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得丹田一口气,万两黄金不与人”---怎样才能练得呢,听听武术朋友见解 谁能告诉我气功的口诀和练法

作者&投稿:唐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练法姿势是站、坐或卧均可,一般以坐式为佳,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正中与会阴在一条直线上,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轻地集中在百会穴与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意守丹田3~5分钟后,作缓慢、柔和、自然的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凸起,呼气时小腹凹陷,均鼻吸鼻呼,先呼后吸。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过膻中、鸠尾至丹田,并慢慢地充满于整个腹部;同时轻缓地提起睾丸,并收缩肛门。呼气时松肛、松睾丸,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上升再从鼻呼出体外。如此反复练习,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收功时两手重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左手劳宫穴按压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绕18圈,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数下,最后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完毕。

练功时间最好选在子时(夜间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寅时(凌晨3至5时);练功地点最好选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练功时不可过饥过饱,要放松腰带,不要为追求气感而加深呼吸;必须每日坚持练功,切忌一曝十寒;练功百日内,禁忌性生活。

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10天左右,吸气时腹部会有轻微发热感,同时出现咕噜咕噜肠鸣音,矢气增多;1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加大;2个月后小腹内发热有似温水流动,全身温暖舒适,口中唾液增多;3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燥热不同),有时还会出现腹部轻微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会出现气团感,这是练丹田内功初步有成的重要标志,有的已可以引气团沿任督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要点:"勿忘勿助"。

对于已婚的练功者,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以补伤耗之元气。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药方开列于下:
熟地、当归、黄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车前子、杜仲、黄柏、肉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20 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子、锁阳子、小茴香各15克。
上药一剂,共研为末装入瓶内;用米酒浸泡淹没药面约一横指许,密封保存一月后可用,每次服药酒10毫升,每日早晚服之。

练功要领: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清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虚无的境界。

正常效应: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的腹部有轻微的发热感,发热的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个月后腹部发热的面积逐渐加大;两个月后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有时还可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
出现上述感觉之后,则称之为:“火烧丹田”,这是初具丹田内功的重要标志。练功三个月后,极少数练者腹内的“气团”可以沿任督二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2)五心纳气法
采用熊桩姿势练功。练功前,先意守丹田3~5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后吸,吸长呼短。呼气时想象天地精华之气随着吸气动作从顶心、手心(双侧)和足心(双侧)源源不断地收聚入丹田,同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吸气时,柔和地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并意想体内浊气向头顶百会穴、双手劳官穴及双足涌泉穴排泄出来。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30——60分钟后即可收功

收功时,方法与"蓄精培元"的收功方法相同。
练功要领:意守“五心”,吸精聚气,吸气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吸天上日月星之精华和大地山水树之灵气;呼体内污浊之病气。
正常效应:头顶心百会穴、双手心劳宫穴、双足心涌泉穴出现热、麻、跳动感,矢气增多,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安自在,酥绵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现全身如一片白支冉冉向上升飘。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现象。

这应该是少林太祖门的口诀吧。我得到的口诀是“养就丹田长生宝,万两黄金不与人。”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练成丹田混元气。

混元气上中下三乘,下乘直接练呼吸,配合简单的行气。

中乘打通奇经八脉,行气练功辅以静养。

上乘集义生气,养气藏神。

中下乘比较简单,去买本书就解决了。无非是呼吸和运使,各派功夫,大同小异。这些方法随便百度一下都可以找到一大堆,一分钱不要花就可以看到,我就不讲了。我就讲点一般看不到,花钱也买不到的上乘部分。

上乘难以领悟,需要悟性。人的气息本来应该都藏在丹田的,但因为人们被欲望牵引,心浮气躁,气息就从丹田散去,从而身体得不到滋养。就要放下欲念,心就自然静了,心静了气就自然回到丹田,这就是日久生情,静久生气的道理。

上乘功夫需要调理身、气、心。这三者相辅相成。

首先放松身体,这是很难的,你感觉你放松了,其实没松下来,很多人这一关就要过几年的。身松了,气息才能运行,感觉才能灵敏,反应才能迅捷。身体的姿势要顺,顺了才能松,松了才能静,大松大软才能练成上乘功夫。

然后是调息,感觉一下你的呼吸是不是有声音,如果有,那就注意调整一下,让呼吸变得没有声音,渐渐养成无声呼吸的习惯,这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让自己的呼吸没有结滞,一息即到丹田,没有任何中断和阻滞,如果呼吸断续,那就要改成呼吸绵绵不绝的习惯。最后看看自己呼吸是不是有粗气,必须去尽粗气,留下细微的若有若无的呼吸,这个时候身体就松了,心就静了,呼吸的养身效果就好了,甚至可以掌握体呼吸了。

