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分述这些时期的特点及成就 古印度分为哪几个时期 古印度的历史进程简述

作者&投稿:禾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①生成期:皇家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②转折斯: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③全盛期:园林发展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④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北宋山水宫苑;元、明清宫苑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论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及园林特点并列举每一时期一个代表性园林~


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
(前6~前2世纪)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
(前322~前185)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
(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北印度
(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著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
(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l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答: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对外交流也很频繁,文化也非常的发达。园林的发展速度,处于前所未有的进步时期。进入宋代,中国经济也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而且,这时候宋代的山水文化非常繁荣,文人画开始流行。能诗善画的文人,也将诗情画意用于经营园林之中。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

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一共有几次飞跃?分别在哪几个朝代
答:2、唐宋时期: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园林增加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3、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在建筑艺术中促进了国内各民族...

中国园林体系的背景渊源和主要流派
答: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

中国古代园林是怎样形成的
答:中国古代园林是人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鸟兽进行造园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情况了什么?
答: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情况表明:在汉朝除帝王的离宫、苑囿以外,仅少数贵族、富商营建园林,而苑囿还畜养禽兽,供狩猎之用。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到了唐代,不仅贵族、官僚在长安近郊利用自然环境营建别墅,甚至官署、寺观中也修建园池,盛植花木。经五代到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市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典园林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答:同时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佛教、道教得以盛行,庙宇、寺观大量出现,从而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一新兴的园林类型。在这个阶段,皇家园林得以继续发展,私家园林随着造园活动的普遍而异军突起,同时寺观园林出现并得到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种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

请问中国的园林的最初形态和作用是怎么样的??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点在哪个时期
答: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

欧洲园林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代表国家和园林类型
答:41. 兰台庄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园的中轴线。42..西方园林经历的时期:古代时期、中古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勒诺特尔时期、自然风景式时期、现代公园时期 43. 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代表,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