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和孟子各自对人性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作者&投稿:星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争鸣。它的特点是针尖对麦芒,通过激烈的争辩,观众可获得更加鲜明的认识。相反,我对各说各话,不敢进行正面辩论交锋的和稀泥是深恶痛绝的。

在孟子与荀子之前,已经出现了性善性恶之辩。例如:《论衡-本性》记载“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故世子作《养(性)书》一篇”,又“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人,皆言性有善有恶”。

中国学术争论的结果一定是要分出胜负的,赢者通吃,鸡笼中不能容纳两只叫鸡公。最后的结果出来了,从孩童的蒙学中就必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于是,性善论全面占领中国人的思想阵地。那么,孟子的性善论的主旨思想是什么呢?台湾有个学者认为大多数人理解错了,说性本善的含义是:性向善。我觉得要正确理解孟子的性善论,最可靠的办法是读孟子完整的原话。

孟子是这样说的:人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赤子之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就会呈现出同情心、正义感、羞愧的自觉性及礼让的态度。于是,人的行为依据着人的仁义和慈爱的本性,相反,动物的行为依据着自然本性。这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如果人的善良本性丢失了,怎么办呢?人就需要用理智的功夫将其找回,即‘求其放心’。

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呢?他表示: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玻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指禹、周公、孔子)。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已经没有正常的社会秩序了,很显然,孟子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心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

简之,孟子的性善论是作为试图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理论基础而呈现的。那么,荀子的观点是什么呢?与孟子针锋相对,他在《性恶》一篇的开头,开宗明义地说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在荀子之前,已有墨子、申不害、慎到、李克和商鞅等人强调了人性恶的方面,认为人性中存着‘恶’的种子,遇上机会就会生发开来。认为儒者理想中的社会秩序主要依靠人内在的道德自律意识和外在的礼仪象征形式维持,用来调整人们对秩序的信任和尊重,这些都不切合实际。

荀子一派的人提出的人性恶论,主要是为开辟和推行法治而提出的基础理论。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区别是:一个强调王道,一个强调霸道;一个强调柔,一个强调刚;一个温情脉脉,一个寡情峻法。共同点是:都想给统治者提供御人、使人、牧人的治理方法。

总结:中国的统治者们是如何采用这些方案的呢?通常是内法外儒,软硬兼施。



荀子持性恶论,而孟子主张性善论。其实这两人的观点是没有冲突的,因为荀子和孟子就人性上的见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定义上来说的,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两位大师的观点是一定要持辩证的看法。

一个人认为人性本善,一个人认为人性本恶,和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关系,百家争鸣,有非常不同的思想出现。

荀子觉得人是很坏的,需要用教育来让人变得好起来,而孟子认为人生来是白纸,是非常的纯洁的。荀子和孟子一个是传承于法家,一个是传承于儒家。

荀子对人性看法是性恶论,孟子是性善论,两人之所以有这么多差别是因为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

孟子和孔子各阶段倡导的人性论是什么
答: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们的人性论各异,孔子的人性论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论是性善论、荀子的人性论则是性恶论. (1)孔子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死后,...

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截然不同是什么?
答: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人性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对立的,但其目的取向却是一致的,即都主张加强后天的道德教育,以不断完善人自身.孟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他指出“仁义礼智,非由...

孔子孟子和荀子各自对人性问题是啥看法
答:从这方面看,孟子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性本善,不学将恶。提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孟子所处时代是战国中期,社会风气虽然不堪,但是比荀子所处的战国晚期要好得多,所以提出人性本善,有一定对中间人层的鼓励意义。荀子态度也鲜明,人性本恶。但是,人如果要摆脱这种恶,就必须要不断学习,让自己学会...

,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上有什么异同点。
答:1、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对待人性的问题上看法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后天环境影响造成了人性的恶劣;荀子认为人出生时没有善恶的区别。2、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对待忠君观念不同。孟子认为只有君主善待臣下,臣下才能用忠心回报;荀子认为臣子需要先尽忠。3、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对学习的态度上不同。孟子...

人性本善——孟子与告子的辩论
答:人性本善,这是孟子代表儒家学派的观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小的时候听说的都是人性本善),而除过这个观点以外,还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告子主张的“人性本没有善和不善”,他认为人性不能拿善或者是说不善来评价,处于一个中立的观点。而另外一个与孟子相对的观点就是墨子主持的墨家学说认为人性本...

对人性,孔子、孟子、告子各有什么看法?
答: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善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性恶论);告子曾在孟子门下学习,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以人性为仁义。

如何区别和理解孔子和孟子分别对人性的看法包括区分
答:孔子的人性论从人情出发,对人性的弱点有着独到的观察,注重人性的经验论考察,充满人性关怀。因此,他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等道德条目,对后世影响颇深,特别是对孟子人性论思想产生,起到启蒙作用。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为其重中之重,虽然在现存的孔子的相关史料记载中,鲜有关于人性...

如何区别和理解孔子和孟子分别对人性的看法包括区分
答: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

荀子和孟子各自对人性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答: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呢?他表示: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玻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指禹、周公、孔子)。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已经没有正常的社会秩序了,很显然,孟子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心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

为什么恐惧与怜悯是孟子、荀子的人性观?
答:孟子说:人性皆善,主张仁义化民;宋儒承袭其说,开出理学一派,创出不少迂谬的议论。荀子生在孟子之后,反对他的学说,说人性恶,主张用礼制裁它:他的学生韩非,认为礼的制裁力弱,不如法律的制裁力强,于是变而为刑名之学,其弊流于刻薄寡恩。于是儒法两家,互相排斥,学说上、政治上生?出许多冲突。究竟孟、荀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