现代程序设计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未来语言的发展将不在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标准,将会以一种完全面向对象,更易表达现实世界,更易为人编写。简单性:提供最基本的方法来完成指定的任务,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用它编写出适合于各种情况的应用程序。面向对象:提供...

古代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古代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简要归纳如下: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性文学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形式。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和《卷耳》等诗歌描写了爱情和性的主题。汉代:汉代的性文学主要体现在竹林七贤和武则天等文人的作品中。这些作品以描写爱情、情欲和性的主题为特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开放态度。魏...

语言学出来能干什么
答:语言学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语言学》、《逻辑《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认知科学导论》、《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发展历程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7号),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