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之诺木洪

作者&投稿:锐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诺木洪的傍晚,时间大概是晚九点,弟弟所在公司的厂房。

诺木洪,严格来说不是旅游景点,好在我这次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记,只是借助地方表达感情而已,诺木洪隶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我所说的诺木洪仅指诺木洪农场,以前的劳改农场,位于戈壁滩上,以前的条件,犯人想跑也跑不出去,农场解散很久了,现在主要是种植枸杞,几年前已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上连片种植枸杞的最大基地,已是几年的事,现在面积仍在扩大,据说已有10万亩以上,弟弟所在公司有几百亩枸杞地,每年7月底到十月初是他们的收获季节,也是最繁忙的时候,光是他们基地就有500民工采摘枸杞,他们分别来自甘肃和黔南地区,条件还是很艰苦,他们扩建了厂房,即便如此,高峰期,每间房里也住有十几人到几十人之多,没有床,全是地铺,不是他们不愿改善,改善的成本很高,戈壁滩上能长的东西太少,所有的物资都要运进来,成本之高可见一斑。弟弟说比他四年前刚开始时条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他的一件事成为我家里的谈资,听起来好笑,但有太多心酸,第一年去诺木洪农场,没有经验,几个月时间在戈壁滩上烧烤着,戈壁滩有的不单是神秘,白天太阳烤死,没有地方可以躲藏,只能任由炽热的太阳灼烧着,一天下来皮肉嫩的绝对晒伤,并脱掉一层皮,晚上冷死,得穿棉衣,巨大的温差对人体是一种考验,条件相当艰苦,几个月后,满身疲惫的他带着黑黑的皮肤,长长的胡子敲开自己家门,母亲打开门看了一下,问:你找谁?有几个母亲会认不出自己的孩子,母亲的心该如何被割裂着,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母亲一直在天堂守候她的孩子们吧。

2017年7月24号,弟弟去农场开始采摘前的准备,我和九妈带着九儿和我家小侄女随车前往,九妈生活在海边,海南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西北大戈壁有着巨大反差,每年同事们都会从这里要枸杞,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这些营养价值很高的枸杞是如何生长和生产出来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这些。

从西宁到诺木洪农场600多公里,现在有高速路,中间不停6小时可到,现在西宁的交通会有拥堵,所以我们必须在上班高峰期之前出城,不然在城里堵起来时间就不好说了,由于考虑九妈首次来青,所以走老路,沿途会经过日月山,青海湖,茶卡盐湖,边走边看,沿途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

路面很宽阔

日月山

青海湖景区及沿途风景

由于来青海湖的次数太多,因此这就是配合九妈

路上的风景也绝对是公路大片

据说这是耶稣之光(离诺木洪已经很近)

老路要翻越橡皮山,风景很不错

进入蒙古族的地界

一路玩一路走,到达农场时已是傍晚,农场的朋友已做好饭(枸杞鸡)很好吃。有些枸杞掉落无法出售,就拿来养些动物,枸杞鸡是其中之一

活的

盘中的

九妈到新疆再吃大盘鸡,已觉得食之无味了。

枸杞羊(这是一家三口)

还有枸杞兔

正在吃枸杞的鸡

由于温度较低,枸杞成熟的较晚,所以我们到时,枸杞只是看起来红了,但还不能采摘。

首批到达的采摘者只能等待,对他们来说在外面白吃白喝几天这是巨大的损失。

这时还不能采摘

枸杞花

我两个小时的成果也就两三斤(弟弟说我如果靠采摘枸杞是活不下去的)

首批到达者在整理东西

有的还带着孩子

和他们聊天,动作快的两个月下来净收入10000,但每天工作近12小时,基本是蹲着进行的,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凡条件好一点都不会千里迢迢来干这活。

从诺木洪回来第二天弟弟发信息说刮大风,晾晒的东西只能这样处理,不然不知道刮去哪里?

晚上穿起了棉衣

但是太阳出来一天皮肤就是这样的

弟弟一天暴晒的结果,有朋友调侃他的手臂上面是白斩鸡,下面是红烧鸡。

几天后,2017年首批开摘

和其中一个老总聊天,谈起枸杞生产和加工,和弟弟所在公司是合作者。他的感慨挺多,说起枸杞人们首先想到宁夏,宁夏的枸杞生产加工有百年历史,而青海才刚刚起步,所以很多宁夏人在枸杞收获季节会到诺木洪农场收货,然后运回宁夏打上他们的包装品牌,于是乎青海的枸杞就变成了宁夏的,但是没有办法,他们技术已经成熟,青海大多枸杞就这样成了宁夏品牌。

