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伯鱼说了什么

作者&投稿:柯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

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

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譬之污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鲤呀,我听说有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只有学习吧!

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的力气是不能让人感到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宗族姓氏不值得称耀的。

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

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不修饰就没有好的容貌举止,没有好的容貌举止别人就不会亲近,失去了彼此的亲近就会失去忠信,没有忠信就失去了礼,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

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

扩展资料:

《孔子谓伯鱼日》的道理全文告诉我们学习的作用与重要性,容貌和身体的美丽是不值得夸耀的。

而且容貌之美只能远观,让人靠近了也能感到聪明睿智的,只能依靠学习。本文启示人们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

孔子训子 译文
答: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

孔子的小故事
答:”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陈亢是孔子的弟子。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孔鲤名鲤字伯鱼。孔子之所以给儿子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孔鲤出生后,鲁国国君鲁昭公送了一条鲤鱼祝贺。为纪念这件事,孔子给儿子起名鲤,字伯鱼。现在说的名字,在古代包括名和字两个称谓...

孔子谓伯鱼曰两句的注释 见下
答:(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陈亢问伯鱼:“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过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

孔子是怎样教孔鲤读书的?写下那段话
答:”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陈亢问伯鱼:“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过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跑过时,父亲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不学《诗经》就不会讲话啊...

郑氏教子文言文答案
答: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的文言文
答:伯鱼将他在家中两次所闻告诉陈亢.「尝独立.」孔子曾有一次独自站立在堂.「鲤趋而过庭.」刘氏正义说:「称鲤者,将述对父之语,若当父前,子自称名也.」其实对友表示礼敬,也可以称自己之名.趋是快走,见长辈,不可慢行.伯鱼看见孔子站在那里,便快步走过庭中.「曰,学诗乎.」孔子问鲤....

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翻译
答:意思是:孔子听见了,就问“是谁在哭呀?”出自:《礼记》原文: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译文:伯鱼的出母死了,过了周年,他还在哭。孔子听见了,就问“是谁在哭呀?”他的弟子说:“是鲤在...

文言文翻译,论语内容
答:陈亢问伯鱼说:“孔夫子有没有什么奇闻逸事呢?”伯鱼回答说:“他老人家没有什么奇闻逸事,只是有一次我独自侍立,他的儿子鲤迈着小步快速经过厅堂,夫子问道:‘你学习《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夫子教导他说:‘不学《诗经》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孔鲤便下去学习《诗经》。过了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这段话怎么解释呢?
答:(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3)群:合群。(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ěr):近。「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已乎。」女,同汝。为,当学习讲。孔子问他的儿子伯鱼:「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诗经有十五国风,首为周南的...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的翻译
答:伯鱼,名鲤,孔子之子。 马融注:「以为伯鱼、孔子之子,所闻当有异。」 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或有特别的道理教给伯鱼。所以问:「子亦有异闻乎。」子,称呼伯鱼。 伯鱼回答说:「未听过特别的道理。」但父子在家中当有说话的时候。因此,伯鱼将他在家中两次所闻告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