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木洪农场听说要归都兰县? 都兰县诺木洪农场属于几类艰苦区

作者&投稿:田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内容摘要: 去年8月,县就业部门组织务工人员去海西采摘枸杞的消息传到了她们的耳里,俩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据湟源县就业部门了解,全县目前仅在诺木洪农场的枸杞种植承包户就有10余家。

  青海新闻网讯 2010年7月6日,湟源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为做到“田内损失田外补,农业损失副业补”,7月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单位、乡(镇)领导及部分劳务经纪人分赴玉树、海西地区进行劳务输出考察对接。同时,根据省内季节性输出要求,由县就业部门组织7名劳务经纪人先后分3批前往诺木洪农场、都兰宗加镇就采摘枸杞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和劳务对接。8月份,320余名城乡劳动者奔赴海西地区采摘枸杞。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由于秋收、药物反应等种种原因中途返乡,也有一部分人坚持到11月份采摘工作结束后回家。不出省门,到海西采摘枸杞这一季节性劳务输出工作有何启发借鉴意义?县乡有关部门今后怎样加以组织引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部分采摘枸杞返乡人员。
  “匠人”成为采摘能手
  47岁的龙财林,在村里算是个“半拉匠人”。每年他都会到省内海北、海南等地从事道路建设、建筑工程等工作。由于他能受苦,村民都称他是个“出门能留住,回家手不空”的人,每年在外“日挣百”也不成问题。
  去年8月,工程间歇期他回到家,从村委会那里听到县上要组织务工人员到海西地区采摘枸杞的消息,他立即报了名,在县就业部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乘专车踏上赴海西诺木洪农场采摘枸杞之路。
  初到诺木洪农场一大队,由于枸杞子还没有完全长成熟,第一周便出现时摘时停的现象。看到这种情形,同村的有些人按捺不住了,龙财林却劝解大家:“不要急于回家,等等再看”。几天的等待过后,采摘进入正常,起初每斤枸杞的工钱只有0.8元,加之采摘技术还不熟练,每人每天只能摘得70斤左右。这样一来,有些同伴暗自算了算账,觉得“划不来”,就陆续离开了农场,可龙财林仍然在坚持。
  没有活干的时候,他就和同村的颜增龙等人从事笋子、葱等蔬菜的装车工作,一天也能挣到50元钱。9月底,枸杞涨价了,采摘工的工钱也从起初的每斤0.8元陆续涨到了2.5元;而此时,龙财林的采摘技术也有所提高,一天能摘到100余斤。本打算采摘一个月就返回原施工地的他看到这种情况,便消除了当初的打算。采摘枸杞的50多天时间,他先后辗转于诺木洪工副业大队、一大队等多个地点,采摘枸杞近4000余斤,收入达6000元。在回家途中,他和同村的颜增龙又“顺手牵羊”,为一个私人老板沿途安装电线,日工资为100元。11月底,龙财林怀揣9000元现金返回家乡,同村的颜增龙也挣得了7000余元的收入。乡亲们看到俩人满载而归,无不夸他们苦性好。
  龙财林在回忆近两年的劳务收获时感慨地说:“没想到采摘枸杞的收入也不亚于一个普通匠人获得的收入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投入去做,都会有所收获。龙财林的做法,不妨让目前那些为“大活找不到,小活看不上”而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去思考。
  出门一转,带回半万
  从普通农妇到采摘枸杞的能手,张海存、李生芳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收获了希望。
  去年8月,县就业部门组织务工人员去海西采摘枸杞的消息传到了她们的耳里,俩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由于统一组织的时间有所延迟,她们便在本村种植枸杞承包户王胜的召唤下,提前赶到都兰县宗加镇采摘枸杞。第一次进入枸杞林,她们瞅着炎炎烈日下一望无际的枸杞树,心里真是没个底。起初每天摘上60斤,就感觉手脚有些不听使唤,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半个月后,她们便适应了这一活计,采摘速度也越来越快,采摘量渐渐升至每天90斤,后期甚至达到了120斤。
  原本想着庄稼成熟后就赶回家收粮食的张海存、李生芳,看到采摘枸杞带来如此好的效益,干脆将农活交给家里的丈夫去打理,自己安心摘枸杞。这次去都兰县宗加镇,采摘枸杞50余天,张海存挣了5000多元,李生芳也挣了4600元,这可是相当于在家种那几亩田整整两年的收益啊!回村后,该村的一位老汉感慨地说:“这两个女人两个多月里就挣回了一般男人一年的副业钱,逮着哩!”
  从张海存、李生芳二人的采摘经历中不难看出,采摘枸杞是一个技能和体力要求都不高的活计,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功效,采摘数量和采摘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妇女劳动者来说,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捧回“半万”也是一项很不错的活计。
