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什么意思 朕若有过,卿勿面从意思

作者&投稿:佘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呢?
------- 出自《任贤第三》

原文: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徵、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因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原文翻译: 王珪,太原祁县人。武德年间,担任太子中允,太子李建成对他礼遇有加。后来由于李建成阴谋作乱之事所牵连,王珪被流放到云南嶲州。建成被诛杀后,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为谏议大夫。作为臣子,王珪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他所进献的言论,多被太宗采纳。王珪曾经上书批评太宗过失,太宗说:“你所谈论的,一一点中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他们的愿望都没有实现,不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呢?”太宗还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做谏官,我必定永远没有过错。”因而更加器重厚待他。贞观元年,王珪官至黄门侍郎,参与国家政务,并兼任太子的老师。第二年,王珪又被提升为侍中,与房玄龄、魏徵、李靖、温彦博、戴胄一起处理国家政事。一次,他们六人与太宗一起进宴,太宗问王珪:“你识别能力很强,尤其擅长谈论和评价别人。从玄龄开始,你一个个给我评价一下,也可以估量一下你们中间谁最贤德能干。”王珪回答说:“为国兢兢业业,干事果断精明,我比不上玄龄。以纠正偏颇为任,犯颜直谏,为皇上无法与尧舜的圣明比肩而感到羞耻,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能带兵又能治国,文韬武略俱佳,我比不上李靖。奏章严密清楚,言行有理有据,规规矩矩,没有疏失,我比不上温彦博。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有条有理,万无一失,我比不上戴胄。可是对于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疾恶如仇,我比起各位,也有我自己的独到之处!”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在座的诸位大臣也各抒己见,都认为他评价得恰如其分,十分准确。

今天,本王有一定的过失,你能直言本王的过错,本王听后并改正,还需要担忧国家社会的不安定吗?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是什么意思~

作者:吴兢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如

果有什么说的做的不对

的地方,你不要碍于面

子而顺从。这应该是一

位明君对自己比较器重

的大臣说的话。

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什么意思
答:翻译: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呢?--- 出自《任贤第三》原文: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

唐太宗的治国方针是什么
答:2、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3、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答: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民为本。唐太宗曾经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卷一》),意思是:作为君主必须要先保全百姓,如果剥削百姓来奉养自身,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到最后肚子填饱了人也死掉了。引申...

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指导思想
答:唐太宗以民本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即以荀子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答: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他曾对王奎说:“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又说:“朕开直言之路,以利国也,而比来上封事者诸多奸人细事,自今复有为是者,朕当...

《贞观君臣论治》全文翻译是什么?
答: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译: (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当时许多候选官员都假冒资历和门荫,太宗令他们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太宗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太宗大怒道:“你想遵守...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3)
答:尝阅书禁中,得次所上书三篇,览而善之。谓学士沈传师曰:"唐次所集辩谤之书,实君人者时宜观览。朕思古书中多有此事,次编录未尽。卿家传史学,可与学士类例广之。"传师奉诏与令狐楚、杜元颖等分功修续,广为十卷,号《元和辩谤略》,其序曰: 臣闻乾坤定而上下分矣。至于播四时之候,遂万物之宜,在验乎妖...

初一下历史唐太宗措施的笔记
答:李世民听后收回成命,并说:“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有何忧也?”(《贞观政要•公平》) 第五、恢复和发展经济。 李世民认识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贞观政要...

自今朕行有未当,但直言之,毋以不从为虑翻译?
答:而对皇权的解释,张艺谋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设计过一段台词,周润发对想要图谋不轨的太子怒斥道:“朕不给,你不能抢!”2011年,315晚会,双汇被曝光“瘦肉精”事件。月底,双汇召开“万人大会”,董事长万隆在会上向消费者致歉,中高层、各地经销商以及相关各方到场,但无消费者代表出席。到了经销商代表讲话的环节,...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原文及翻译
答:魏徵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是也。”皆劳而遣之。 [9]八月,甲子(十二日),太宗对身边大臣说:“上书奏事的人都说朕游猎太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的事不能忘,朕时常与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