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弟子应该如何看待男女之情? 佛家对男女之间爱情见解?

作者&投稿:资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既然选择进入佛门剪掉三千烦恼丝,就应该六根清净,不再理男女之情,如果忘不了男女之情,那么就还俗去吧。不忘初心,方能始终,如果坚定的选择一个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就应该坚定的走下去,而不应该半途而废。

1、佛门是清净之地

很多人都看透了世俗,选择进入佛门修行。不仅是修自己的身,同时也是修自己的心。作为佛家弟子就应该六根清净,远离是非之地,不再理男女之情。佛门清净之地是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你,所以一定要坚定地认同自己的决心,这条路如果走下去,就应该勇敢的朝前持续走着。不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应该左顾右盼,世上的诱惑有千百种,但是已经选择进入了佛门,就应该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不理凡尘的事,不理男女之情,这应该是佛门弟子应该遵循的事。

2、男女之情早已经不属于佛门弟子的范畴

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寺庙,尼姑庵很多处,还有很多人专门考取了佛学院,就是一心想钻研佛学,想在佛学领域之内作出一点建树。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虔诚并且清净的事业,就应该努力地践行到底。如果已是六根清净进入了佛门的弟子,还要去谈男女之情,就是对佛祖的一种亵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能当成空,空也自然不是色了。在人生的路上,既然选择了一条路,就应该笃定的走下去,半途而废,三心二意都是不可取的,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背叛。

佛门是清净之地,男女之情不适合在佛门里面谈,不然为什么会选择进入佛门修行,而不是在尘世里修行呢?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男女之情上,不理尘世,不理男女之情,方能够潜心修行,成为一个佛家成功的弟子。



男女是身体的区分,如果从心理来说,那如何区分男女呢,如果说男刚女柔,有的男人也挺温柔的,有的女人也挺刚强的。男女之情是爱护之情,互相爱护对方。情是心灵的,心理的,夫妻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成长。心灵的成长离不开人面对的人事物。一个人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那就是在人事物中经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去自己体会。不论面对谁,都要往好的方面发展。相处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作为佛弟子,看待男女之情,都是一种平常的心理。而且不会对男女之间有过多的想法。

佛弟子对于他自己本人而已,应该看淡男女之情,但是对待普通的人爱情应该表示祝福,祝福别人感情长长久久。

既然选择进佛门,就应该断六根清净!佛门是清净之地!入佛门,你就应该坚持到底!去掉执念!断绝男女之情!才会静下心来修佛!成为真正的佛弟子!

佛怎样看待男女之情~

如果是生一个来渡化众生的,那这种结婚最好了,生一个佛菩萨来把投胎的,这父母马上以后天上享福,之后到极乐世界去。
情执太重,会影响力。 缘聚缘散。一般的人是有男女之情的。没有好遇缘,就像一般人一样,传宗接代。
有的遇缘好,就全家行菩萨道。尽力做些利益众生的事。

不断情根 难出轮回 众生的凡情是颠倒的,错误的,这是站在佛菩萨的境界上说的,佛菩萨怜泯我们。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是必然要断了这颠倒的凡夫之情而将之转变成伟大的慈悲心,外熄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始可入道哦,情根难断。所以大部分都逃避这个问题,可以慢慢用禅修白骨观,念佛持咒增加定力慢慢转化,要明白的问清自己对此情欲是否能真正放得下,若真放下了,在那里修行都一样,若放不下那就老实念佛持咒慢慢熏习转化,种他生成佛之因了,现世感情方面,随缘了业就是了。不要强求。若是讲到爱情,那是世间事,本和佛法没有多大挂钩,佛法是出离三界证涅槃果,欲涅槃,必断此欲望。世俗多借用佛学名词来讲解爱情观,什么三世因果了,宿世前缘了。有缘无缘了。等等。本是想让众生不要执著,未想众生越执越深。世俗的爱情嘛,我的观点是,喜欢就追嘛。有缘分就会在一起,自己尽量争取。一切积极点。若实在无缘该放下要当下放下,不要让痛苦追随自己。把星云大师的佛教爱情观贴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学佛人要记住,佛菩萨永远不会遗弃每一位众生,多是众生自生障心,不愿佛菩萨救渡,是看就算地狱众生还有地藏菩萨救渡即知! 星云大师谈佛教的爱情观一般人对于这个,总觉得很好奇;因为,大家以为只有男女的情爱才叫做“谈情说爱”。其实,不一定只有男女或男男之间的情爱才叫做爱情,父子、母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之间的袍泽之情都是情爱。
  
爱的世界很广阔,我们不但爱人类社会,譬如爱父母、爱朋友、爱国家……;我们也爱植物,比如陶渊明爱菊花,周敦颐爱莲花等;还有人喜欢动物,养猫、养狗、赛鸽;甚至有人喜欢矿物,收集各种奇石异物作为赏玩;更有人集邮、集火柴盒。爱慕有情众生固然是一种情爱,喜爱无情的草木也是情爱。
  