因此枸杞收获季节是诺木洪农场最繁华季节,其他时间则冷冷清清。

在没有掌握技术时只能靠出卖原材料获取少量利益,这是市场不变的铁律。宁夏也种植枸杞,但他们种植面积不大不成规模,青海很多地方也种植,但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还是诺木洪农场的枸杞,所以价格也是最高的,在青海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因此,在选择枸杞上也只选择诺木洪的。加工流程属于商业秘密吧,我知道一点点,但还是略过。现在青海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打自己的品牌,弟弟所在公司的品牌是琼泽,致力于有机种植,目前还有枸杞蜜,纯度很高,到过诺木洪农场就会知道,蜜蜂在那里们采到的也只有枸杞花的蜜。

枸杞品种很多,野生大多比较小,但抗性好,现在种植的大多数培育的新品种,产量高,但抗性差,我有大学同学目前再做这方面的研究,红枸杞的野生株已不多见。

黑枸杞还都是野生或者野生移栽的,据说花青素含量远远高于蓝莓,水质酸碱度不同泡出来的颜色也不同

和红枸杞对比,黑枸杞的枸杞味很淡,产量也更低,随着驯化,产量也有所提高了,但也有造假的,这里不能细说。产地不同,价格差异相当大。

这位老者是长工,大概半年的时间在农场,每月管吃住3000,对他来说也是不错的收入了,我和九妈和他聊天,他说自己是甘肃人。

枸杞地和厂房附近的野花野草,以它们绚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示着它们不屈的生命

地头的我

我和九妈(号称最强悍闺蜜)

以前的农场按大队划分,分别是绿色基地,一,二,三,四,五大队和七大队,弟弟介绍时,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六大队,我的理解是六和溜同音,是不是当时忌讳犯人会溜跑,因而没有六大队,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呢。我这只是妄自猜测而已。

附近有个贝壳梁,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最强悍闺蜜再次来袭

假装是戈壁上一枝花

基地三巨头

戈壁滩风光

沙柳

沙柳的蓄水能力很强,公路两侧有不少沙柳包,弟弟说这些沙柳包都是编号的,采挖着会收到严惩,它的根系非常发达,根部造型很独特,有人会做成根雕,但戈壁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不会轻易挖的,因此在此也提醒大家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沙柳,它对这里环境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弟弟一路开车一路介绍,短短几年时间他对这里的环境已了熟于心,哪条路上哪里有坑洼,都一清二楚,都能合理避开,确切说我们是第三代青海人,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它养育了我们的身躯,造就了我们的品格,我们不屈的生活在这里,虽然不富有,但每个曾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值得为它骄傲。

~

回乡记之诺木洪
答:诺木洪的傍晚,时间大概是晚九点,弟弟所在公司的厂房。 诺木洪,严格来说不是旅游景点,好在我这次写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记,只是借助地方表达感情而已,诺木洪隶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我所说的诺木洪仅指诺木洪农场,以前的劳改农场,位于戈壁滩上,以前的条件,犯人想跑也跑不出去,农场解散很久了,现在主要...

诺木洪农场听说要归都兰县?
答:为做到“田内损失田外补,农业损失副业补”,7月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单位、乡(镇)领导及部分劳务经纪人分赴玉树、海西地区进行劳务输出考察对接。同时,根据省内季节性输出要求,由县就业部门组织7名劳务经纪人先后分3批前往诺木洪农场、都兰宗加镇就采摘枸杞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和劳务对接。8月份,320余...

鬼八仙是谁?
答:蓝采和,姓许名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元代杂剧《蓝采和》...

宗加乡琐记散文
答:第三天的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位于都兰县境中部的宗加乡拖海村附近一个废弃的学校,这个学校是04年公司设立的当时德都公路项目部,查查香卡农场也距离此地不远,海西州1958年至1960年之间,注册了好多劳教农场,据说在青海这样的农场,主要用途就是用于犯罪的罪犯劳教,诸如德令哈农场、格尔木农场、香日德农场、诺木洪农场、...

鬼八仙都是谁
答:蓝采和,姓许名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元代杂剧《蓝采和》...

宗加乡琐记经典散文
答:第三天的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位于都兰县境中部的宗加乡拖海村附近一个废弃的学校,这个学校是04年公司设立的当时德都公路项目部,查查香卡农场也距离此地不远,海西州1958年至1960年之间,注册了好多劳教农场,据说在青海这样的农场,主要用途就是用于犯罪的罪犯劳教,诸如德令哈农场、格尔木农场、香日德农场、诺木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