  昔日做雇工,今朝当雇主
  唐发梅,在波航乡上泉村可是个家喻户晓的能干媳妇。2008年,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她与10岁的女儿相依为命。
  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女人。为了生存,她开始寻找挣钱、打工的机会。可没有一技之长,又从未出过门,怎么去赚钱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2009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唐发梅从本省都兰县宗加镇姨妈那里听说摘枸杞子能挣钱,她心里一下子亮豁起来,立刻收拾行李赶赴宗加镇。这第一次外出务工,使她既得到了4000元的收入,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尝到了采摘枸杞带来的甜头后,2010年8月,她再次赴该地采摘枸杞。因为有上一年的采摘经验,她一天最多时能摘到160斤,收入也比以前好得多,短短2个月下来就挣了5000余元。采摘枸杞使唐发梅从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普通农家妇女,变成了一个做事干炼、泼辣的采摘能手,并且在看到种植枸杞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时,她开始产生了承包土地种植枸杞的念头。于是,她通过在宗加镇姨妈的中间作用,在采摘枸杞返乡前与当地一家种植户初步达成承包20亩枸杞地的协议,并打算春节过后就和弟弟唐发宗前往宗加镇,开始圆她们的枸杞种植梦。
  据湟源县就业部门了解,全县目前仅在诺木洪农场的枸杞种植承包户就有10余家。就目前市场看,承包20亩枸杞地,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随着“青海枸杞”品牌的打造和这一产业的不断壮大,种植枸杞的利润空间相比采摘枸杞的劳务收入要大得多。唐发梅从雇工到雇主的务工之路,值得更多人去探寻和借鉴。
  季闲人不闲,出门把钱赚
  段永恒和田菊英夫妇是湟源县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别看60多岁的段永恒眼睛残疾,他的画可是在全国得过奖呢!妻子田菊英的堆绣和剪纸也是出了名的,两口子靠政府低保和自己的手艺挣钱养家。
  2010年夏天,正是段永恒夫妇生意的“淡季”,没有活干的夫妻俩听到县就业部门报名赴海西采摘枸杞的消息,决定抓紧这次务工机会去挣钱,也作为两人创作的一次社会实践。8月9日,夫妻二人同县内60余名城乡劳动者,一起奔赴海西地区采摘枸杞。初到农场由于水土不服,段永恒出现腹泻症状,好在身边有妻子的照顾,段永恒坚持了下来。刚开始几天,两人也只能摘个五、六十斤;到第二茬枸杞成熟的时候,他们已经熟练到每天能摘100斤。夫妻二人一边采摘枸杞,一边体验生活,为今后的创作搜集素材。由于“中秋节”临近,许多同伴都要返回过节,段永恒夫妇也随着他们匆匆返乡,虽然务工时间不长,但他们也带回了近4000元的收入。谈及务工体会,段永恒感慨地说:“采摘枸杞原来是一件很轻松的活,老少皆宜、男女均可,而且离家比较近,气候也适宜,明年还要带着老伴去摘哩!”
  段永恒夫妇虽然是城镇低保户,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在采摘过程中中途返乡,但他们在闲季里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改变生活的态度,难道不值得那些身体健壮,却只靠政府救济来维持生活,而不去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的人去学习和效法吗?
  “姑娘,明年了再来”
  瘦小而懦弱,且不善言谈的寺寨乡阳坡湾村女青年马成英,看上去不像是个能挣钱的人。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在江苏务工的她不得不赶回家照看母亲。
  去年7月,村干部给她送来了去海西采摘枸杞的信息。通过多方打听,得知采摘枸杞时间仅有3个月,她觉得这件事情适应像她一样不能长期离家的人,便约同乡马脊岭村的女青年邹春花一起前往。
  刚开始采摘,由于是第一次,技术不精,第一茬枸杞每天只能摘70多斤,她们便向来的早的同乡请教、学习;农药反应,她们坚持克服;一天劳累下来,腿脚都肿了,但她们强忍疼痛继续苦干。渐渐地,她们适应了整天在枸杞地里的生活。农场主还为她们提供了住宿,供应蔬菜和面粉,生活条件和家里没两样,马成英和邹春花采摘枸杞的兴趣越发地提高了。当枸杞树结第二茬果子的时候,她们一天能摘120余斤。经过2个月的摸爬滚打,马成英和邹春花每人揣回了4600元现金。由于她们踏实肯干,且与种植户相处融洽,得到了主人的好评和赞许。离开时,几家种植户再次邀请她们来年再来。
  以上8名劳动者的务工经历,再次验证了“只有走出去,就会有活干;只要肯吃苦,就会有钱赚”这句话语所蕴含的浅显又普通的道理。虽然在枸杞采摘工队伍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但最受种植户欢迎的,还是与务工地较近的本地人员。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能从事采摘枸杞这一劳务输出项目,且都给承包户留下像马成英、邹春花一样的印象,今后,我们的务工渠道将会越来越宽,收益也将会越来越广。 (作者:贾明 鲍秀娟)

