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单位一的转换 解题方法 怎样把两个不同单位的但有联系的量转换成同一个单位一???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单位一怎么找?

作者&投稿:贲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把单名数聚化成复名数。如:1.25平方米=1平方米25平方分米
把复名数聚化成单名数。如; 3立方米50立方分米=3.05立方米
把高级单位聚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相同的单位不变。

把单名数聚化成复名数。如:1.25平方米=1平方米25平方分米
把复名数聚化成单名数。如; 3立方米50立方分米=3.05立方米
把高级单位聚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相同的单位不变。如:1小时=60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可以用连比和除法运算
比方说 甲和乙是3:1 乙和丙的比是2:6,那甲:乙:丙=6:2:12
除法运算 甲是乙的2/3 乙是丙的2/6 那甲是丙的2/9
若有不懂可以追问

具体一点啊,举个例子什么的。

是什么单位? 我是六年级的

是换单位“1”吗?这不大好说...给个题目?
或者你能不能用比例或方程解答?

小学六年级 数学 单位“1”的转换~

单位一是“比”字后面那个数。也就是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占后面那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样,说谁是谁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单位一是“是”字后面那个数。
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此类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
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
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的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1”!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首先说这道题的单位一是大米,找单位一的方法有很多,有几个在六年级很实用:1.找“比”字后面的。2.找是字后面的。例如:苹果是梨的五分之一,梨就是单位一。单位一和单位是不一样的,单位是在一个数字后面有一个标准的量,例如:cm dm mm m 这些的。而单位一是一个标准,所有的量都用这个标准去分,例如:你的问题,面粉比大米多五分之一,就是把大米分成五份,面粉比大米的五分还多一份。敢问我的回答你能明白吗?不明白你能继续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