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几个优点

作者&投稿:甄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准备的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任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学习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从事该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一般特征;二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该项学习与态度。
2、学习者学习风格是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有的人将它定义为,“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还有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二、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概念,指学习者学习情况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么了。
1、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2、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由此可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即解决了“为什么”和“是什么”)。有了总目标,就可以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目的的手段(解决“如何”),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后继工作都难免陷入盲目。可见这个总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后续步骤(如内容分析、目标编写、策略制定、媒体选择以及评价等)的重要依据。所以,学习需要分析的成功与否,总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系统设计各部分工作的方向和质量。
通过学习需要分析,论证了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解决问题。这就避免了只需较少投资和人力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和开发教学而效果不佳的情况;也避免了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教学但在现有条件限制下不能实施,甚至设计的是学生已经具备而不需要教学的情况。所以说,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1、分析资源与约束条件: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必须收集资源和约束条件等信息。资源一般指能支持开展教学系统设计活动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约束条件则指对教学系统设计工作和解决教学问题起限制或阻碍作用的事物--人、财、物。也就是说支持开展教学系统设计的人、财、物就是资源,反之限制、阻碍开展教学系统设计的人、财、物就是约束条件。
2、设计课题的认定:通过教学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之后,确定应进行的教学系统设计项目;通过资源和约束条件的分析之后,去掉那些条件不允许的项目,那么留下的应是须用教学系统设计而且可行的项目了。
3、阐明总的教学目标:一旦设计课题确定后,一般要给这个课题起个名字,然后提供关于这个项目要解决问题的总的陈述,也就是总教学目标的阐明。学习需要分析通常发生在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系统级)和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模式(产品级)中,其实,在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课堂级)中,教师也经常在作以目标为内部参考的学习需要分析,只是涉及面不大,无须单列步骤解决。无论是系统级、产品级、或课堂级,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所形成的教学总目标均是指导教学系统设计继续进行的总的依据,为后面的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了解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后,接着就应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2、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由于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完整的基本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符合大纲所提出的最低限度要求,达到合格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不良学习者应完成的目标。
(2)符合大纲所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中等学习者应完成,并鼓励学业不良学习者完成的目标。
(3)符合或超出大纲所提出的最高要求,达到优秀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优良学习者应完成,并鼓励学业中等学习者完成的目标。
3、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以学年、学期为单位加以组织与实施的,不能期望学习者一下子就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层次要与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层次相适应。
此外,教学目标本身也有层次的关系。比如,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中,从知识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这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的。
4、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就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媒体等。我们根据教学策略所处理对象的不同,把教学策略分为两类:
1、教学内容处理的策略,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策略在目前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而是作为课程论的内容。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人们总结出了很多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的处理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如编制先行组织者、绘制概念图等。这些具体方法是直接指向教学的,能够增加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和应用。
2、教学活动中的策略,通常是指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所用的策略,它直接指向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教学评价的一套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方向进展。
1、教学评价的种类: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
(2)整体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
(3)指导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科学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

一,把时间让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首要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动口,动脑。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操作,合作,交流,争论,思考,质疑,甚至探究。当然,还包括不可少的作业,练习等等一切让我们看到了而开心的事
二,活跃的课堂气氛。如其有充足时间,而没有学习的氛围活跃的情绪那也只是一节自习课而已。我认为应注意以下的运用:
1,学生动手操作的运用;
2,直观教具的运用;
3,多媒体的运用;
4,游戏的运用。
三,教师须精讲。在教材与教案中都有我们要说的并一定要说的话。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则无精讲可言。
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既然主体是学生,教学又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出现一些‘插曲’是必然的。驾驭课堂出现意外事件的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培训,交流,经验,博学等都能提高此能力,总之,只有在矛盾中才能不断前进。

~

教学设计有哪些要素
答:一个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 教学任务及对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

能列举出四种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的理论
答:一、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对教学过程究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一问题,研究者存在不同的看法,形成诸如“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六要素”、“七要素”等观点,其中以“三要素说”和“七要素说”较具代表性: (一)“三要素”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由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师、...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注意事项:老师要参照三维教学目标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要注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结果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学设计是老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方案,体现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和采取的措施等,只有老师在课前认真准备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和本质?
答:我国的刘克兰在其编著的《教学论》中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过程,这种师生的共同活动过程又以教材为中介。因而,教学过程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 (二)“七要素”说 这种观点是从“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说、“五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简答构成教学过程的九个要素
答: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规律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并帮助学生学好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正确分析组成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及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

简答构成教学过程的九个要素
答: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规律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并帮助学生学好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正确分析组成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及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和环节
答: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包括哪7个要素
答: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师角色,7个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它明确了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测量性和可达成性。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它包括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

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和活动过程?
答: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性过程,包括如下基本要素:1. 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和启发者,学生是知识学习者和接受者。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基于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因素。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