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饭前为何先供养三宝

作者&投稿:春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饭前行供养之礼,以表感恩之心,尊敬佛法僧三宝,勉励道心之义,毕竟,三宝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乃出世间之宝,故云三宝。 宝性论云:“三宝功德广大如海,具足六义,何等为六?一、稀有之义。二、明净之义。三、势力之义。四、庄严(梵语vyuha)之义。五、最胜之义。六、不变之义。 三界六道之有情,生死沉沦,倍受诸苦,知见不正,行为不当,广造恶业不得自觉,欣逢三宝,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患病之人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均不可少,三宝示现人间,悲愍众生出离生死,亦复如是!饭前行供养三宝之礼节,其意含概有此深义。 出家(梵语pravrajya)修行者,于进食之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法,佛门中称之为食存五观,或沙门受食五观。意表进食之际,内心应存感恩于三宝,与施主的发心功德,理应正念受食之时,以达成自勉之内涵,何等为五?叙述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者,所费功夫甚多,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应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若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不以涅槃之道为宗,受施则堕,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谓须防心离于三过,于上味食不起贪,于中味食不起痴,于下味食不起嗔,否则不知惭愧,堕三恶道,故受食时,当作此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为主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著。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难成道业,而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必食得适量,以资身修道。 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修行者饭前依此行观,即能正见饭食前后之真谛。(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修行者饭前为何先供养三宝~

饭前行供养之礼,以表感恩之心,尊敬佛法僧三宝,勉励道心之义,毕竟,三宝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乃出世间之宝,故云三宝。 宝性论云:“三宝功德广大如海,具足六义,何等为六?一、稀有之义。二、明净之义。三、势力之义。四、庄严(梵语vyuha)之义。五、最胜之义。六、不变之义。 三界六道之有情,生死沉沦,倍受诸苦,知见不正,行为不当,广造恶业不得自觉,欣逢三宝,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患病之人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均不可少,三宝示现人间,悲愍众生出离生死,亦复如是!饭前行供养三宝之礼节,其意含概有此深义。 出家(梵语pravrajya)修行者,于进食之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法,佛门中称之为食存五观,或沙门受食五观。意表进食之际,内心应存感恩于三宝,与施主的发心功德,理应正念受食之时,以达成自勉之内涵,何等为五?叙述如下: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者,所费功夫甚多,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应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若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不以涅槃之道为宗,受施则堕,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谓须防心离于三过,于上味食不起贪,于中味食不起痴,于下味食不起嗔,否则不知惭愧,堕三恶道,故受食时,当作此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为主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著。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难成道业,而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必食得适量,以资身修道。 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修行者饭前依此行观,即能正见饭食前后之真谛。(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
佛宝,师也!法宝,修道之法也!僧宝,同学中优秀学长同学!
三宝具足一切功德!
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未成佛前都是尽心尽力舍身舍命来供养三宝的!
我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愧。
我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愧。
我今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对佛求忏愧。
罪从心起将心忏,罪若亡时心亦灭,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愧。
祝六时吉祥!福慧圆满!
南无阿弥陀佛!

修行者饭前为何先供养三宝
答:饭前行供养之礼,以表感恩之心,尊敬佛法僧三宝,勉励道心之义,毕竟,三宝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乃出世间之宝,故云三宝。 宝性论云:“三宝功德广大如海,具足六义,何等为六?一、稀有之义。二、明净之义。三、势力之义。四、庄严(梵语vyuha)之义。五、最胜之义。六、不变之义。 三界...

饭前供养偈
答:是为报恩。平常供养三宝,亦同时为了广度众生。三宝接受供养之后,即可以此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便是将自我的所有,转变成为一切众生共享的利益。然后再把自己所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三宝及众生,所剩的便只有无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了。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答:出家人之所以在斋前要先供养三宝,是因为在浮沉生死的「冥冥大夜中」,须仰赖「三宝为灯烛」,以般若智慧照亮心性的大道;在流转六道的「滔滔苦海中」,须依循「三宝为舟航」,修福修慧,究竟离苦得乐。因此景仰三宝、感恩三宝,并以三宝为人间最大福田,发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养。出家人在早斋时...

供养三宝的功德利益
答:2、供养三宝是感恩三宝的一念恭敬心 供养三宝是每一个佛教徒应有的责任,由于清净庄严的佛宝能启示众生的法身慧命;三藏圣典的法宝,能破邪显正,源远流长;与世无争的僧宝能住持圣法,利乐无情。三宝是行者的指南,众生在无明中需要佛法来废除愚痴黑暗,点亮心中久已熄灭的慧灯,导向那清净安乐自由的...

佛教为什么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
答: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其中,佛是真理的发现者,法是真理,僧则是弘扬真理的出家人。世间的财富,只能解决我们物质生活的问题,而佛法僧三宝则能解决我们生命的问题,救拔我们出离轮回痛苦,是精神内在的财宝,所以对于三宝,不但要恭敬皈投,更要勤修供养。所谓“供养”,也不只是用财物来供养,...

菩萨烧香饭前还是饭后
答: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如何供养三宝 获得殊胜的果报
答:以是因缘,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应当至心勤供养三宝。”】 讲记 先讲福田的种类和布施的因果律。善生菩萨又为我们请问:【世尊!菩萨既然已经受了优婆塞戒,受戒之后应当如何供养三宝?】佛开示说:【善男子,世间的福田总共有三种:第一是报恩田,第二是功德田,第三种是贫穷田。】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

怎样供养三宝呢
答:亦是一种修学佛道的基础。三宝是众生的导师供养三宝是每一个佛教徒应有的责任,因为清净庄严的佛宝能启发众生的法身慧命;三藏圣典的法宝,能破邪显正,源远流长;与世无争的僧宝能住持圣法,利乐有情。三宝是行者的指南,众生在无明中须要佛法来破除愚痴黑暗,点亮心中久已熄灭的慧灯,导向那清净安乐...

所谓供养三宝,那如何供养呢?请懂的慈悲人士为我说之~
答:1、 希 望 佛 陀 允 许 她 供 养 比 丘 下 雨 时 所 穿 的 雨 衣 。2、 希 望 佛 陀 允 许 她 供 养 初 加 入 僧 团 的 比 丘 。3、 希 望 佛 陀 允 许 她 供 养 出 外 旅 行 比 丘 的 食 物 与 金 钱 。4、 希 望 佛 陀 允 许 她 供 养 生 病 比...

[转载]佛堂供品处置:怎样才是最佳的累积功德法?
答:听见好听的音乐、看到和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不能有贪心,应该在心里供养给上师三宝。自己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穿戴的衣服和装饰品都可以先供养再享用,这都是修行的方法。不过修持之要诀在于恒久不辍,每天的修持及供养等最好不要中断,这才能生出因恒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过在家生活的行者,反正每天都要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