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埠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纳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51年设第五区,1956年设长埠乡,1959年改长埠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5年设镇。1997年,辖长埠、车田、江下、大路、云庄、罗田、义基、上桥、下桥、老下10个行政村。
2007年5月22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安义县长埠镇石鼻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安义县长埠镇罗田村划归石鼻镇管辖。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历史遗留

宜兴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兴埠,坐落于北辰区的津门古镇,闻名遐迩,历史悠久。始建于1286年,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初称渔家铺,后称余称府,清乾隆四年(1740年)称宜兴府,道光年间改称宜兴埠。

白沙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白沙埠,历史悠久。春秋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建中邱邑(邑址今诸葛城村),西汉为临沂县治所,后废。清末属俄庄乡。民国时期属临沂县第四区。1948年10月建茶山区。1958年建卫星公社,1959年更名为茶山公社,1981年更名为白沙埠公社,1984年设镇。1996年,面积70.3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辖白...

西埠镇历史沿革
答:西埠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它被命名为西埠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地区在1958年升格为公社,1983年改名为乡,直到1992年正式建镇。199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西埠镇占地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约3.3万人,下辖了陡沿、高鲁、梅桥、沙桥、张闸、岚龙、新民、洪魏、汪藕、范桥、三星、茶棚、千坝...

徐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镇政府所在地徐埠(原名徐家埠),始于元末明初,是徐氏在元末避于战祸,从鄱阳的皇冈迁此,后成商埠,故名为徐家埠,清代为徐家埠市,旧是馆铺栉比,商贾云集,(贾gu、古时候称座商为贾,行商为商),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日军的三次烧掠。在那时埠和商也就留到了今天。是全县五个历史名镇...

长埠镇历史沿革
答:长埠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设立了第五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行政地位经历了几次变迁:1956年,发展为长埠乡;1959年,改名为长埠公社;1984年,又恢复了乡级行政区划;直到1995年,长埠乡正式升级为镇。1997年,长埠镇的行政区划涵盖了10个行政村,它们分别是长埠村、车田村、江下村、...

埠头镇历史沿革
答:埠头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那时它隶属于清风乡。到了清光绪年间,它分为十都大部和九都一部。民国十九年,它被分为榆溪乡和东榆乡,归属于横溪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埠头镇的行政划分经历了多次变革。1949年,乡人民政府建立,随后在1950年12月的土改中,它被划分为小乡,直到1952年...

西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1949年为西埠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陡沿、高鲁、梅桥、沙桥、张闸、岚龙、新民、西埠、洪魏、汪藕、范桥、三星、茶棚、千坝、五星、胜利、练舟、龙塔、双庙、三联、坝杨21个村委会。2004年,将千坝、胜利、龙塔、五星4个村委会...

邓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人口5732人。1949年创办江西省邓家埠机械化示范农场。1958年改为江西省邓埠镇水稻原种场,直属江西省农业厅。1969年10月更名为福州军区江西省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直属福州军区。1972年改名为江西省军区农业建设师第十一团,直属江西省军区。1975年恢复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直属江西省农业厅。

上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历为萍东商埠,故名。后演变为现名。解放前夕为上埠乡。解放初为芦溪区上埠街和上埠、江下、两 严、鸭塘、聂家店、观下、九洲7个乡,1958年合并为上埠公社。1959年析出镇区设立上埠镇。1968年公社并入镇。1997年,面积79.6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解放路、茅布岭、明叉巷、东方红、南溪、河口...

大塘埠镇的历史沿革
答: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分南康县东西地置信丰县大塘埠镇属信丰县,明嘉靖年间为大塘铺,为古驿之一。清光绪年间改为大塘埠。民国19年(1930年)至民国22年(1933年)曾是县府所在地。民国19年(公元1939年)7月,实行乡镇制大塘乡。1984年4月改大塘埠乡。1988年12月改为大塘埠镇。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