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众多文人中不乏对《红楼梦》深入研究的为什么没人续写成功?

作者&投稿:苍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到《红楼梦》曹雪芹,是离不开高鹗的。清乾隆五十五年,高鹗应程伟元之邀参与整理《红楼梦》。经过近一年多的时间,与程伟元共同完成了第一版活字排印本出版,今称为程甲本。作为现今最通行的本子,这对当时和后世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件功德事。正是由于程高的整理和出版,使《红楼梦》出现了第一次阅读高潮——当时京城士大夫家皆置一部,出现家弦户诵、妇孺皆知的阅读景况。在程乙本问世第二年(1793),印本《红楼梦》远渡日本,揭开了《红楼梦》流传国外历史的第一页。

在以往的二百年间,我们红学研究中恰恰对这一重大贡献认识不足,研究缺乏,评价还不够高。记得我曾经写一篇文章,涉及后四十回内容,阅读量8万多,60条留评。有人说:"高鹗是胡扯的,请你不要把后四十回带进来。"甚至有的痛骂高鹗。张爱玲在其红学著作《红楼梦魇》中更以义愤填庸的笔调称之为"狗尾续貂如附骨之疽"。

但是也有部分人比较公正的评说:"《红楼梦》的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流传了百多年,起码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完整正《红楼梦》。"如王蒙所说:"即使高鹗的续书有几百个缺点,但我们今天任何人的改(续)肯定远远赶不上高鹗。"



高鹗生活在约1738年至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三十岁左右在京西北长城附近某地教家塾,也可能做过幕宾。在乾隆五十三年中举,六十年成进士。历任过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他的同僚们对其评价:"兰墅天才明敏,遇事如锥脱颖,无所不办"(徐润第《郭艮斋遗涂继畲书》)。而后人从同为顺天乡试同年举人的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诗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中,考证出高鹗是《红楼梦》后40回之作者。

至于高鹗是不是后40回之作者续书或整理《红楼梦》,这里暂且不论,且说高鹗通过木活字印刷后使其更为广泛传播,《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传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高鹗作为世代读书人的子弟,能将《红楼梦》续写或者整理付梓出版,是对其利于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从以下两点看:



从当时社会政治来看,乾隆五十六年,高鹗、程伟元将《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以木活字排印出来,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其得以广泛流传。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至高点时期,且在文字狱极为严酷的时代,高鹗为何能够大胆的以木活字排印出书,这都与其改写《红楼梦》的大结局有关系。

其中,改变原著最大的是《飞鸟各投林》中"好一似食净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作者原意。但改写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之点是背离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结尾写贾宝玉科考中举,贾府衰败后又"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显然有背原作主旨,也未能摆脱"大团圆"的中国式剧情。而且该书还过多渲染了神鬼显灵、因果报应之类的迷信色彩。作为有名的"红楼外史"难道高鹗不知道曹雪芹原著的主旨吗?



从高鹗的文学才能来看,高鹗一生读书向进。以乾隆五十三年他中举为分界限。前期多写词,词风近于五代的花间派,多香艳轻丽之作。高鹗虽然当不上诗词宗师,但他把女儿高仪凤培养成一位闺中诗人;后期逐渐转化为封建士大夫,因为勤职,而一再得到上司"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年力壮"的考语;其晚年作品,就很难见到浮艳之词。可以看出其艺术观汲取儒家注重修辞立诚,表情达意的积极一面。

高鹗基本上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并非真的在落榜后"净心皈古佛"的。所以他在科举上是失败了再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有少量诗词,如《看放榜归感书》、《庚戌三月寓斋枕上闻风雨声》、《荷叶杯》、《小游仙》等就真实地刻绘了他从屡困场屋到终于金榜题名的真实图景。

总之,说到《红楼梦》离不开两个人:曹雪芹、高鹗。不管你认为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还是整理者,出版《红楼梦》都写上高鹗的名字,高鹗的名字已经与《红楼梦》不可分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鹗即使不是续作者而是整理者,他的历史地位一点也不会低,甚至更高。



