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作者&投稿:暨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十进制,比如个十百千万,一米等于十分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长度,重量,体积单位要么是十,要么是基于于10的倍数,比如百,千。

而我们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那为什么在古代,一斤却是十六两,为什么是十六倍的关系呢?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使用的秤上有十六星,这十六星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一共十六星,那么一斤就是十六两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跟李斯与秦始皇有关的。

我们知道,秦朝是秦灭六国之后建立起来了,而春秋战国太久了,各个诸侯国的数量多,持续的时间也多,比如一些诸侯国,像齐国,从西周建立的时候就有了,各个诸侯国都使用自己的度量衡。

这个度是长度,量是体积或容积,衡是重量。

平时呢,没啥感觉,各自的诸侯国用自各的,但现在是秦朝了,没有诸侯国了,那肯定都得用一样的标准,这时候李斯就统一这个度量衡了。

可是在这个一斤等于多少两却犯难了,他就问秦始皇,秦始皇就写下了“天下太平”这四个字,李斯一数,十六画,恩,那就是一斤等于十六两,不过,这个肯定是现在的段子,因为秦始皇不会写简体字嘛。

实际的原因是这样的,当时的百姓因为都没有什么知识,但是他们懂得天平,就是一样重,那么,他们就习惯用2的倍数来,2的倍数是4,4的倍数是8,8的倍数就是16,这个其实用的就是二进制的想法。

这种一斤十六两实行了很久,一直到1959年的时候,科学技术委员会,因为使用的是国制公制,这是以十进制为基准,那么十六制就不好换算了,所以就改成一斤十两了。比如三两等于几斤,要是按十六制,是不是很难算?



~

十六两称的由来
答:1、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

古代人为什么说,十六两等于一斤
答:因为旧制一斤为十六两,现在一斤的为十两。起源: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

为什么,古人的称十六两为一斤
答:李斯开始酌人调查实践,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二十四铢为一两:有些物品很珍贵,比如药材,这些物品所有者会有精确地称,为了方便使用,所以为24,可称半两、三分之一两、四分之一两,六分之一两等等 十六两为...

一斤十六两的来历
答:一斤十六两是来自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一、来历传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

一斤十六两的来历是什么?
答:古人之所以要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是为了让其具有“四时乘四方”的含义。“四时”表示一年四季,四方表示东西南北。“四时乘四方”,象征着在所有的时空中都成立。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

为什么古代的人会定16两为1斤?
答:相传,杆秤是范蠡所制,利用杆杠原理,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由于有些商家缺斤少两,又添“福禄寿”三星,以16两为一斤。寓意: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以此告诫商人,必须光明正大。

古人为什么把十六两定为一斤呢?“十六两一斤”是怎么来的呢?
答:因为在旧制中一斤为16两,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也称为司马金,司马两,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秦朝统一度量后,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

古代一斤是多少两
答:古代一斤是十六两。在秦始皇大一统中国之后,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统一规范,其中就有度量衡。秦始皇时期就规定一斤为十六两,这一度量衡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在1959年之后,才将一斤十六两调整为了一斤十两。1斤16两的有趣说法 古人说16两的每一两都代表着天上的一颗星,即...

为什么古代的秤,一斤十六两
答:古人之所以要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是为了让其具有“四时乘四方”的含义。说法三:秤的等份法则:对折法。制秤的匠人只要把用来打线的墨绳,对折,对折,再对折,一共四次,就可以把一个1斤的单位长度等分为十六份,把用这十六分之一长度称量的重物命名为1两,于是一个十六进制的秤就诞生了。

古代一斤为什么是十六两制?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