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

作者&投稿:绪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心见性是也。
更明白地说,就是回归自性,彻悟人生宇宙的真相。

成佛之道

苦集灭谛。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前,是凡还佛?~

①百度:诸佛为何示现在人间成佛?
②《楞严经》对化身转世的开示
《楞严经》 对于世尊灭度之后,诸佛菩萨阿罗汉化身度众生的事情做了明确的开示: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yin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首先佛菩萨化身度化众生的目的,是称赞佛乘,让大家身心入三摩地。让大家了解佛法的妙处,生起信心。其次,他们绝不会自称,我是某某菩萨、罗汉。因为之所以是化身就是为了让人家不知道,否则直接降世传法不更好,如同将来弥勒菩萨在婆娑世界成佛传法一样。那是正式,可以明确讲的。
在这里世尊的开示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有人自称什么佛菩萨转世,或者暗示自己是什么佛菩萨化身。甚至让人以此顶礼膜拜。那么可以明确地说,这是假的。是祸乱众生,犯大妄语。
世尊在 《楞严经》 不仅一次提到这个问题。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yin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
在这里世尊也很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总是有人热衷于宣扬,什么人是佛化身再来,什么人是菩萨再来。这是着魔而不自知。
世尊还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的危害:那就是 邪见密兴,种智消灭 。 着重于这些东西,是学不好佛法的。现在就有这样的情况,把某某人是否是佛菩萨化身,当作了他学习佛法的依据。当作了判定其说法是否符合佛法的依据。这样的结果,就是邪见滋生。智慧消失。
还有的人说,这样不是可以增加一些人的信心啊,有的人就是要这样他才信呢。这种说法也很流行。事实上,建立在这种信心上只会对其有害。世尊说的很明白,这是邪见的温床。这种信心不是对佛法的信心。佛法是让人有智慧的妙法,不是愚民之法。
《楞严经》 中还列举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 。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 。
(这些说法现在都有,声称其肉身即是法身常住,甚至更加一点,是法报化三身一体。
对于这些现象,希望大家能够警惕起来。认清其背离佛法的本质。学习佛法要依据经典,而不是依据名气、地位、声望,更不是依据其是否是佛菩萨化身。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不要去宣扬这个,对这个感兴趣。学习佛法和这些是没有关系的。而且搞这些东西是有害的。)
③《占察善恶业报经》: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一实境界就是众生心体。大家的真心。这个心并不是我们平时思考的那个心。那个叫妄心。这里是帮我们认识什么是自己的真心。
这个真心,本来不生不灭。
说到不生不灭。不少人并不清楚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都说佛教有这么几句常用的口头语,什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里面意味着什么,了解的并不清楚。不生不灭向大家展示的是真心的一个特性,那就是这个真心,既没有出生,也不会有灭绝、消失。其实既然从未出生,也就谈不上什么消失。
为什么要展示这个特性。就是要让大家好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凡有生灭就自然不是真心。
比如今天我们想要吃西红柿,这是生了一个念头,念头过去了便是灭。这个思想的心就不是真心。因为有生灭。又比如我睡觉的时候,也没做梦,好像没有那么多想法了,这个时候我们平时的那个“我的思想”不见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平时依赖的思想,也是生灭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那么这就是佛教提醒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了,真心、真正的我,怎么会一会儿生,一会儿灭呢?当然不会,不会一会儿有我,一会儿没有我吧。真正的真心应该是从来就在,没有开端、没有结束。没有产生、没有消失的。如果我会消失,那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了。如果我会出生,那出生之前我在何处?莫名其妙就出现了?这都讲不通。
佛法给大家指出来,我们不需要担心“自己”会不见、不需要担心我们会有结束,或者灰飞烟灭、神形俱灭之类的事情。不要担心。
不管我们生还是死,不管我们穷还是富,不管我们是多少万亿年之后,还是轮回多少次,还是就在现在,真心本来就在,从来就在,从未移动或者离开。既不会有什么开端,也不会有什么结束。有时候这并不太容易用语言来描述。从本以来,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真正开始了解佛法真谛的人会很安详、会很踏实。即便从前有各种不好的习惯,尚未完全修正。也会有这种心境。因为他了解自己真正的自我,本来就在,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如此。)
【转自地藏论坛】

http://hi.baidu.com/%C4%CF%C6%C1%CD%ED%D6%D30/album/%CA%CD%E5%C8%C4%B2%C4%E1
阿弥陀佛,晚钟合十!

你认为释迦牟尼到底悟到了什么?
答:统统最后都会成为世界的过客。不管善恶爱恨终究在世间流逝成空。他领悟看破了世间的一切法则奥秘智慧。他领悟出行善要比行恶好得多。因为他领悟出宇宙还有生命更大的主宰。他领悟到了天堂地狱。他领悟到了人是有非物质灵魂的。所以他领悟到了这点就可怜世间弱小的人类。教化不要去行恶,以免最终灵魂下...

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是经过四十九天还是七天
答:然而他们的教义,在释迦看来,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

释迦牟尼是怎么成佛的?
答: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

请问释迦牟尼佛真的悟道什么拉吗?
答:这个“真心”,又名心、如、佛、真如、法身、如来、涅磐、实际、如来藏、非心心、诸法实相、涅磐本际、本来面目。。。几十种名称。这个真心,上至诸佛世尊,下至地狱众生;在本质上无有差别。这个真心,若能触证,即是开悟明心,入菩萨数;不仅顿时成就解脱生死的功德,更能于成佛的道路上永不退转...

佛教释迦牟尼在哪儿
答: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天的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他是该国的王子,但在29岁时出家修行,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释迦牟尼的成就有许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创立佛教: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他通过修行和悟道,开创了...

一花一木一世界后面一句是什么?
答: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这是佛学中的一句禅语。菩提指菩提树,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一句诗是这样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讲大我小我,一花一草和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你与我,人和物在浩瀚宇宙之中也就像沙砾一样微小。万物本是一体,那么...

释迦牟尼佛道场在哪里
答:菩提迦耶(Bodhgaya)是佛教的诞生地。Bodh是印地语中智慧的意思,菩提迦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它源于佛陀释迦牟尼在当地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因此,菩提迦耶也有了字面上的迦耶城的菩提树之意 金刚座 位于菩提树下,佛陀在此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处现置一石刻高座,长二点三公尺,...

释加迦牟尼生平简介
答:3、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坐化西去,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

释迦牟尼与羊奶得故事
答: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众生的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琉璃花、七宝莲花等。图中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手执伞盖的天神前来祝贺。现在我们不能再叫他太子了,要尊称他为“佛陀”了。“佛陀”简称为佛,意即“彻底觉悟者...

千眼菩提来自什么样的树?果实长什么样的呢?有图片么?
答:菩提树也是台湾花莲的县树。还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的市树。菩提树有许多别名:沙罗双树、阿摩洛珈、阿里多罗、印度菩提树、黄桷树、思维树、毕钵罗树、觉树,与佛教渊源颇深。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阿摩洛珈”(Pippala),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