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祖约之乱的影响 苏峻、祖约之乱的介绍

作者&投稿:旁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峻、祖约之乱,起咸和二年冬,止咸和四年春,历时年余,影响深远。
① 苏峻乱后,京邑灰烬,民物凋残,众议咸谓起因于庾亮,庾亮不能自安,求出外镇自效。于是庾亮以豫州刺史出镇芜湖,以帝舅之尊,遥控朝政,因而居内辅政的王导不能相安,导致庾、王两大士族的矛盾增加,延续十余年之久,庾亮及后更曾打算起兵废掉王导,只因郗鉴反对而免却了一场士族斗争而生的动乱。
② 东晋建国后,内乱发自上游,朝廷唯赖淮阴、合肥为援,并不得心应手,建康动辄沦陷。东土诸郡与建康的呼应和漕运接济,都因无适当的军事保障而难于稳定维持。苏峻乱中郗鉴经营京口,使京口成为建康与东土联系的枢纽,才解决了这一问题。郗鉴用京口、广陵流民建立一支支持建康、控制东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威慑力量,成为稳定江左政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后谢玄用之组成北府兵,刘裕因之驱桓玄而造宋,皆导源于此。
③ 流民帅苏峻、祖约叛乱,对东晋当政的门阀士族打击很大,教训极深。此后东晋至孝武帝时为止,士族内争在方式上有所顾忌,不敢轻动干戈,因而东晋得以免除内战达七十年之久。
④ 苏峻及其党众在攻陷建康后大肆破坏宫殿,至宫阙毁坏,乱事结束后以建平园为宫,且物价飞涨。于是引起迁都的争议,如温峤请求迁都豫章,三吴豪族则请迁会稽。最终由王导以“建康王者之宅”和“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决定不迁都,转而重建建康秩序和安定大乱过后的国家。



苏峻、祖约之乱的背景~

苏峻、祖约之乱种因于王敦叛乱中晋明帝引流民帅入卫京师之事。原来,晋琅邪王司马睿(即晋元帝司马睿)进驻建康后,对于率众南来的流民帅深怀疑忌,一般都使停留于淮河南北,不使过江。祖逖虽率流民过江至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但不得久驻,即北返中原。苏峻率众至广陵,旋亦奉命至淮北作战。王敦起兵东下,击溃东晋所倚重的分别自淮阴、合肥入卫的刘隗、戴渊军。晋明帝无兵对付王敦,于太宁二年(323年)接受郗鉴、桓等人建议,引江淮流民帅刘遐、苏峻等入卫京师,卒得弭平内乱。在王敦之乱中,苏峻在王敦太宁二年(324年)进攻建康时曾出兵帮助朝廷军抗击王敦。故此战后因功升任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并封邵陵公。苏峻因有功于国,渐渐拥有很高威望,而且有精兵万人,武器亦精良,是江北一个强的军事力量。但苏峻却因而骄纵,更加收纳亡命之徒和隐匿逃亡的罪犯。其中于咸和元年(326年)时,中书令庾亮诛除了意图作乱的南顿王司马宗,其党羽卞咸的哥哥卞阐逃亡到苏峻处,庾亮虽然命苏峻送还卞阐,但苏峻竟没有听命。庾亮因而认定苏峻是一个祸患,终有一日会引发祸乱。另一方面,祖约亦曾参与讨伐王敦,并镇守寿春,防卫北方。但祖约因为认为自己名气和资历都不在郗鉴和卞壸之后,却未能成为明帝所命的辅政大臣而一直耿耿于怀,更认为是庾亮篡改遗诏的结果。咸和元年(326年)后赵石聪进攻寿春,祖约多次向朝廷求援但都不获派兵支援;及后石聪被苏峻所派的韩晃击退后,朝廷却在打算修筑涂塘作防御用。祖约因而觉得是朝廷放弃了他,十分愤恨,更有怨言。

苏峻、祖约之乱,又称苏峻之乱,是东晋成帝年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叛乱,爆发于咸和二年(327年),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于次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反抗苏峻,同时三吴地区亦有义兵起兵。乱事于咸和四年(329年)随苏峻于前一年战死和余众陆续被消灭而结束。苏峻、祖约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苏峻、祖约之乱的影响
答:苏峻、祖约之乱,起咸和二年冬,止咸和四年春,历时年余,影响深远。① 苏峻乱后,京邑灰烬,民物凋残,众议咸谓起因于庾亮,庾亮不能自安,求出外镇自效。于是庾亮以豫州刺史出镇芜湖,以帝舅之尊,遥控朝政,因而居内辅政的王导不能相安,导致庾、王两大士族的矛盾增加,延续十余年之久,庾...

