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陆游不因为自己职位低微而忘记忧虑国事他,写到了什么诗句 宋朝的诗

作者&投稿:浑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原文如下: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位卑“句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译文如下: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扩展资料:《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宋朝成就最大的文学艺术形式指诗~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1《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四时田园杂兴》(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4《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9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宋朝诗人陆游不因为自己职位低微而忘记忧虑国事他,写到了什么诗句_百度...
答:出自《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原文如下: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是出自陆游那首诗
答: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出自哪首诗?又讲了些什么呢?
答:“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一个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这首诗讲了:该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翻译: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出处: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1125年—1210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意思: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有些事在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这句诗出自陆游的《病起书怀》《病起书怀》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

“位卑未敢忘忧国”全诗
答:《病起书怀》——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作者和意思
答: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作者:陆游。意思: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该句出自《病起书怀》,《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病起书怀》原文 病...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哪首古诗?又讲了些什么呢?
答:“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句话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下句是“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