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作者&投稿:岛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陆游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生写的诗超过了一万首。按理来说,陆游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介书生形象,他在国家面前为何主张抵抗,这等强硬的态度呢?小编觉得,这和陆游的家族被迫南迁有关,当然也和朝堂斗争有关。那么陆游自己为什么不去从军呢?且听小编分析。

一、自身官员出身

我们知道,许多诗人都有“郁郁不得志”的形容词。而这个词也往往被曲解为此人啥职位都没有。实际上,够得上这“郁郁不得志”的评价的,至少也是有品级的官。

陆游出身名门,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镇江府通判、隆兴府通判、夔州通判、蜀州通判等职,注意,这里面很多“通判”,宋时通判掌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事项(相当于公检法系统),是知州的副职。也就是说,陆游是一个高级公务员。这里面任何一个职位都比士兵的贡献大。

当然陆游也有参战之请求,但是,作为大臣,更应该服从皇帝的命令。调什么人去什么地方都是上面谋定好的,除非可以上达天听,否则只有服从调任是不是。

二、一是做的是运筹帷幄的参谋工作,二是无仗可打

陆游生活于1125年—1210年,这一时期宋朝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陆游想从军也无战可打,不过南宋朝廷有过几次北伐战。

(一)、宋高宗赵构在位时,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北伐。陆游才9岁。自然和战争无缘。

(二)、隆兴年间,张浚北伐。陆游努力做好本分工作。

(三)、宋宁宗开禧北伐,也即韩侂胄北伐。陆游有心无力。 

开禧二年(1206年,陆游1210年去世),韩侂胄得到宋宁宗支持发动北伐,陆游此时已经81岁,是风烛残年,无力参战了。但是老迈的陆游闻讯,仍然写下作文《老马行》,表达自己的北伐情怀:“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老马行》

然而此战失败,宋金再定和议,订盟约如下:

“一、两国国境如前,金尽以所侵之地还宋。
二,改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宋主称金主为伯。
三、宋增岁币为银绢三十万两匹。
四、宋别以犒军钱三百万贯与金。”

和议两年后,老年的陆游悲愤忧患中死去,做《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综上所述,陆游想要从军,从战争的角度来达成自己的理想,他也只能努力地尽一个参谋军官的责任,更无奈的是他生不逢时,一生中并没有遇上几次战争!



并不是陆游不从军,而是一直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陆游一直渴望驰骋沙场可惜一直不得志,后来终于有机会体验军旅生活,可惜很快就结束了。

因为陆游的身体不好。在他的诗中曾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都僵硬得动弹不得了,自然没办法从军为国效力。

第一生不逢时,就算去当兵也不可能去当将领,不能像想象中的带领军队去作战,其次传陆游身体不健康,不适合从军。

唐诗三百首-京东图书,丰富读物让孩子爱上阅读!~

陆游的一生概括
答:陆游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贯穿了一生。反对侵略和压迫,主张抵抗外敌,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爱国情怀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行动和精神力量,激励着无数后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五、晚年生活 陆游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隐居在故乡浙江绍兴,致力...

陆游忧国忧民
答: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可谓杰出的爱国诗人。警世良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

志在报国的诗人陆游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答: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

爱国诗人陆游
答: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陆游的爱国故事(急需)5分钟
答: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

一生忧国忧民的陆游,他当过最大的官是什么?
答:首先陆游生活背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他的诗词已形成悲壮雄奋的风格,既有川陕战斗生涯的心得和素材,又有因家居使他增加对田园风光的钟爱,极为丰富。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百姓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

陆游一生爱国,为何却背负了“不得全其晚节”的骂名?
答:陆游从小就因为“理论上的欢愉和康复”而受到强烈压制中年官场之所以被排挤,是因为“强人所难”他还因在当地当官而被无故解雇三次所有这些并没有打败这位不屈不挠的爱国诗人。他坚决主张抵抗晋国北伐。但当陆游走到生命尽头时,这件事却让陆游活得很晚,成为陆游生命的污点。当卢82岁时,1206年,...

陆游的爱国诗
答: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

简答题 简述陆游爱国情感内涵。 谁会啊 帮帮忙
答: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正如《唐宋诗醇》卷四二所说:“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

忧国忧民的诗人有哪些呢?
答:1、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一直尽职尽责在为国做事。范仲淹一生能文能武,上至朝堂,下至带兵打仗,笔墨成就亦是卓越至上,写下了脍炙人口忧国忧民传颂至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陆游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