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 但是俩人却同为大哲 孟子主张性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说,谁更有道理呢?

作者&投稿:无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性本善与性本恶都是儒家的主张。
孟子与荀子同出儒家,但却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人性论,但二者的人性论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孟子与荀子同是继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学大师,两人的学说虽同出一源,但也有极大的差异之处。
孟、荀的人性论思想都师承于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他们都认为人性为天生,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只有通过社会道德教化才能使人性保持趋善。因此两人在学说里都注重提倡教化的重要性。
孟、荀二人在人性论上最大的_立在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对立,更确切地说是人性向善和人性向恶的对立。孟子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因此主张人性是向善的;而荀子人性论的提出则是建立在对孟子学说批判的基础上,荀子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即主张人性向恶。
这种对立的本质在于二者对人性内涵界定的不同。孟子更多的继承了孔子的内圣之学,在《孟子·滕文公上》有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而荀子更多的沿袭了孔子的外王之道,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的人性论讲求天人关系,将人性分为人生而具有的“性”(即人的道德属性,如仁义礼智)和上天赋予的“命”(即人的自然属性,如声色之好,富贵利达);而荀子的人性论讲求性伪关系,将人性分为不事而自然的“性”(即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和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的“伪”(即后天习得的道德规范)。荀子和孟子一样,都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但是,在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荀子认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无论君子小人皆是如此。孟子则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但是孟子错把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都归结为生而具有和上天赋予。
来源:北方文学

性本善与性本恶都是儒家的主张。在前期是主张性本善的,而后期是主张性本恶的。这个主要是对人的认识不同,前者以善为本,要发扬人的善心。而后者认为人有恶的本质,是需要防止与克服的。但总的来说都是要培养人成为君子。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同的。同时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没有绝对的对错,尤其是是在思想领域和哲学领域,你的切入点不同,所得答案往往天差地别。例如两小儿辩日。如果抛却现代的科学知识,分别从两个小孩的视角出发,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对的,而放到一起确实矛盾的。至于两人同为大哲学家,你不能只因为这一个问题忽略了他们其他的研究啊

堪称儒家最具争议大佬!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为何偏说人性本恶?



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 但是俩人却同为大哲~

因为性本善与性本恶都是儒家的主张。
孟子与荀子同出儒家,但却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人性论,但二者的人性论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孟子与荀子同是继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学大师,两人的学说虽同出一源,但也有极大的差异之处。
孟、荀的人性论思想都师承于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他们都认为人性为天生,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只有通过社会道德教化才能使人性保持趋善。因此两人在学说里都注重提倡教化的重要性。
孟、荀二人在人性论上最大的_立在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对立,更确切地说是人性向善和人性向恶的对立。孟子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因此主张人性是向善的;而荀子人性论的提出则是建立在对孟子学说批判的基础上,荀子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即主张人性向恶。
这种对立的本质在于二者对人性内涵界定的不同。孟子更多的继承了孔子的内圣之学,在《孟子·滕文公上》有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而荀子更多的沿袭了孔子的外王之道,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的人性论讲求天人关系,将人性分为人生而具有的“性”(即人的道德属性,如仁义礼智)和上天赋予的“命”(即人的自然属性,如声色之好,富贵利达);而荀子的人性论讲求性伪关系,将人性分为不事而自然的“性”(即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和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的“伪”(即后天习得的道德规范)。荀子和孟子一样,都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但是,在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荀子认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无论君子小人皆是如此。孟子则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但是孟子错把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都归结为生而具有和上天赋予。
来源:北方文学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最后探讨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人们应有仁义之心,注重后天教育学习。荀子是集百家于一身,吸百家之长,解百家之弊。对现代人时刻都处于竞争的社会是十分值得学习的。性善,性恶都是人家之言。最重要的是当代人应该时刻培养自己的修养,做一个不让自己失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