常常听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从何处而来的?”佛经里面便告诉我们:“人是从爱中来的!”经上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众生”,可知人是有情感有情爱的生命。爱,是生命的根源。
  
有的爱是属于“染污”的爱,有的爱属于“纯洁”的爱,有的爱是“占有”的爱,有的爱是“奉献”的爱。“爱”究竟像什么呢?从坏的方面说,爱如绳子,会束缚住我们,使我们的身心不得自由;爱似枷锁,会困锁住我们,使我们片刻不得安宁;爱有时如盲者,陷身黑暗之中而浑然不知;爱又像刀口上的糖蜜,为了贪尝那一点点甜味,而可能有破舌丧命的危险;爱更像苦海,“所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它可以使我们在苦海里倾覆灭顶。
  
从好的方面讲,爱是牺牲、是奉献,爱是鼓励、是慈悲。对大众而言,总希望被人所爱,喜欢获得别人的感情。但是有一些人,他们则喜欢发挥自己的爱心,去爱社会上的大众。可是,爱,有时候是很容易出问题,因为“爱”与“恨”是对难兄难弟,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爱得不好,会成为恨,因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讲的爱,往往仅限于男欢女爱,而不能进一步将爱扩充为民胞物与的襟怀,将爱升华为爱护一切众生的慈悲。今天,我想分四个层次来跟各位讲人间的情爱。一.人间凡夫的情爱
   
所谓凡夫的情爱,往往是狭隘的、有限的,凡夫的情爱是占有的、有相的。人间凡夫的情爱,有时候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归纳其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种。
   (一)爱的对象不对
  
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动起爱慕的念头,是人之常情,但是爱慕的对象不当时,不但不能增加幸福,反而凭添烦恼。譬如对方已经使君有妇、名花有主,还苦苦追求,只有造成悲剧。况且感情是双方面的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是无法勉强的。用情的程度也应该当浅则浅,当深则深,如果陷溺太过,难免会遭致没顶的结果。
  
(二)爱的观念不对
  
有的人以为家财万贯便能买到别人的情爱,有的人以为身分不相称、门户不相当便不能交往,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拿男女情爱的例子来说:像过去的婚姻,一定要有多少聘金才能来作媒,才能谈论婚嫁;或者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总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家世、品貌、学历、职业,列出许多条件来。像这种有条件的爱,已经成为一种物质层次的爱,而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是不讲求条件,完全付出的。
  
(三)爱的方法不对
  
有的人以为可以三妻四妾、金屋藏娇,享尽齐人之福,这是个人享乐的私爱。有的人对于心爱的人,纵然有错失,也不加以指正,而自己讨厌的人则百般加以挑剔,眼睛彷佛蒙上了一层阴翳,不能明白地看清对方的真正面目。因此有人说:爱情是盲目的。我们应该有“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的认识,才能真正发挥爱的功用。
  
过去有一则警人的故事:有一个富翁非常宠爱他那独生子,舍不得让孩子吃半分苦,衣服是服侍者穿的,饭是一勺勺喂着吃的,像这样一直娇生惯养到三十岁,这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一切都不劳动手,什么事都不做。一天,富翁过五十大寿,特意请了一个星象家来算命,这一算,才知道富翁阳寿是八十岁,而儿子只能活到六十二岁,这下糟糕了,富翁还来不及替儿子伤心,儿子已经呼天抢地的哭起来了:爸爸呀!你只能活到八十岁,那时我才六十岁,还有好几年要活;那时你已经到棺材里睡觉了,谁来养活我呀?我怎么穿衣服吃饭呀?’
  
父母错误的溺爱,反而害了子女一生;父母鼓励的爱,却能给予子女莫大的力量,对人生做出正确的抉择。二十几年前,现在在西来寺住持的慈庄法师决定出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一面流泪一面含着微笑看她完成剃度。为什么她的父母会悲喜交加、又哭又笑呢?晶莹的泪珠之后,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在当今的佛教界,有很多大学生发心出家,知识青年献身佛教已经不算稀有的事了。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台湾佛教界风气尚且闭塞未开的时候,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投身到佛教里,的确是很难的。她的父母对他有骨肉父子的感情,希望子女永远能承欢自己的膝下,但是他们之间更有道情法爱。做父母的,在微笑与眼泪之间,别有一番深刻的意义。
  
其实,佛教并不反对正当的男女之爱、夫妻之情的。只是,现在社会上一些男女青年谈恋爱,已经成了胡乱之爱——从可贵的男女之爱演变成惹事生非的乱爱,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
  
有人说,情爱一场,在法国是一出喜剧,在英国是一出悲剧,在意大利则是一出歌剧,如果在美国,现在的情爱已成为一场闹剧。而情爱如果在我们中国,以我从旁观察,则是一场丑剧。
  
为什么我们现代社会的情爱是一场丑剧呢?大家从报纸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等,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我看到这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了,总不禁慨叹:唉!众生实在不懂得情爱。
  
所谓情爱,我们姑且不必讲到牺牲、奉献,但至少在情爱里面彼此不能伤害到对方。《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解释自己的高洁之名。同样地,有情人能成眷属,固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像君子一样,好聚好散,不必翻脸成仇。一旦情感破裂了,彼此和和气气地离开,怎么忍心把自己过去曾经一度那么热爱过的人,憎恨地丑化他、伤害他,甚至摧残他,这又是何苦呢?
  
