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主要成就?

作者&投稿:辕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节 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 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
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园林
(一)长安皇家园林
1、唐城三大内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
(1)西内太极宫
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
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
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
(2)东内大明宫
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
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3)南内兴庆宫
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
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2、大内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
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
(二)洛阳皇家园林
洛阳是唐朝的东京,洛阳山水甲天下,皇家园林素称发达。
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隋唐东都洛阳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也是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图)
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
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一)长安
长安的行宫、离宫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等。
1、玉华宫
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
2、仙游宫(避暑行宫)
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
3、翠微宫(避暑离宫)
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
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
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著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
5、九成宫
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二)洛阳园林
洛阳行宫、离宫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阳宫等。
1、西苑 (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
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2、上阳宫
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大,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盛唐以后,中国园林已由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即文人山水园。主要以长安、洛阳两地为盛。
一、城市私园
1、长安
长安城内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游憩园,叫“山池院”——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
2、洛阳私园
洛阳城内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城内私园,纤丽和清雅两种格调并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归仁里宅园,后者多见于时人诗文的吟咏。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园。
履道坊宅园
位于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经此处,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
A:位置、规模和布局
《池上篇》云,园和宅共占地十五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布局:分南园、北园、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绿化配置非常好,树合荫交户,池分水夹阶。”其中尤以竹取胜。南园有竹园,府第有竹院,“新篁千万竿。”乔木十数株均为老树。
白居易诗文中记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余种:有国槐、梧桐、榆树、杨树、柳树、桃、梨、杏、桂花、樱桃、藤萝、木槿花、芍药、牡丹、白牡丹、菊花、兰花、莲花、夜合花、迎春花、枣树等。

二、郊野别墅
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在唐代通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据文献记载,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拥有对象:⑴两京的贵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
别墅特点:贵戚、官僚别墅,格调华丽纤秾;一般文人官僚别墅,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的情调。
长安:作为首都,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贵族、大官僚多集中在东郊一带,如太平公主、长乐公主、安乐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别墅多集中在南郊。
洛阳:南郊一带风景优美,引水方便,别墅园林尤为密集,同长安园林一样,多由达官显宦修造。例:
①平泉庄
园主人:李德裕
位 置:位于洛阳城南三十里。
园林特征:
园林用石的品类,怪石名品甚多。
树木花卉数量多,品种丰富、名贵。
“台榭百余所”,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碧潭、钓台等,
珍禽异兽
②浣花溪草堂
园主人:杜 甫
位 置:成都
园林特征: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唐代,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陆续开发建设,其中尤以名山风景区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依附于庄园而建的别墅,与唐朝的制度有关。许多官员有城内的宅院、郊外的别墅,同时还拥有庄园别墅,成为显示其财富和地位的标志。
唐代的庄园别墅,对唐代文坛中“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和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三、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第四节 寺观及其他园林
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13个宗派都已经完全确立。
一、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
主要表现在:
1、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2、由于世俗活动的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
3、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
二、其他园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
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2、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③街道的绿化