东晋成帝的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造成的影响
答:另外苏峻之乱的影响还在于苏峻等人叛乱之后对当时的士族教训非常深刻,而且在攻入建康之后对宫殿等地多次损坏,并且造成物价飞速上涨的情况,当时很多人都建议迁徙国都名单是都被王导拒绝了,这才开始重新建设建康地区。

蘇峻之乱影响
答:苏峻叛乱期间,攻陷建康后,其党羽对宫殿进行了严重破坏,宫殿几乎荡然无存,随后他们以建平园作为新的宫廷,导致了物价的急剧上涨。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关于迁都的激烈讨论,温峤主张迁都豫章,而三吴的豪族则倾向于迁往会稽。然而,面对这种动荡,王导根据“建康乃王者之宅”的历史地位,以及“宜镇之以静...

苏峻之乱发生之后,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答:苏峻之乱是晋成帝时期一次重大的起兵叛乱,苏峻借口铲除其外,与对朝廷有意见的祖约一起攻打建康,不久便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活动。并与其一起,在陶侃的帮助下向苏峻等人讨伐。

东晋年间历史
答:影响 苏峻、祖约之乱,起咸和二年冬,止咸和四年春,历时年余,影响深远。①苏峻乱后, 京邑灰烬, 民物凋残,众议咸谓起因于庾亮庾亮不能自安,求出外镇自效。于是庾亮以豫州刺史出镇芜湖,以帝舅之尊,遥控朝政,因而居内辅政的王导不能相安,导致庾、王矛盾延续十余年之久。②东晋建国后,内乱发...

翻译文言文: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灭烬。
答:《东周列国志》:苏峻、祖约之乱,发生在东晋成帝时的叛乱。成帝刚立位,庾亮当政。苏峻恃功高而骄溢联结祖约举兵反晋。出自苏轼,译文:苏峻等人发起的叛乱,晋朝都快灭亡了,当时的宗庙和王宫被烧成了灰烬。

如何评价晋平苏峻之战?此战是如何爆发的?苏峻之乱是如何平定的?
答:苏峻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苏峻自视参加平定县王敦之乱有功功率,且掌有强兵,日益蛮横,屡抗朝命。咸和二年十月,晋执朝廷的中书令庾亮不从朝官劝说,以历阳内史苏峻终为惑乱借口,奏请晋成帝谕旨苏峻入朝,欲夺其军权。苏峻问讯,不赴命,与此同时派参军入伍徐会往寿春(今安徽寿县)约豫州刺史祖约以...

苏峻和祖约他们不满什么呢?
答:北宋的流民首领苏峻、祖约都拥有重兵,分别驻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和寿春。他们不满于大族庾亮、卞壶等人的排挤,咸和二年(327),起兵进攻建康。江州刺史温峤乞援于荆州刺史陶侃,联合击败苏峻(见苏峻、祖约之乱)。陶侃死后,庾亮代为江、荆、豫三州刺史,既拥强兵据上游,又执朝廷大权。他代表皇室...

为报父仇,十八岁少年血洗仇家,后成一代枭雄,堪比曹操吗?
答:329年,苏峻、祖约之乱被平定,当年攻破泾县的叛将韩晃也被杀死,但还有一个人漏网,这就是当年的泾县县令江播!当年桓彝镇守泾县,就是被此人出卖的,叛乱平定后,江播没有收到追责。虽然朝廷不追究,但桓温还是要用仇人的鲜血来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但天有不测风云,桓温正准备找机会下手的时候,...

苏峻、祖约之乱的背景
答:苏峻、祖约之乱种因于王敦叛乱中晋明帝引流民帅入卫京师之事。原来,晋琅邪王司马睿(即晋元帝司马睿)进驻建康后,对于率众南来的流民帅深怀疑忌,一般都使停留于淮河南北,不使过江。祖逖虽率流民过江至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但不得久驻,即北返中原。苏峻率众至广陵,旋亦奉命至淮北作战。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