有人说,青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中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在身上、在手上;老年人谈爱情的时候,爱情是放在心上,刻骨铭心。由此可知,对爱的体会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趋成熟的。一般说来,凡夫的情爱是从红颜到白发,从花开到花谢,比较贪恋于男女之欢。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的递增而日益提升,随着道德的长进而日臻纯净,那么凡夫的情爱也会愈来愈升华,从爱自己,乃至自己的父母眷属,进而爱世界人类。

作为佛弟子应该如何看待男女之情?
答:作为佛家弟子就应该六根清净,远离是非之地,不再理男女之情。佛门清净之地是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你,所以一定要坚定地认同自己的决心,这条路如果走下去,就应该勇敢的朝前持续走着。不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应该左顾右盼,世上的诱惑有千百种,但是已经选择进入了佛门,就应该遵守佛门的清...

佛家对男女之间爱情见解?
答:在佛家看来,男女之间的爱情,或非男女之间的爱情,皆称之谓「染污爱」,不清净的、不纯洁的,这种「染污爱」是占有欲极强的,极端自私的,它是贪、瞋、痴三毒最集中的表现,许多、许多烦恼由此而起。这种「染污爱」是众生最为强烈的根性,佛家称之谓「欲界」,是以「淫欲」为根本,也是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绵延生存的...

我想问下。佛教里面多男女的爱情情欲要摒弃。是什么道理。佛经怎么说的...
答:对在家的佛教徒,佛经中明确说明,只是禁止婚外情。要摒弃的就是那种夫妻之外邪淫。对出家修行的人,佛教规定,就是要摒弃一切男女情爱与欲望,远离一切红尘欲望,这是修习禅定必须的戒律。如果人还有一丝的男女情爱,四禅八定就不可能,甚至轻安都不能得到。对于修习佛法想要永出三界为目的的佛教徒来说,...

宗教佛教,在家佛弟子应该怎么对待感情生活?
答:因为我执。上文已说过,婚姻的男女主角相处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的我执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两个人我执的一种游戏。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听自己的,能迁就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求。 凡是为自己想的多、为对方想得少的人,就会对对方产生很多要求和不满,就会经常争吵;反之,凡是为对方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就易于宽容和...

宗教佛教,在家佛弟子应该怎么对待感情生活
答:要多些时间看看自己,看自己做过的事,用以上来对照,不照已,照心。『佛法』是指佛祖相传顿教之法。『世间』,「世」有迁流的意思,「间」有界限的意思。世间与世界是相同的意思。佛法讲世间,一般讲两种世间:一种是「有情世间」,另外一种是「器世间」。佛法就在世间里面,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儒家说:「...

果戒法师: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答:六道轮回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爱,男女之爱,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能把这个看破放下?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看不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这个断掉不是绝情无义,我们认为的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

佛学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答:就‘愿力’来说,如一对夫妻感情本来很恩爱,更希望来生续为夫妻,故在佛前发愿,希望来生再为夫妻,甚至生生世世都为夫妻,永不分离,这种愿力,将来时机成熟后就会发生(不管人变成什么模样)。或者今生相爱至深,因战乱或家庭反对,以致今生无缘的男女情人,两人相互约定,希望下辈子再来成为夫妻。因...

在家修行的佛弟子该如何看待情感问题和恋爱问题
答:夫妻本是前世缘,善缘恶缘有缘才聚。儿女本是前世债,讨债还债有债方合。对待家人,恋人,朋友,众生都应以慈悲心对待,但是一定要认清事实真相,不要夹杂执着就可以的。

宽运法师:佛教的爱情观
答:何谓夫妇?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 对于「同心异形」、矢志不渝的爱情,经中持同情赞赏的态度。 佛陀还以结婚恋爱为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如《须摩提女经》载,佛弟子王舍城美女须摩提,遇信奉外道的满财长者子求婚,不知是否...

印光法师开示:佛弟子如何对待离异或婚外情
答:若夫不见弃,则夫妻情爱,儿女纠缠,终日劳碌,便难念佛求生西方矣。今因夫弃,而得以专心念佛,将使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即便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其得益全在夫弃上,切诫勿生怨恨,当生感激。又当以己念佛功德,为其夫回向,令其速出迷途,早寻觉路。有此心肠,则爱憎二心,均不得而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