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语文文言文中什么是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补语?请举出例子!谢谢 汉语中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作者&投稿:占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回答句子成分的问题
【主谓宾式句子】:予(主语)独爱(谓语)莲(宾语)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语:语言动作的发起人、谓语表示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宾语:主语动作的承受者。
【补语】:补充说明句子成分的句子成分。1、从位置上判定。补语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例:
①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②构怨<于诸侯> ③长于臣
2、从补语的构成方面来判定。补语常由介宾短语。
①以介宾短语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②以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如: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③以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以副词表示程度。如: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⑤以数量短语表动作行为所用的时间。例: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定语】:说明主语状态的句子成分。 作定语最常见的仍然是形容词,不过位置经常在中心语后面,这叫定语后置。其次,名词也可以作定语的。
(常后置)1.由“……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定语+者”。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词,什么样的石头呢,“铿然有声”的石头。定语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调整语序。
2.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定语”。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词,修饰语分别为“利”和“强”。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黄泉”的解释,作为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该解释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释也很特殊,这里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
3.由“……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定语+者”。
例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解析:“少年”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年轻人”。什么样的少年,后面紧跟了修饰语“好事”。
【状语】:描述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句子成分作状语的一般也是动词,形容词,这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名词也经常怍状语,这属于名词的活用,叫名词作状语。综合起来看,动词、名词作状语的较为常见;其次是介词结构,但与现代汉语不同,介词结构作状语在文言文中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要后置的,这叫介词结构后置或者状语后置。
例:①叩石垦壤,箕备运于渤海之尾。“箕备”作动词“运”的状语,译为“用箕备”。(《愚公移山》)。
接下来说虚词。
【之】
代词 人称代词 代人:他(们) 吾从而师之
代人: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物:它(们) 拔敛撞而破之
代事:这件事 而死固付之度外
指示代词 近指:这(样、种、类) 士大夫之族
远指:那(么、样) 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
助词 定语的标志: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夫子之谓也
调节音节,舒缓语气:不译 怅恨久之
动词 往,至……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而 】
连词 表并列:又,或不译 余因笑而不信也
表递进:并且,而且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表承接:就、才、然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表转折:但是、却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表假设: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着、地、来或不译 则又超急而跃
代词 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动词 如,好象 军惊而坏都舍
学习文言虚词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特别要注意的是,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法。
3.联系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虚词古今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少数沿用下来;有的完全消失;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有时改用了别的词。
4.注意特殊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⑴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⑵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⑶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
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①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
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
(五)特殊情况: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
① 府吏见丁宁(我)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③ 望见恕(我)
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用法。“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紫纹、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
① 举贤以自佐③ 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
一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
二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 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这件事……” “以”是介词,“是”是宾语,“是”提到“以”的前面。

语文古文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举例子说一下,谢谢拉~~~

有个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定的状地得后补。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的的前面是定语,地的前面是状语,得的后面是补语

一、主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如“我写字”中的“我”,就是主语,它做出“写”这个动作。“写”则是谓语,用来修饰主语,而“字”是接受谓语“写”这个动作的对象,它因此被称为宾语,有的语法书也称它为“客体”或“受体”。
例如:冰雪融化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冰雪、草儿、春天,名词作主语)
二、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do what,“是什么”what is this或是“怎么样”how。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经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搭配然后用来充当谓语动词。在英语中,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
例如:他们正在排练节目。(排练,动词做谓语)

三、宾语
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两大类,其中直接宾语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宾语说明动作的非直接,但受动作影响的对象。
一般而言,及物动词后面最少要有一个宾语,而该宾语通常为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要求两个宾语,则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为直接宾语,另一个为间接宾语。
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四、状语
状语(adverbial,简称adv.)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五、补语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如:她或许会在工作中慢慢抹掉心中的伤痕。(结果补语+宾语)
六、定语
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由其他词或短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
如: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数量词作定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谓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宾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语

在文言文中谓语,表语,状语,宾语,主语..分别是什么? 什么是状语后置,宾 ...
答:宾语就是句子中接受谓语动词的人物。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狼首”就是宾语。状语就是修饰谓语的形容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如“(夸父)饮于河、渭。”中“河、渭”就是状语。文言文中不常用表语,表语是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和状态的。文言文中一般用定语,定语也是...

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答:1、主语,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2、谓语,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3、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4、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用作...

语文中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表语,定语
答: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很少做状语. 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 4.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前边,但表示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美景.状语 说白了 就是修饰动作的词 6:定语用来限定、修饰名词或...

语文中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答:谓语是说明主语干什么或者怎么样的。宾语 是被执行者。定语 一般放在主语和宾语之前,起修饰作用。状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可以看作是对谓语的修辞。补语一般放在谓语和宾语之后,起补充作用。例子。例句:年迈的母亲重重地打了儿子三下。分析:主语——母亲 谓语——打了 宾语——儿子 定语——年迈的 状...

语文中什么是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补语.!都解释下要详细!还有...
答: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例:我爱你。 “我”是主语,主语主要由名代词充当;“爱”是谓语,谓语主要由动词充当; “你”是宾语,宾语主要由名代词充当。2、例:我很爱你。副词“很”修饰谓语“爱”,是状语。3、例:我在心里爱你。介词短语“在心里”是状语,...

语文中的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的概念
答: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例:...

语文主谓宾定状补怎么分
答:什么人”或“什么事”。谓语: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定语:定语是对名词或代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短语或句子。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语文中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各是指什么?句式是怎么样的?
答:主语即句中的主要任务,如“我”等。谓语即动词,如“跑”等。状语即副词之类的,包括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等。定语即形容词,如“美丽的”。(希望您满意!)一般句式不定,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否定句等。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有什么区别呢?
答: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是语法中常见的几个要素,它们的区别如下:1. 主语:主语是指句子中的核心成分,通常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承受者或实施者,也可以是一些名词或代词。例如,“小明跑得很快”,其中的“小明”就是主语。2. 谓语:谓语是指句子中所表达的行为或状态,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构成...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怎么区别什么?
答:简单来说,主语就是执行者,谓语是动作,宾语是对象,定语是修饰类词。主语就是句子的首部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动词是动作,宾语是动作的承担者或称为动作的接受者,定语起到修饰作用,可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通常可以用形容词或副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主语,就是一句话的主干,例如最简单句子She 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