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张庆善对高鹗的评价:高鹗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的第一人。"既是说高鹗是校勘整理《红楼梦》的第一个人,也包含着他是《红楼梦》传播史上贡献最大的一个人。正是高鹗和程伟元结束了《红楼梦》'无定本''无全壁'的状况。为《红楼梦》的广泛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我们对高鹗的研究和评价还是很不够的。今年我们不仅要'平心'论高鹗,更要公正论高鹗,充分肯定和评价高鹗的历史贡献。"



因为红楼梦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不适合续写。即便续写也没人能真正达到曹雪芹的高度,所以没人成功

因为《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淋漓尽致,而且人物很多,风格各不相同,续写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没人续写成功。

因为《红楼梦》已经是一部很完整的小说了,而且民国文人之中,有没有可以续写《红楼梦》这么高的写作水平的,也是很难说的。

~

《红楼梦》的感受是什么
答: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2、薛宝钗 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贾...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答:若《红楼梦》之写宝玉,又岂有以异于彼乎!彼于缠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脱之种子,故听《寄生草》之...又曷为而有反对《红楼梦》之《儿女英雄传》?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这样,无论从文人的创作范围还是从读者的欣赏角度来讲,都有了更自由的方法,更阔大的空间。这是《红楼梦》开创性的一大贡献。还值得一提的是,因作者能文会诗,工曲善画,博识多见之故,《红楼梦》 不但“文备众体”,而且入情入景,这又是文学史上闻所未闻之先例。“除小说主体文字本身也兼...

《红楼梦》中的诗词文化有哪些
答:《红楼梦》中的诗词还反映了清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情感、人生的细腻体悟,以及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精湛驾驭。《红楼梦》的诗词文化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还反映了...

国家非遗“曹雪芹西山传说”的传承,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多重要?_百 ...
答:“曹雪芹西山传说”的传承,对《红楼梦》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如今西山传说也面临着一个困境,那就是传承有可能会中断,本来这种民间传说,通常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这么一点点继承下来的,西山传说到现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渐渐就不太关注这些东西了,像红学有不少...

红楼梦读后感
答:宝玉,黛玉和宝钗,迎探惜春姐妹都来纷纷对额题诗比较,这种学术文化氛围很让人羡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过流水传送酒杯来赋诗,叫曲水流觞。这样的文化交流是我们现代无法做到的。手机都代替了话语,连当面交流都难了,更别说交流讨论学术这样高雅的话题。《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

对于《红楼梦》中诗词的感悟
答:从《红楼梦》中的诗词,或某则诗词片段,结合《红楼梦》文本中某些情节,或某些人物的命运变化,联系当今时代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从《红楼梦》中的诗词,或某则诗词片段,结合《红楼梦》文本中某些情节,或某些人物的命运变化,联系当今时代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展开 ...

你对《红楼梦》痴迷到了何种程度?
答:有一段时间真的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小说,至今一直是我的床头书,时不时拿出来翻看。刚看那会儿,被故事情节吸引得废寝忘食,一章接着一章得看,当然,第一遍看的时候,就看个故事情节,对其中的内涵一般是捉摸不透的,但是就是喜欢那种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为什么只有《红楼梦》发展出了“红学?
答:这也就造成了《红楼梦》一书出版后,固然是从王公贵胄到文人士子争相传抄,一度洛阳纸贵,但是其在广大民众中的影响力,实难与三国、水浒、西游相比。至于类似《红楼梦》的小说,《镜花缘》、《孽海花》、《兰花梦奇传》等,时至今日,除了少数爱好古典文学的少年偶尔涉猎,只怕根本没几个人会特意去...

名著简答。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
答:思想上:①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②歌颂了叛逆者和奴隶们的斗争精神;③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艺术上:①性格独特的典型形象描写;②宏伟、缜密的整体结构;③精美、纯熟、传神的语言。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