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的历史(少于150字) 总结中国的历史150字数

作者&投稿:并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0)(1),即《易经》的阴爻- -和__阳爻,其进位制就是二进制,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

  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它不但证明了莱布尼兹的原理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易经》数理学是很了不起的。

1672年1月,莱布尼兹搞出了一个木制的机器模型,向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们做了演示。但这个模型只能说明原理,不能正常运行。此后,为了加快研制计算机的进程,莱布尼兹在巴黎定居4年。在巴黎,他与一位著名钟表匠奥利韦合作。他只需对奥利韦作一些简单的说明,实际的制造工作就全部由这位钟表匠独自去完成。1674年,最后定型的那台机器,就是由奥利韦一人装配而成的。莱布尼兹的这台乘法机长约1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它由不动的计数器和可动的定位机构两部分组成。整个机器由一套齿轮系统来传动,它的重要部件是阶梯形轴,便于实现简单的乘除运算。
莱布尼兹设计的样机,先后在巴黎,伦敦展出。由于他在计算设备上的出色成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00年,他被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
莱布尼兹在法国定居时,同在华的传教士白晋有密切联系。白晋曾为康熙皇帝讲过数学课,他对中国的易经很感兴趣,曾在1701年寄给莱布尼兹两张易经图,其中一张就是有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圆图”。莱布尼兹惊奇地发现,这六十四卦正好与64个二进制数相对应。莱布尼兹认为中国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记数法。为此,  莱布尼兹非常向往和崇尚中国的古代文明,他把自己研制的乘法机的复制品赠送给中国皇帝康熙,以表达他对中国的敬意。

制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计算机运算基础采用二进制。电脑的基础是二进制,那么,什么是二进制呢,为什么需要二进制呢?在早期设计的机械计算装置中,使用的不是二进制,而是十进制或者其他进制,利用齿轮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这种计算装置可能更加接近人类的思想方式。比如说一个计算设备有十个齿轮,它们级连起来,每一个齿轮有十格,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走一格。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十位十进制的数据表示设备了,可以表示0到999999999的数字。 配合其他的一些机械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基于齿轮的装置就可以实现简单的十进制加减法了。这种通过不同的位置上面不同的符号表示数值的方法就是进制表示方法。常用的进制主要是十进制(因为我们有十个手指,所以十进制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用手指可以表示十个数字,0的概念直到很久以后才出现,所以是1-10而不是0-9)。 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使用电子管来表示十种状态过于复杂,所以所有的电子计算机中只有两种基本的状态,开和关。也就是说,电子管的两种状态决定了以电子管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数字和数据。 常用的进制还有8进制和16进制,在电脑科学中,经常会用到16进制,而十进制的使用非常少,这是因为16进制和二进制有天然的联系:4个二进制位可以表示从0到15的数字,这刚好是1个16进制位可以表示的数据,也就是说,将二进制转换成16进制只要每4位进行转换就可以了。二进制的“00101000”直接可以转换成16进制的“38”。 一个字是电脑中的基本存储单元,根据计算机字长的不同,字具有不同的位数,现代电脑的字长一般是32位的,也就是说,一个字的位数是32。字节是8位的数据单元,一个字节可以表示0-255的数据。对于32位字长的现代电脑,一个字等于4个字节,对于早期的16位的电脑,一个字等于2个字节。

易经: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阴阳:0、1)
两仪生四象,(00、01、10、11)
四象生八卦。(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

太极生阴阳,“太极是阴阳之母”; 并非先有一个太极而后生出阴阳,太极与阴阳四象八卦的关系为一体之源与流。

阴阳本指日光向背的两种状态,我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对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认为宇宙万物皆分阴阳,皆由阴阳组成,万物的始生、成长、鼎盛和衰亡皆因阴消阳长、阴长阳消所致。

它们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又相互转化,有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属性,阴阳是可以认知并可以用于化利化害的,阴阳的调节只能延缓或加速事物体生命的周期,但不能改变这个周期。