听说已经轨道都兰县了!
记得给分啊 亲~

父亲之前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农场从事了一辈子的工作.如今退休一家老小把户口迁老家广西桂林。块20年~

这种情况,只有你自己自立更新,弄点小本钱,先做个小生意,做小生意之前,最好跟别人学学怎么做,摸通了以后,才好做大,你有钱了,想做什么去哪里,就有底了,不能靠父母关键一辈子

诺木洪农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管辖的,就是属于全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四类区。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农场那个机场离得近
答:格尔木机场。根据百度地图显示,离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农场最近的机场是玉树巴塘机场,最短驾车距离为140.4公里。

青海诺木洪农场怎么样?
答:青海诺木洪农场是2005-12-01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都兰县诺木洪乡。青海诺木洪农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328227105604248,企业法人赵建西,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青海诺木洪农场的经营范围是:青稞、小麦、油菜、枸杞、黑果枸杞、蔬菜种植、销售;...

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农厂气象局
答: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农场没有气象局。

都兰县旅游景点
答:2、塔温搭里哈遗址 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西南约10公里的塔温搭里哈,由于该地区降雨量极少甚至多年不遇,遗存保存相当完整,面积约20万平方米。3、塔里他里哈遗址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乡诺木洪农场二大队三中队驻地南。4、都兰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青海省都兰县,总面积...

羌族里有诺木洪这个词吗?
答:这地方虽然属于都兰县,但离县城有200多公里,反而离格尔木市比较近,只有140公里。诺木洪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北面是昆仑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盆地戈壁。昆仑山的雪水流经此地,使诺木洪成为一片戈壁绿洲。以前有诺木洪农场,现在大面积种植柴达木枸杞和黑枸杞。这里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个休息站。

青海诺木洪适合种植什么露地蔬菜
答:枸杞。诺木洪农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边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宗加镇境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适合种植露地枸杞,枸杞树生长在光照强度较高,土壤环境较为干旱的地方,对于盐碱的耐受力也比较强,所以适合在诺木洪农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柴达木监狱在哪里
答:柴达木监狱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经济开发区。青海省柴达木监狱,成立于1955年10月,始称青海诺木洪农场。2004年经监狱布局调整后由都兰县诺木洪整体搬迁至格尔木市,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以北,东南西北四面均与格尔木市农垦园艺场接壤。距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交通干线2-3千米,距市...

父亲之前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农场从事了一辈子的工作.如今退休一家...
答:这种情况,只有你自己自立更新,弄点小本钱,先做个小生意,做小生意之前,最好跟别人学学怎么做,摸通了以后,才好做大,你有钱了,想做什么去哪里,就有底了,不能靠父母关键一辈子

洛阳到都兰县诺木洪农场过路费需要多少
答:洛阳到都兰县诺木洪农场 共1897.5公里,1天5小时53分钟 收费620元

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诺木洪农场离苏州有多远
答:驾车路线:全程约2772.9公里 起点:诺木洪农场招待所 1.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农怀段行驶20米,直行进入诺农段 2) 沿诺农段行驶9.6公里,左转进入京拉线 3) 沿京拉线行驶810米,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茶格高速 3.沿茶格高速行驶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