最后是调心,这是最难的,让自己的心不浮躁也不沉闷,行善积德,让自己心平气和。能到这一境界,不仅功夫成就了,整个人的素质也都全方位质变了,神闲气静,智勇深沉,是干大事的本领。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此时不仅奇经八脉通了,大脑也化了,整个人的身心气质都不一样了,这才是万金不换的宝贝。

说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只是做起来有点复杂,做得好就相当难了:
气沉丹田指的是腹部鼓荡,使身体上部的气劲下沉而集中于丹田,并用提肛塌腰圆裆开胯使身体下部的气劲也归于丹田,从而身体上下俱轻灵,而重心部位独实重,意念完全集中于此,故称为意守丹田。任何动作都必须与呼吸相结合进行,气宜鼓荡就是用腹部的鼓荡变化来进行气的运转,吸气时腹部收缩,为合、蓄、虚,呼气时腹部鼓起,为开、发、实,古称此法为吐纳。
————上述内容就是丹田一口气的意思
万两黄金不与人,一个是说过去的人都拿这个吃饭和保命,惜技不愿意轻传。(真给他一万两黄金,神仙也不可能不传,夸张罢了);另一个是说这东西是身上练出来的,你拿多少钱也不能换到自己身上。

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丹田
解释:①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②人体的部位,两眉间叫上丹田,心窝处叫中丹田,脐下叫下丹田。③道家指人体脐下三寸的地方。
综上所述,丹田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丹田气练功方法

当练习拳术已能气沉丹田了。就要配合攻防招式练习“放劲发人固气之法”了,又名“练力法”,又名“吐气开声贯气法”。不管名称如何不同,练功方法是一致的,步骤是相同的。
骑马开弓式练法
骑马步,就是疾步站式,如同形意拳门的三体式站架。开弓式,就是直拳,或用掌。两手要一收一发。意似开弓。这样形成了直步冲拳的打法,顺步法,拗步法都可以。练时有进步法,退步法;进中退,退中进;或半步打法,都是良好的手足配合的打法。由于是以“贯气固气为主”。故练习时外形轻静自然,只求姿势动作准确,内气适时到位的感觉,不求击打放人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贯气固气”的效果。才属于正确的练法。
练功要点
即直步冲拳式练习,进步和冲拳到位之瞬间,吐气开声,胃上脘内有内气直下沉入丹田中,此为“气贯丹田法”。此法练习20多天,自觉气贯丹田充足,内气下贯丹田自然而然。就要在此基础上继续练习上贯和下贯的功法,以求周身贯气圆满,而又“丹田固气”和“贯气通筋骨壮形骸”同时存在,同时运作,达到“杀手休将丹田之气放入怀”的“固气功夫”,至此,也就在较技中不会产生气喘之症状了。
上贯法
当打直步冲拳的吐气开声,胃脘内的内气下贯丹田中的同时,丹田中之内气由腰中命门而出上贯百会,乃从腰脊、胸脊、脊椎整面而上,只有脊椎一线之内气经颈脊达百会贯顶。其它则在夹脊部位分成两股,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
下贯法
与上贯同时,丹田中之内气由会阴返环跳,沿腿之阳面,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 这样,在直步冲拳的贯气法中,内气的运行分为三种线路。一是内气贯丹田,二是上贯,三是下贯。而此三种线路是同时存在的。既达到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的内气之双重效果,又保证了“杀手休将气放怀”的不生喘满之效果,但要知道,练习时只体认贯气的感觉,包括贯气的线路之体认情况。只体认做好吐气开声的贯气法。至于其它,就是全身的松静自然了。即只管吐气之呼,不管吸气,乃是秘诀。 以此吐气开声贯气法,修练百日,固气功夫定矣。再以本门宗技的各种攻防招法依此法而练习,达到每式攻防招法的气道畅通,贯气充足,则丹田气海的内气根固矣

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入门功法——站桩 每天像个石狮子一样 站无极桩 2-4个小时 练功期间 不许有性生活 不许有杂念 站满三年就能有一口真气 保证百病不生

