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尚手拿木鱼,道士手拿渔鼓? 和尚为什么敲木鱼?

作者&投稿:仇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鱼无眼皮,“昼夜不眠”,敲木鱼是为了警示僧众要精进修行,另外,也是伴奏“梵吹”的乐器。
渔鼓则是道士们唱道歌是用来召集大众合打节奏用的乐器。

算是乐器,因为后来宫廷乐团中也吸收了这两种乐器。

和尚为什么要敲木鱼?~

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为了勤修道业,用木鱼来警策大众要抓紧时间来用功办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鱼用来引导僧众把握诵经时的轻重快慢,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

扩展资料:
关于木鱼的传说: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划船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了结了大鱼性命并将 它拖上船头。
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 ……”。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和尚敲木鱼”是句日常用语,然而倘问和尚为什么敲木鱼,则连和尚自己也说不清楚。《唐摭言》说:“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卞悟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这就算是自古至今最圆满的答案了。
其实,和尚敲木鱼原不是用以警戒自己,而是警醒木鱼。它的起源,与7千年前的一次海侵有关。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7千年前,发生了一次叫做卷转虫式的海侵,使浙东平原成了浅海,杭嘉湖平原只剩下一小部分,太湖一线以东全被海水席卷,杭州市区是个海湾。海侵的结果,迫使原始居民一部分后退到会稽、四明、天台山,一部分迁散到浙西和江苏南部丘陵,一部分逃移到了海岛上。
当时的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解释海侵,就用想象和借用想象去观察、说明它,并口口流布代代相传,到战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叫列御寇的人的综合熔裁和再创作,就产生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粒光彩闪烁的明珠 ——《列子·汤问》。《汤问》说:在渤海之东的海岸上,原有5座神山,都是仙圣居住的地方。因为神山无根连着,所以时常随波飘荡。仙圣们很是担忧,就向天帝禀告,天帝命禺强带15只巨鳌,用鳌头把神山顶住,这五山才固定不动。而龙伯国有个特别高大的人,他抬起脚来只要走几步,就能踏遍五山。他来到这里,一下子就钓走了6只鳌,于是岱舆、员峤这两山沉入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古代的方位概念与今不同,《汤问》说的渤海之东,指的就是浙江海岸,所谓神山,就是会稽、四明、天台山以及由这些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陡落东海而再起的舟山群岛、嵊泗列岛,“仙圣之播迁者”就是创造史前文化的原始居民。与列子同时代的庄子,也说过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鳌的寓言,他们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个内涵,秦、汉、晋、唐的许多名流文人都到这里来寻神山,并自称是钓鳌客。可见这次海侵影响之深远了。
《汤问》是海侵的产物。人们既然把沧海横流归罪于鳌鱼的失职和禺强的管束不严,于是就仿鱼雕木,来象征鳌鱼,并请那谈空说无的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常备不懈,防止被钓。这就是和尚敲木鱼的原始象征意义;而那脚踏鳌鱼背的观世音菩萨,则是木鱼的后起象征意义。她在印度,负的是观闻世间苦难之音,拯救众生普渡到极乐世界的使命,到中国以后,了解到民间对鳌鱼的关注,就多了管教鳌鱼的职务,没日没夜地站在鳌背之上。上面说的那位白衣,虽然开动脑筋好问,但没有追究到底,以致卞悟师的胡诌流传至今

为什么和尚手拿木鱼,道士手拿渔鼓?
答:鱼无眼皮,“昼夜不眠”,敲木鱼是为了警示僧众要精进修行,另外,也是伴奏“梵吹”的乐器。渔鼓则是道士们唱道歌是用来召集大众合打节奏用的乐器。算是乐器,因为后来宫廷乐团中也吸收了这两种乐器。

道教的民间饰物有哪些?
答:6、葫芦:八仙之中的李铁拐即带有葫芦,里面盛放仙丹。道士佩带葫芦,一般盛放道教丹药,以为舍药疗疾之用,在云游道士中较为多见。 7、鱼鼓:又作“渔鼓”。打击乐器,在长竹筒的一头蒙上薄皮,用手敲打。从前道士演唱道教神仙故事的曲子 (即“道情”),以此伴奏。现在道教中已经绝迹。 8、单瓢:又称“缘瓢”。是用...

道情皮影的概况
答:据考证,道情起源于宋末元初,当时道教的武当派和佛教的少林派,为了反对蒙古族的统治和外族的入侵,往往三五人手拿渔鼓、简板、木鱼进入瓦肆游说,鼓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族侵略,这渔鼓、简板伴奏下的游说逐渐产生了早期的道情。环县四合原乡兴隆山道观的修建和祭祀神灵为环县道情与皮影的结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

北派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据考证,陇东道情起源于宋末元初,当时道教的武当派和佛教的少林派,为了反对外族的入侵,往往三五人手拿渔鼓、简板、木鱼进入瓦肆游说,鼓动人民群众反抗侵略,这种渔鼓、简板伴奏下的游说逐渐产生了早期的“道情”。 甘肃环县四合原乡兴隆山道观的修建和祭祀神灵,为环县道情与皮影的结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它不仅是...

和尚与道士用的乐器有区别吗
答:鱼无眼皮,“昼夜不眠”,敲木鱼是为了警示僧众要精进修行,另外,也是伴奏“梵吹”的乐器。渔鼓则是道士们唱道歌是用来召集大众合打节奏用的乐器。算是乐器,因为后来宫廷乐团中也吸收了这两种乐器。僧人不用玉磬。玉磬是一种古代的石制乐器,声音清脆,传声较远,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出名的敲击乐器...

道教的民间饰物有哪些?
答:鱼鼓:又作“渔鼓”。打击乐器,在长竹筒的一头蒙上薄皮,用手敲打。从前道士演唱道教神仙故事的曲子 (即“道情”),以此伴奏。单瓢:又称“缘瓢”。是用硬木刻制的瓢状器皿。为过去云游道士必备之物,在外面化缘盛放饭食之用。今日道士已不用此物。拂尘:乃为木制或金属做成的柄,柄端扎有棕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