八卦,是指《周易》中以阴阳二爻三用所组成的八种卦形,即:
乾、坤、震、冀、坎、离、良、兑。

以这八种卦象为基础,两两组合,得六十四卦。天地间无穷的奥密,就尽在其中了。

二进制诞生在中国,被人(大概是阿拉伯人,也可能是马可波罗)盗走到西方。

西方在几千年后,依此为基础,发明的计算机。

代工毛茸茸锄草2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19世纪爱尔兰逻辑学家乔治布尔对逻辑命题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对符号"0''.''1''的某种代数演算,二进制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

30个历史小故事 ,150字左右,不少于150字~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从奴隶制到君主制经过漫长的历程,而君主制虽沿用二千多年但随着人类思想、文化、科技的逐步发展前进。社会发展也日新月异,朝代更迭也推动社会向前的变革和体制的完善。最终发展为今天的中国。

二进制历史
答:常用的进制还有8进制和16进制,在电脑科学中,经常会用到16进制,而十进制的使用非常少,这是因为16进制和二进制有天然的联系:4个二进制位可以表示从0到15的数字,这刚好是1个16进制位可以表示的数据,也就是说,将二进制转换成16进制只要每4位进行转换就可以了。二进制的“00101000”直接可以转换成16进制的“38”。

十进制历史
答:约在公元前1700年,60进制开始出现,这种进制给了米索不达米亚人很大帮助.米索不达米亚发展了它,并将它用于他们的360天的日历中,今天人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真正的位置值系统是由古巴比伦人设计的,而这种设计获自幼发拉底河流域人们所用的60进制.为了替代所需要写的,从0至59这六十个符号,他们只用了两个记号,可以用它们...

二进制的历史(少于150字)
答: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0)(1),即《易经》的阴爻- -和__阳爻,其进位制就是二进制,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

十进制的历史沿革
答:骨片上有刻痕,少的一个,多不超过八个,每个骨片上的刻痕数目不超过十个,他们以此认为新石器时代已有加法运算和十进制。另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一横代表1,两横相叠代表二,三横代表三,四横代表四,X 代表五,“人”形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 “九”已经是九;| 代表十,...

为什么中国人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而不是其他的?
答:计数方法的演变历史如下:1、首先,远古时期,常见的计数方法是“结绳计数”和“刻石技术”。2、后来,又发展到了“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数量”计数,而后就是木棒计数和手指计数。这两种计数方式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形似的罗马数字。3、再往后,就有了算盘计数,也称为珠算。这里就有了进制的概念。4...

三进制的应用历史
答:其实,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一批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员就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三进制计算机“Сетунь”和“Сетунь 70”(“Сетунь”是莫大附近一条流入莫斯科河的小河的名字)。“Сетунь”小型数字计算机的设计计划由科学院院士С·Л·Соболев在1956年发起。...

为什么说十进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先使用的记数制度?
答:,就已经使用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了。战国时(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已经形成了采用完善的、包含空位(零)的十进位值制的筹算记数法(不过直到10世纪才普遍使用)。印度在6世纪末,才真正开始广泛使用十进位值制。9世纪后,他们所用的十进位值制及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逐步传到阿拉伯及欧洲各国。

古代的半斤八两为什么是16进制
答:古代的半斤八两是16进制是源于古代大概16口饭米粒即可成为成年人一天的口粮。据记载,中国古代以十粒粟米并排的长度为一寸。据推测,重量单位可能也是以米来确定最小单位的,以充填成年人一口的米粒重量计做一两。人们发现,大概16口饭米粒即可成为成年人一天的口粮,这16口被定义为一斤。

为什么古代要用十六进制?比如一斤十六两
答: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

算盘发明于何时?十六进制在我国沿用到何时?
答:0100, F = 1111)。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在重量单位上使用过16进制,比如,规定16两为一斤。现在的十六进制则普遍应用在计算机领域,这是因为将4个比特化成单独的十六进制数字不太困难。1字节可以表示成2个连续的十六进制数字。可是,这种混合表示法容易令人混淆,因此需要一些字首、字尾或下标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