简答题:中国古典园林的总成就有哪些?~

北京园林是北方园林的代表,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习惯上也称为北方皇家园林。北京园林大多是帝王宫苑,具有皇家气派,同时,也吸取了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融汇于皇家园林之中,清代乾隆时期,北京园林建筑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为历朝之冠。
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前身是清漪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这里建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290公顷。全园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主体,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风景浏览区是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昆明湖、后山三部分。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长廊728米,彩画8000余幅,是其它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长处,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胜之一。
北京北海
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代,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那时所建。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9公顷。总观北海全园的建筑布局,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琼华岛是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
北京静宜园
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行宫御苑。清康熙年间(662-1722),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翌年竣工,改名“静宜园”。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占地约153公顷。园内的大小建筑群共50余处,经乾隆皇帝命名题署的有“二十八景”。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静宜园于清咸丰十年(1860)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次遭受外国侵略军的焚掠、破坏之后,原有的建筑物除见心斋和昭庙外,都已荡然无存。但它的山石泉水、奇松古树所构成的自然景观,仍然美不胜收。
北京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总面积为一百多亩。府邸有中、东、西三组院落,后花园名萃锦园,有三条轴线和府邸对应。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中路进园门,穿越山洞门后,豁然开朗,正中置一峰石,名“飞来峰”。峰东为“流杯亭”,峰北正中有一凹形的水池,面池是一组厅堂。中部庭园有一座石山,为全园主景。山前有小池,池后是山洞,可盘旋上洞顶的平台,台名“邀月台”。台上的榭是全园中轴线上最高点,居高临下全园在望。石山后面有一列书斋,名为“蝠厅”。西路以一个长方形大水池为主景,池中心有岛,岛上有水榭。池北岸有一卷棚顶的大厅,和水榭成轴线相对。东路是一组建筑庭院和戏楼,用爬山廊连接中路的厅堂。恭王府花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是研究明清造园艺术不可多得的实例。
河北承德避署山庄
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占地面积达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建于1703-1790年,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了近一倍,由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组成。宫殿区有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集中了古代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外八庙融合了汉、蒙、藏等民族的建筑形式,如众星拱月,环列于山庄的东部和北部。分布于群山中的奇峰异石如磬锤峰、双塔山、罗汉山等,与山庄建筑相互映衬,使人文美与自然美融合一体。避暑山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华清池
华清池在西安临潼县城南的骊山北麓,其历史悠久,堪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相传在三千年前,周幽王就曾在这里修建过骊宫;秦始皇时以石筑,曰“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和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两次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宫周筑罗城,改名“华清池”。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留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唐华清宫遗址区域内相继发掘、出土了我国现存唯一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落和我国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并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的6000年沐浴史和 3000年皇家园林史。1998年,华清池跻身百名“中国名园”之列。
山东潍坊十笏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今旧城的北部。此园在明清之际原为乡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丁善宝购得,改建为私人花园,称“丁家花园”。丁善诗爱画,尤喜古建园林。在仅有的两千余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美于一体。虽出人工,宛如自然,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因十笏园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为“十笏园”。
山东烟台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北,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它由清代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世子孙不断扩建,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分三组、六院,共有厅堂480多间,均沿各自南北中轴线自前而后依次建造,前厅、主楼、小楼、北群房和东西厢房,构筑起四到六进院落,四周以群厢或围墙包围起来。院内主体建筑多是二层楼房,连同屏门和东西两厢构成方正的四合院。房舍采用明柱花窗,构体多以油漆彩绘,浮雕图案惟妙惟肖,脊拱神兽栩栩如生。它集中了建筑史上中国北方民俗建筑的优秀成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明清两代,苏州的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全盛时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的有数十处。苏州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乡所建,取“拙者为政”之意得名。王献臣建园时,曾请著名画家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王献臣死后,园主人更换频繁。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拙政园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为主景,以水为中心,水的面积约占3/5。所有建筑几乎全部临水,环池有远香堂、南轩、澄观楼、浮翠阁、宜两亭、见山楼、枇杷园、玲珑馆等楼阁轩榭,并以漏窗、回廊相互联系,园内山石嶙峋,古木参天,绿竹万竿,花卉绚丽,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苏州留园
留园位在阊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经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现在的留园大致分为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个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远翠阁、闻木樨香处、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以及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等建筑。北面是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以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取长;其花窗设计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中国园林历史最好详细点
答: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 在人类的生产能力很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弱时,即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获得生活资料的原始...

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分述这些时期的特点及成就...
答: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③全盛期:园林发展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④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颓...

学园林的进,有关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几个问题
答:3.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皇帝老儿家的算是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其中唐代西苑——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私家园林则出现城市私园(宅园)、风景别业、文人园林...

古典园林的旅游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包含哪些艺术价值?
答: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有哪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它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艺术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的造园技术受到西方国家的称赞和模仿,这引起了一场中国园林热在西方国家。中国美国的造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典园林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答:二、造园方式的转变,造园活动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在古典园林生成期,无论自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建筑物总是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建筑作为一种造园要素并没有与其他的自然要素取得联系,缺乏秩序。这个时期的园林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谈不上设计经营。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自由和隐逸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是何时?
答:这主要是由于北方园林多为皇帝贵族所建,他们常追求建筑的数量和奢华。清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强调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筑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无论是造园理论还是造园实践都达到前朝所没有的高度和水平,造园理论、造园手法、造园技艺也都臻于...

私家园林的各个历史时期
答:私家园林因此而形成它的类型特征,足以和皇家园林相抗衡。它的艺术成就尽管尚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中却率先迈出了转折时期的第一步,为唐、宋私家园林的臻于全盛和成熟奠定了基础。西晋石祟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长安私家园林的艺术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顺序
答: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

隋唐时期园林代表作及认识体会
答:西苑中的龙麟渠不仅仅是一条游船航行的水道,而且将沿渠十六院组织成一个整体,并进而与南面的山海区相通连,大大增强了皇家园林的自然气息与艺术变化。隋洛阳西苑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的皇家园林,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唐代的...

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有哪些?
答: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