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四个重要阶段: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2到1919,请简要说明

作者&投稿:捷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
原因:洋务运动诱导;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本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 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原因 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税收放宽开办厂家的限制
3.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1912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众自发的爱国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家都怀着实业救国的心;最重要的是,一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内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19世纪6、7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近代化进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20世界初,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日货,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兴起了创办实业救国的热潮。
1912到1919,近代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和政策,是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史的核心内容~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
  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
  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
  评价: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
  4.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背景和主张: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思想的产生。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实践效果: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评价: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5.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结果: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
  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6.资产阶级激进派
  背景: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主张方案为“民主"“科学"。具体为: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学
  7无产阶级
  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马克思主义学说在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梁启超、朱执信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1917 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919 年 5 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 1914 年至 1918 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 200 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 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这个运动在萌芽时即被斥为“过激主义”,被视为“洪水猛兽”,而遭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压迫,以致它刚刚成立,就不能不处于秘密状态。在以后的一个长时间里,它不仅遭到御用文人的恶毒攻击、特务的残酷迫害,更受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但是,幼稚的、弱小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还是迎着种种诬蔑和压迫,而不可遏止地生长和发展了起来。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 28 年以后,它就成为领导着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这个事实说明,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启示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史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一步步的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并最终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最终确立。另外,作为“近代史”,我们也会发现,中国也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到不断深入: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个时间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1895年--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1894年--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始了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努力与尝试,开始效法西方,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个时间中国向西方学习德阶段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20世纪初,以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为代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深入到了“思想文化”的层面上。
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一直到20世纪初才真正深入到了核心领域,也说明中国对于西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经济四个重要阶段: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20...
答:2 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原因 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税收放宽开办厂家的限制 3.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受帝...

指出世界近代史上经历的四种经济发展模式
答:最佳答案第一时期(15世纪末到一战):其中15世纪末到17世纪下半期为第一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成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国际关系的开端和基础。17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中期为第二阶段,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欧洲的西、葡、英、法争夺海外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上,英殖民帝国的形成反映了近代国际...

中国近代史四个阶梯说,求介绍
答: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全形成时期、深化时期、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完全形成时期,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殖民统治方面总结...
答:从社会形态上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开始走向衰亡的历史;从时间上讲,世界近代史指的是上起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止1918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共近280年的世界历史。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的,这是资本主义的...

中国近代史被分为哪4个阶级?
答: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 20世纪80...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2个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民族资产阶级是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但是它在政治上有很大的重要性。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众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积极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为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答: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手工业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形态在16世纪成为一股显见的潮流,这个世纪出现的宗教改革,德国的农民战争,新航路的开辟、尼德兰革命、英圈地运动的扩大、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重商主义的兴起等现象,无一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和后果。在工场手工...

17 18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 的资本主义发展史
答: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手工工场时代 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开始于工场手工业经济,其特征是手工劳动,商业资本控制着手工业生产,重商主义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在国际格局中,经济中心先由农业经济发达的亚洲转到商业经济发达的地中海地区,再后转到工业经济发达的大西洋...

中国近代史几个重要知识点
答:②史实:烟台张裕酒厂 ③影响:壮大了民族工业的同时,也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注: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的压制,而不是此时的民族资本企业与外商企业的利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