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吗?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有什么作用,怎么出现的?

作者&投稿:柞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瓮城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其主要作用是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

在春秋时期,攻城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傅”、“临”和“门”。傅也叫蛾傅、蚁傅或者蚁附加,指士兵用器具攀登城墙攻城。临也叫堙或者距闉,指的是用土、石堆垒比城墙更高的土台,或者用高度超过城墙的临车居高临下攻击城上守军。门就是用修橹、冲车等工具攻击城门。

在这三种攻城方式中,傅往往士兵损失会比较大,而临耗费时间。相比之下城门的防御力比城墙要低,而且连接大路,利于展开兵力和破城以后扩大战果,因此使用最多的还是门。

《左传》中就有不少相关的记载。比如哀公二十五年,“吴子诸樊伐楚,门于巢”,说的就是通过攻击城门的方式攻破城池。

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古人也是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城门之内增设悬门,一旦敌人突破城门,就把悬门放下,一来可以阻止敌军冲入城中,还可以切断已经入城的敌军退路。还有在城门上增设城楼,以加强守军火力。而瓮城,也是加强城门防御的手段之一。

瓮城也叫月城。就是在城门外面增修一座小城。根据《武经总要·守城》记载:


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瓮城并无固定形状,根据地利而定。瓮城的城门开口在侧面,而非正对主城门的方向,这样攻击方在突破瓮城城门以后,要转向才能攻击主城门,可以打乱攻击方的进攻节奏。

瓮城的最大好处是等于在城外增设了一道城门。当敌军突破瓮城的城门以后,在进攻主城门时守军可以从四面向敌人发射弓箭,大大加强了攻击力度。敌军进入瓮城以后犹如进入翁中,因此得名。

后来瓮城也不再局限于设置在城门外,也有修筑在里面的,这种叫内瓮城,或者筑城墙内外都设置瓮城。

比如明朝南京的聚宝门,也就是现在的中华门就是典型的内瓮城,而且其内瓮城足足三道,和主城墙组成“目”字形。攻击方要突破四道城门才能进入城内,极大的加强了城门的防御力。

所以瓮城的出现,把本来是城池防御中的薄弱点城门变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瓮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我国从上古时期就战争不断,上古时期有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古时候还有各种各样的朝代更迭,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之类的乱世也是很多,这些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战争频发。

既然有战争,那么自然就会出现攻守双方。城门通常是守城的薄弱点所在,有的城门甚至只用几个兵士抬着一根木头就可以将其撞破,所以这个时候,瓮城就顺应而生。瓮城是建立在主城墙外面的一层很小的城池,它将城门牢牢地护在中间,不容易使敌军攻入。


瓮城的作用还不止这些,瓮城可以作为第一道防线。军士们将武器等东西布置在瓮城中,然后将战场搬到瓮城中,这样可以避免敌军过早的攻入主城,给城内的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因为远离百姓,也会少了百姓背后捅刀的可能性,也减少无知的人添乱的可能性。


而瓮城外面还会有一条护城河,这条护城河的作用基本上相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正在攻城的敌军拖延时间,使他们不是那么容易的将城池攻打下来。有的城池还可以依靠这种优势,加上守城官兵的勇猛以及指挥官的聪明才智,造成反杀,将敌军打回去。总而言之,所谓护城河也好,瓮城也好,它们的出现都是因为国家扩张,经常发动战争所导致的,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被发明出来的。

瓮城,顾名思义,“瓮中捉鳖”也。
瓮城一般为方形或者半圆形,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城门,在城门内外形成防御性地带,是一个缓冲区。

城墙做为古代一个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城门作为沟通内外的交通要道,是战略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又最为薄弱的地方。
敌军兵临城下之际,城门首当其冲,怎么为关城门争取时间?如何保护城门不被攻破?如何将冲向城门的敌军截杀?如何争取足够的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这些都是守城之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瓮城应运而生。

