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作者&投稿:章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当属开创了曹魏,成了汉末三分天下的主要人物之一。

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的过程,难度是地狱级别的,得益于他身边一帮能臣武将的效力,才能创立一番大业。

曹丕篡汉自立,底子是曹操打下来的,得到了曹氏宗亲和士族的鼎力支持,才能登上九五之尊,称帝称王。

然而,曹操去世仅30年不到,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抓住这一机会,诱骗曹爽放弃兵权,最终夺取了曹氏的江山。

曹爽是大司马曹真的长子,魏明帝曹睿去世前,托孤给曹爽,拜他为大将军,假节钺,自此,曹爽成了曹氏宗亲之首。

高平陵事变,曹爽被司马懿诛三族,许多与他亲近之人也受到牵连。在曹魏江山即将被他人篡夺之时,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曹爽呢?

曹魏的老臣指的是当年辅佐曹操的人,他们可分为三派,分别是宗亲、士族、寒门将领。

三派中,曹魏宗亲是有心无力,士族是骑墙派,寒门将领。

寒门指的是出身一般的人,曹操时期,选举人才的标准是“唯才是举”,部下出现了许多出身寒门,但能力很强的人,如我们常说的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一共五人,他们并非士族出身,但因能力出众,或勇猛或善于指挥作战,深得曹操信任,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曹氏宗亲,有一定的统兵权。

五子良将是寒门的代表,他们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力量,曹操去世后,五子良将也相继病逝,活得最久是张郃也在诸葛亮北伐时被射杀在木门道,没能撑到高平陵之变。

其实,自从曹操病逝后,其子曹丕继位,他为了当皇帝,需要获得士族的支持,同意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让更多的士族子弟能够当大官,把控朝廷,寒门子弟晋升无望。

自九品中正制实施后,曹魏有实权的官员绝大多数是士族子弟,他们在高平陵事变发生后,肯定是以家族利益为先,不会贸然出手,当个骑墙派两边观望一下。

因此,等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曹爽被诛杀的时候,再也没有像五子良将那样的寒门子弟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了,全部都成了两边观望的骑墙派。

曹操能建立大业,与颍川士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汉末士族影响力大,他们站在谁的一边,谁的胜率就大。

举个例子,张绣手中有精锐的骑兵,能够数次击败曹操,但得不到士族的支持,无法壮大起来。

起初,张绣是刘表的雇佣军,刘表和袁绍结盟,抵御曹操,刘表对张绣是既用又防,长此以往,张绣只能被逼得投降曹操了。

吕布与曹操交战期间,吕布也曾占领兖州、徐州,都未能获得士族的全力支持,最终兵败受首,死在下邳。

曹操能够起兵壮大,除了宗族夏侯家、曹家的支持外,离不开颍川士族的全力支持,他们从曹操起兵开始,就全力投资。

颍川士族的代表人有荀彧、荀攸、钟繇、郭嘉(郭嘉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士族与曹操的关系不是下属与上级,而是合作关系。

当然,士族也不会单独投一个诸侯,袁绍身边也有不少颍川谋士,只不过曹操综合能力更强一些,最终击败了袁绍,获得了颍川士族的全部支持。

士族支持曹操,主要目的是让士族能在朝廷里获得更多的利益,达到家族兴旺的目的,士族是一个群体,并非单单指的是一人。

如荀攸,他是曹操身边的军师,荀攸要为整个颍川荀氏谋利益,并非就他一人获利。

曹操时代,他需要依靠士族支持,但又极力压制士族,选拔人才方面主张唯才是举,因此在曹魏发展较慢,曹操把握住了曹氏宗亲与士族两大势力的平衡。

曹丕继位后,为了获得士族的支持,当个皇帝,他同意了陈群提出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自此,士族掌握了官吏的选拔之权,朝廷中的大官往往都是士族子弟,寒门机会渺茫。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士族势力日益扩大,已经威胁到曹氏宗亲了。曹爽继位后,他以辅政大臣、大将军的身份,独揽大权,大量任用曹氏宗亲和亲信,唯独不给士族机会。

当时的司马懿就是士族之首,曹操打压他就是打压士族。年轻的曹爽与司马懿不同,他虽高高在上,但缺乏军功,为了证明自己,不惜发动对蜀的战役,最终被蜀将王平抵挡在阳平关,大败而归。

如果曹爽取得了对蜀战役的胜利,那么他和曹氏宗亲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就能压制士族的崛起。

为了进一步打压士族,曹爽也曾希望整顿九品中正制,取消郡一级别的行政区,将权力归属中央,这么做简直是把士族的利益全部没收了,处理不好会直接引发一起“大地震”。

曹爽这么做,于公是为了巩固曹魏江山,必须有姓曹的人掌控,于私是为了自己,他是宗亲之首,集中权力对曹爽来说能满足自己的野心与欲望。

既然曹爽启用了一些亲信和宗亲,动摇士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内心必然会憎恨曹爽。

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士族要么不站队,要么也是支持司马懿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忠诚”,一切以家族利益、自己利益为重。

司马懿也深知得到士族支持的重要性,除掉曹爽后,用各种利益稳住士族,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因此,士族们从司马氏那里获得利益后,哪里还管曹氏的死活,反正司马懿当权还是曹爽当权,谁给的利益多士族就跟谁。

所以,曹爽被诛后,原先为曹魏打江山的士族绝大多数都没有站出来,王凌是一个例外,他看不惯司马氏专政,自己想当权臣,王凌反对司马氏是有自己的私心,他并非是为曹爽出头。