记忆是用脑子还是用丹田?(我背诵课文思考的时候意念全部集中在丹田)~

用脑子记,但是要把气集中到丹田。静下心来背会提高记忆力。

========================
首先练法,(没有基础的)讲的是吸气,这是最简单的:
鼻吸口出,气沉丹田,每次的吸气的时候,要注意吸长气,轻呼出,让气往下腹沉,也就是打通穴位,这是有讲究的,每天早晨要早起,先练吸呼气半个小时,要记住,要坚持此法对身体有百益无一害,你放心练就好了,练满三个月,你会有初感觉,你要感觉每次气往下沉的时候气在那里,如果还有嗓子眼就说明不行,气还没有往下打通,等你气在腹部的时候,其本上,你就打通一数个穴位,所谓的大周天是从头顶的穴位打通至你阴部的穴位,小周天就是(背后)从头顶的穴位打通至阴部的穴位,如果全部打通大周天, 小周天, 你的气功就进入了一个高阶段,建议你练大雁功,这样对你的很大的帮助,初学也可以。
其它参考:
天或晚上练站桩(马步高位桩:双手环抱胸前或腹前,两脚平行,腿微弯曲,身体放松,自然站立30-60分钟,初步阶段可以边站边看电视,以免除枯站之苦,同时又可无意中减少杂念),晚上睡觉前在床上适当盘腿静坐一下。虽然只是很简单的练法,但却让我得益不少,身体内部机能正逐步改观。从我个人的体会看,资质不是很好的初学者很有通过站桩打基础的必要。当然也有例外。关于气功具体怎么练法,实在不好讲,因为具体的练法太多了,还是要看你适合练什么和喜欢什么练法。网上有很多气功网站,用百度搜索一下(比如输入“气功”一词),再按搜索结果去找吧。我在这里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叫“野百合社区”的论坛,主要就是谈气功,人气不错,内容也比较好,对初学者很有帮助,你不妨妨进去看看,下面是地址:http://www.16571.com/bbs/index.asp

二、如何收功:练气功者应如何收功


(2002-03-26 11:01:28)

练功家说:“练功不收功,不如不练功”。可见收功是练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初练者更不容忽视。作为一套完整的功法,不论是动功,静功,还是动静结合功,都应有预备式和收功式。


练习者收功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须收通经络。练功时由于病情,体质功法掌握程度不同,经脉和气血的收通并非每次都很理想。故收功时做按摩,拍打动作,不仅有利于收通经络,还可消除因站桩,盘坐带来的两脚酸痛。


2)应引导元气归元。气功是锻练元气的过程,练气时在意识支配下,气在体内运行和外界交流,练气后若放任元气散乱运行,则不仅起不到培育真气的目的,有时还会出现气流上冲胁部胀痛的异常反应,故收功时做几遍开合呼吸,引导元气下聚丹田。


3)应顺动静逐渐转化。因练功时是由静转动,由动转静的缓慢适应过程,若一下子马上走上两个极端,则与人体生理规律不相适应。收静功时先轻轻活动肢体,再慢慢收步。收动功时应先使心情平静下来,凝神静养一会再起身活动。动静结合功虽较完整,但也不能省略。
============================================
这样练气功: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修习者是多炼多受益,少炼少受益。其修习效果就与习练者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不象其它骗人功法说的,你没有效果是因为你心不诚或悟性不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67580.html?si=8
=======================================
书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78433.html?si=1

“练得丹田一口气,万两黄金不与人”---怎样才能练得呢,听听武术朋友见 ...
答:练法姿势是站、坐或卧均可,一般以坐式为佳,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正中与会阴在一条直线上,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轻地集中在百会穴与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意守丹田3~5分钟后,作缓慢、柔和、自然的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凸起,呼气时小腹凹陷,均鼻吸鼻呼,先呼后吸。...

洛阳心意拳的简介?
答:·元阳不动,简单地说,是男子未婚前已把功夫练成,童子功为真。婚后长期保持功夫即可。·丹田养久千斤宝:丹田原为道家语,指男子肚脐以下的下丹田,为内气之库,丹田气的充盈由营养和练功日积月累培养而得,功成艺就贵如千斤之宝,何谓宝?宝者,精、气、神也!·万两黄金不谕人:拳术是用来保国御敌、...

我要气功
答:答:心意拳内功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

程氏八卦掌的练功方法和要诀——刘敬儒
答:“操手”就是从千变万化的掌法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最擅长的手法进行单独操练,每天一练就是数十遍,经年不已。如程廷华先生的最著名弟子李文彪先生那样,为了练习一个塌掌,每天要打钉有狗皮的木板,一打就是三年,掌心都为之凸起,与人较手时,只要打上三成劲,对方就吃喝不下,何况七成劲、十成劲.无人敢接此手...

为啥心意拳前辈多 高寿
答:不是那么讲究对肉体的极限挑战,不伤身反倒养身,所以身体更健康。

大枪化拳论心意?
答:可见心意拳修炼的与道合一,心念一动即为武,心静无息即合道,与老子“无欲观其妙,有欲观其徼”之理相合。“丹田练就无价宝,万两黄金不与人”,心意之道原来也是金丹之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金丹之道是古往今来成仙做祖的根本大道。姬祖曾慨叹曰:“说不完,道不尽,义理无穷”,此种心情,...

气功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拳谱上说:“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

谁能告诉我气功的口诀和练法
答: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

内功心法讲结丹一般需要长时间的"摒息凝神"于中丹田才可以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大多数以养生和修生养性为目的的人来说,把练精化气阶段完成,做到结丹,能以形导气,几遍太极拳下来全身舒畅,精神倍增,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所谓练出一粒丹田气,万两黄金不予人,为什么我一再强调丹田气的重要性?简单说有了丹田气,他可以时时刻刻把你的意念拉回身体上来。拳诀云:...

谁能告诉我丹田怎么用力。(要简单的方法)
答: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