瓮城分为内瓮城和外瓮城,区别就是在城门内还是外。外瓮城居多,瓮城的墙垣略低偏薄,一般为半圆形和方形的附郭,门道一般在侧面,和主城门曲折相通,这样能更好的保护城门,缺点就是平时通过城门的时间加长,而且不利于车马通行,所以,帝都的一些主要城门口,瓮城门道在城门的正方向上,方便出行。
瓮城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目前并没有定论,但距今4000多年的石峁古城无疑是现在已知的建有瓮城的大型古城,石峁古城最晚为夏朝早期的古城,其战略防御体系相当完善,甚至是让人非常震惊的,古城设有内、外瓮城,城门有三道,还有马面,敌人想要通过城门进入古城是相当困难的。

况且敌人一旦进入瓮城就处于被动局面,所有的大门一关,来个瓮中捉鳖。瓮城内部也有储存室,利于屯兵和储存兵器、粮食等。
隋唐时期的人们似乎对瓮城不怎么感兴趣,有些城就没有瓮城的出现,但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随着藩镇割据,连年混战的开始,瓮城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主要的军事防御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军事加量的强弱形成反比,军事力量强盛,瓮城可有可无,军事力量相对薄弱,那么瓮城就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瓮城在一些城郭,还能发挥防洪的作用。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
答:《礼记》中将国都的城门称作“国门”,而攻破国门则被视作灭国之灾,为了守卫国门,古人又在城门之外建造了瓮城。瓮城,又叫月城、曲池,它是古代在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体的附属建筑,偏开门、形若瓮状。瓮城多数为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瓮城的出现非常早,至于究竟源于何时,还没有确切的...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答:瓮城的出现是随着冲突双方,将攻守的关键聚焦于城门而产生的,其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保护城门。从军事进攻的角度看,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环节,自然是城门。相反,城池的防卫者自然会对其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其防御能力。规模小一点的城池,一般是设置悬门或吊桥,而大一些的城池,则要设置瓮城。瓮城是建在...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
答: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为了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而出现的。瓮城,又被称为月城或曲池,是古代城池中常见的一种防御设施。其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并为守城士兵提供一个有利的战斗位置。瓮城的出现,与古代战争技术的发展和城池防御需求的提高密不可分。在古代,攻城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答:据我所知,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因为敌军进攻时,来不及关上大门而发明出来的,它可以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关大门很难。因此,进出城门时,如果敌人突然冲进来,我们来不及关上大门,那就先关上瓮城 的门。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了自动门。它们没有太大的门的印象。我上小学的时候,校门...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
答:瓮城由来已久,最早匈奴所筑统万城即已出现了瓮城的雏形,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和洛阳城没有修建瓮城,但随着局势动荡,城池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必要,到五代和背诵的时候瓮城的设置就开始变得普遍起来。瓮城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加强城池的保护作用,让敌人在进攻的时候必须要先突破瓮城才能攻击到主城,大大将强了...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吗?
答:比如明朝南京的聚宝门,也就是现在的中华门就是典型的内瓮城,而且其内瓮城足足三道,和主城墙组成“目”字形。攻击方要突破四道城门才能进入城内,极大的加强了城门的防御力。所以瓮城的出现,把本来是城池防御中的薄弱点城门变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答:1.从正面保护城池,能够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2.能够限制住敌人的攻击方向,使得敌人在战争之中出于一个被动的局势,增加防御方的主动权 3.利于防守方的防卫 所以说,瓮城对于防守而言的作用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了。如果真的算起来,瓮城这个名词在先秦的典籍中根本没有出现过,但是日本的学者田中淡在解读《...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
答:这个小城池在当时被称作成为了瓮城,里面摆放着各种用来防御的武器和机关。那么,这个瓮城究竟有什么用处呢?一切都源于军事防御!首先,在古代,要是有侵略者准备进攻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一个,就是先攻破对方的城门。因为在当时的战争不比现代,他们根本就没有炮弹这样的东西,打仗用的...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答:“瓮城”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在北宋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一书中,其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也就是在五代至北宋时期,瓮城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此时中原地区的州县城池多会修建这些或圆或方的瓮城,如北宋时期的苏州、襄阳...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答:“瓮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我国从上古时期就战争不断,上古时期有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古时候还有各种各样的朝代更迭,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之类的乱世也是很多,这些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战争频发。既然有战争,那么自然就会出现攻守双方。城门通常是守城的薄弱点所在,有的城门甚至只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