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上、下、左、右”都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东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这些词语应该放到语境中去理解

例如:

,“上使外将兵”——这里指皇帝;
,“连下数城”——这里指攻占;
,“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无出其右者”——这里的右表示为尊位。
读文言文时,应根据内容理解。

一 、上 shàng
形容词义:
1、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时间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3、远;久远。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犹正。主要意义。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5、广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6、丰足。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动词义:
1、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黄山记》
2、上报;呈报。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方苞《狱中杂记》
3、进献;送上。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崇尚;提倡。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5、上缴;交纳。如上印:上缴官印。
6、增加;添补。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
7、向前;前进。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8、去;到。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9、到任;就职。如上任、上官、上台。
10、当值。如上直、上宿、上番。
11、放到;放进。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2、安装;装上。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3、陷入;遭受。
14、合符。
15、教授;学习。如上书、上馆。
16、燃点。如上火、上纸、上灶、上香。
17、拧紧。如上弦、上绳。
18、敬辞,犹进用。如上谒。
19、记住。如上心。
20、涂;搽;敷。如上药、上色。

二、“下”是名词时,其主要意思如下:

1、本义:下面,位置在下。例如:《说文》:下,底也。又如:《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再如:《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 地。例如:《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3、 臣下;百姓;群众。例如:《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4、 方面。例如:《西游记》: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

5、 特指湖泽。例如:《书·舜典》: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6、 地表之下 。例如:《礼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7、 里面。例如:《三国演义》: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

8、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下一刻了。

9、 指时间、处所、范围。例如: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

10、 位在下的人。例如:《论语》:不耻下问。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忍为之下。再如:《资治通鉴》:上下齐同。

下”是动词时,其主要意思如下:
1、下来。例如:《左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又如:《世说新语·方正》:下车引之。再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下见小潭。

2、落下;降下。例如:《尔雅》:下,落也。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弯屈。例如:《三国演义》: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

4、卸下。例如:沈约《和谢宣城》:宾主下尘榻。又如:《乐府诗集·陌上桑》:下担捋髭须。

5、发表、宣告。例如:《战国策·齐策》:令初下。又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既下。

6、去;到。例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下襄阳。又如:《资治通鉴》:
顺江东下。再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买舟而下。

7、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例如:《史记·陈涉世家》:皆下之。又如:《三国演义》:乐毅抉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

8、歇宿;收留。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徐孺下陈蕃之榻。又如:《西厢记》: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

9、投降。例如:《韩非子》: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

10、居人之下;谦让。例如:《三国志》: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又如:唐·韩愈《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安扎。例如:诸葛亮《兵要》:各依本方下营。

12、拍。例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抚尺一下。又如:清·方苞《狱中杂记》:薄暮下管键。

下”是形容词时,其主要意思如下:
1、身分、地位低。例如:《史记》:吾羞,不忍为之下。

2、幼小。例如:上下(长幼;尊卑)

3、次序或时间在后。例如:《孙子·谋攻》:上下同欲。又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道齐桓。再如:《史记·魏公子列传》:自王以下。

三、左右

“左”

“右”除了表示地理方位外,还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1、 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位置,而以“左”为较低的位置。 

⑴“右”表职位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⑵“左”表职位低或降职。 

A、职位低。如《汉书•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唐代颜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职为左迁,仕诸侯左官也。”左官即“不仕于天子而仕于诸侯官也”。 

B、“左迁”旧时谓降职远调,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韩愈《左迁蓝关示之孙湘》,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2、区别贫富差别:秦汉时,豪族大户人家居住在城市或乡村的右边,称为豪右或闾右;而贫民只能居住在左边,称为闾左。后来闾左称指贫民百姓;闾右(右姓、右族)称为世族大家。如《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3、区别座次:古代礼俗,席座及车骑(兵车除外)以左为尊,以右为卑;主客之间,主居右(乘车时叫陪乘、车右)而客居左。主人乘车去迎接客人时,空出左边的座位(因为御者用右手执鞭御车,主位在右边,会妨害主者,所以主位居左)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如《史记•信陵君窃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因此成语有“虚坐以待”。 

4、表凭证: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5、“左”、“右”合用表称代、尊称或约数。 

⑴称代。左右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近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⑵尊称。旧时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仆终以不得抒愤懑以晓左右。” 

⑶约数。用在数字后面,相当于上下。如王充《论衡•气寿》:“百岁左右。”



~

文言文中“上、下、左、右”都是什么意思?
答:2、 地。例如:《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3、 臣下;百姓;群众。例如:《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

文言文下的意思是什么
答:1. 文言文中,“下”的意思,全部,谢谢 文言文的意思 xià ①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饮黄泉。” ②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之不同也。” 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 ④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

文言文左右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文言文”的第一个字“文”,是美好的意思;第二个字“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字“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由此可见,“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

文言文中,右是“崇尚”的意思,那“尊左卑右”和它有联系吗?
答:从古籍所述中国人对于“左、右”方位的选择看,汉字左和右的引申意义分为两种,尊和卑。大致表现为如下的规律,即从阴阳观念出发,中国古人尊左卑右;从权力崇拜出发,中国古人尊右卑左。受尊卑观念影响,古汉语中的"左""右"二字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在古人崇阳抑阴哲学观指导下,左阳右阴,上左下...

左右文言文的意思
答:加点字:文中〈〉中的字 翻译: 曾子病重躺在床上,很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 童仆说:“华美而圆润,(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童仆又)说:“华美而圆润,(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

在文言上,一“左”为尊还是以“右”为贵呢?
答:“左”、“右”孰尊,古时候在一般的场合即排座次和升迁官位的时候崇“右”,古时车骑又以“左”为尊。古代升迁官位时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请问语文文言文中什么是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补语?请举出例子...
答: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 一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 二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如:① 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这件事……” “以”是介词,“是”是...

五笔怎么看字的结构
答:在五笔字型的键盘图中,各字根键位左上角的第一个字叫键名字,共有25个: 王土大木工,目日口田山,禾白月人金,言立水火之,已子女又纟 键名汉字的输入方法:连击四下键名所在的键。 如:大:DDDD 口:KKKK 金:QQQQ 女:VVVV (2)成字字根汉字的输入规则 在130个基本字根中,除键名字根外,本身就是汉字的字根,...

为什么古人书写汉字要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答: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用右手,竖写的简册要横向展开,简册的两端执于读者的左右手中;如果要横书,简册子必然横读,那么在阅读时册子就要上下展开,这样我们不得不双手一上一下拿着册子,这样的行为很不舒服,有悖于常理。大家可以回想下,生活中搬东西,是提着物件的左右两侧还是上下两边?然后,在很早...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答:3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影,树荫)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暗地里) 5惟汉印多用阴文 (凹入的) 6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阴险) 106-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