曹魏宗室无疑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他们在曹操时代是手握兵权,一方统帅,是曹操压制士族的最大力量。

曹魏宗室中,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纯等一代宗室许多走在曹操的前面,夏侯惇、曹仁、曹洪等也走在了司马懿的前面,他们都没能活到高平陵之变时。

曹魏宗室二代中的曹真、曹休两位重量级统帅,他们活着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太多统兵大战的机会,但司马懿长寿,熬死了曹魏宗室二代统帅。

为何自曹操那一代后,曹魏宗室人才越来越少了,这与曹丕有关。曹丕与曹植为世子之争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最终曹丕获得士族的支持,在这场夺位之争中胜出。

曹丕继位后,为了防止曹氏宗室篡位夺权,对曹魏宗室进行了严格的看管,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手中没有权力,无昭命不能回京。

曹魏掌权者通过严格看管宗族的方式,宗室权力被剥夺,这样固然对自己有利,但是也阻碍了家族的发展,使得曹氏家族后来越来越衰败,发展受到了很强的限制。

当高平陵事变发生后,曹氏宗族的人在自己的封地,他们手中没有任何调动兵马的权力,想要救援曹氏政权也是有心无力,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何况还要对抗司马氏为曹爽报仇。

因此,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曹魏宗室是有心无力的,他们只能看着自己祖先的基业被司马氏夺走,还要面临被杀的风险。

曹爽被诛杀后,曹魏政权基本上落入了司马氏之手,没有任何人能挽救曹魏江山,因为曹爽得罪了士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曹氏最终被司马氏取代,这是 历史 的必然,因为就光曹氏一个家族的发展,力量远不如士族发展得快,到了一定时期,即便不是司马家族夺权,还会有别的士族,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司马氏夺了曹魏的江山后,之所以会被后人批评,主要还是在手段上面太阴毒了,采取了欺诈的方式,甚至不惜发毒誓。此后,历朝历代效仿司马氏夺权之事极多,“诚信”二字遭到践踏,给 社会 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参考资料《三国志》

~

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斩草除根不是关键,那是为了什么?
答:但在之后的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杀了曹爽等人。本来司马懿许诺不杀曹爽等人,但之后却对这些人大开杀戒。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杀了曹爽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原因一:司马懿的性格就是如此。公元249年,司马懿遭到曹爽的打压,成了一个无实权的太傅。之后,司马懿趁着曹爽陪幼主曹芳去高平陵扫墓...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夺取军政大权,史称...
答: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史称“高平陵事件”,自此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独专朝政,魏国名存实亡。晋朝代魏后,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文宣皇帝。司马昭简介 司马懿之子,权倾朝野,谋反之心,路人皆知。曾废魏主曹髦,立曹奂为元帝。262年命钟会、邓艾等伐蜀,次年亡蜀,封晋王。其子...

司马懿为什么要灭曹爽三族?司马懿灭曹爽有什么目的?
答:”遂固称疾。卫臻是因为拒绝大将军曹爽引其入守尚书令,及为弟求婚而逊位的。可见当时魏国中央权力机构的高层里已经对曹爽普遍不满了。这样,司马懿一方又增加了一份支持力量。于是,司马懿出手了。249年农历1月6日的高平陵事变中,丧失警惕的曹爽一派被司马懿一锅端。曹爽最终表示愿意免官回洛阳,尚求...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去救援?
答:对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选择了放弃抵抗。首先,尽管夏侯家族与曹氏家族关系密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夏侯家族都与曹氏家族关系密切。夏侯家族的袁和林惇都是时期的重臣,也受到过和的优待,但当司马懿杀了曹爽家族后,夏侯clan和曹氏clan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密切了。而且家的主将宣的妹妹慧是军师的...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权的历史是?
答:夺取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自己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断绝曹爽归路。救出被曹爽软禁的郭太后(魏明帝皇后),郭太后于是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先声夺人。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兄弟及亲信...

司马懿最终能篡权成功,是因为曹爽做了什么,是什么下场?
答:都让朝中大臣们对其非常失望。因此,司马懿起兵之后,以几千人控制京城洛阳,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曹爽窝囊,放弃了抵抗,也从侧面可以看出曹爽不得人心。就算司马懿不起兵夺权,估计其他人也巴不得曹爽及其党羽早点死掉。曹爽最被诛杀,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死;用四个字概括,咎由自取。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救援?
答:此时的夏侯家族,与大将军曹爽关系最近也最有可能救援的是曹爽的表弟、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的夏侯玄。 夏侯玄是曹爽重要的外援盟友,但是待到高平陵之变尘埃落定,曹爽被诛杀之后,夏侯玄就没法再动了。 1、司马懿的行动得到了郭太后的全力配合,郭太后发布诏书帮助司马懿有大义名分获取军权,诏书也为司马懿的政...

司马懿是四朝元老,他为什么要杀曹爽夺权?
答:曹爽兄弟被免职后,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曹爽兄弟不安心,于是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后司马懿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自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但不久后,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

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掉大将军曹爽,找的合法理由是什么呢?
答:找的合法理由是曹爽掌握兵权意图谋反,为了保护黄帝的安危,所以才杀掉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诛杀曹爽时杀掉多少人?
答:司马懿杀死曹氏宗族5000余人。依据相关资料,司马懿趁着曹爽陪曹芳前去高平陵祭拜先帝之时,发动高平陵之变,约杀死曹氏宗族五千余人。曹爽交权的目的其实是想保全自己,可是他的想法太可笑了,以司马懿的城府,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么大的一个威胁。一举诛灭了曹爽,而且为了斩草除根,对曹魏的宗室举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