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这是我们老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下面我就说说我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听别人说完。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主要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教师同时又是巡视者和协调者,以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协调组间必要的信息联系。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和提高了师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划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会学习”迈进。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那么,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地进行交流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教给学生合作方法,才能顺利开展合作交流
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 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 失去了它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 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 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 一定要讲得细一些。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 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反馈、及时总结, 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再进行尝试。不要怕这样做耽误时间, 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 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 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 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如一年级学习《统计》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统计本组同学喜欢吃哪些水果, 以便决定元旦茶话会该买哪些水果。小组长请同学准备好水果图片就可以发问: 谁喜欢吃西瓜。喜欢吃西瓜的同学马上把西瓜图片摆到桌子中央。小组同学立即统计出喜欢吃西瓜的同学的人数。这样, 全组同学齐心合力, 可以迅速、有序地统计出本组同学到底喜欢吃哪些水果, 从而做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长不能只由一人担当,应采用轮流制, 在小组讨论后, 每天尽量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样, 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发挥。
二、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有的学生盲目行动,表面上挺热闹的,但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收获。又或者有的学生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老师要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 向 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缺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比较肤浅。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老师必须事先作好示范。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对口令时,我先和全班学生对,接着请一名学生和我对,然后再请两名学生自由对,使对口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引导一下,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同桌互对,小组自由对。这样由 于 老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四、个体充分的准备,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奠定基石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前根据教材特点,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探索的空间,恰当指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二年级《认识角》教学片断: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用3根小棒搭成不同的角,老师现在请大家分小组交流你所搭成的角,记录员进行整课记录。
学生开始交流、记录。
师:请各小组指派代表进行展示。

从《认识角》的教学方法中不难发现:在讨论交流之前,先布置他们回家试试摆摆,让每个个体都有更多机会独立探索,更多的时间请教家长,从而多层次、多功能、多角度的收集信息。这样,即使反应慢的学生也有机会与反应快的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平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得到同伴的尊重和关注,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发展,降低了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因而,要使合作交流切实有效的进行,个体在合作前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每个个体都能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批判性的分析评估信息,集思广益的多想新点子,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奠定基石。
五、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同类型的几道题,小组成员先每人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本的书、大本的作业本,有的拿小本的书、小本的作业本……就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六、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乐于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往往会随着产生许多很有创意的合作成果,这些精美的合作成果是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获得的,倾注了他们深厚的情感,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果经常得不到展示,或者得不到积极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会少了一份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应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潜能,尝试着用一些有趣的新点子触动与改变学生心灵世界,激励学生增长自信心。
在教学《认图形》一课,最后设计如下片断:
师:来,大家分小组合作将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拼成一幅美丽的图案。
生:通过短暂的合作各小组拼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作品。
师: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开着小火车去欣赏小小设计师们的精美作品吧!
生:随着乐曲边唱边跳边欣赏。(好高兴啊,他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师:各小组选派代表先说一说你们的创作设想,然后大家对作品进行评价。
生:于是,大家各抒己见,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演讲才能。
师:这些作品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所以都是成功的、美丽的。下课后,将大家的作品布置在咱们的教室里,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我们美丽的作品,享受我们成功的快乐!
合作中同学们几个一伙,相互指导、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责任,短短几分钟他们拼出的图案令我吃惊,我很难相信这些精美的作品竟来自于低年级的孩子身上,我不由地对他们的作品加以赞美。我知道:此时,他们迫切需要将合作成果展示于众,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受到大家的称赞。于是,我便顺水推舟让他们走下位子边唱边跳的去欣赏作品,让他们课后亲自动手将作品装扮教室,从中享受合作成功愉悦,树立信心争取再度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有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精选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这样才能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是促使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一点一滴的积累,既保证量又保证质,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如何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正文]通过教学实践和本人所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谈谈我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教教育主张“接受学习,模仿练习,深化练习”达到学会知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形成会学。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把学习的时空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课堂教学中最为明显的特征表现是教师不仅研究自己的教更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即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讨论式学习方式的运用在目前的课堂上最为常见。讨论式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讨论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有价值的讨论式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因此,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像“小红做了6朵红花,又做了4朵黄花,小红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这样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而像教学“元、角、分”一课时,老师要求模拟一个购物的实践活动:用准备好的钱到售货员那里买一样物品。这就要求小组合作来扮演。又比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觉得在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讨论的问题缺乏认真的设计和思考。(2)对讨论的效果和质量缺乏深刻的反思。(3)注重了讨论的形式忽视了讨论的时机和讨论题的研究。(4)讨论中仍然是优等生当代表,由优生思维代替了中差生思维。(5)如何解决讨论过程中的闲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里就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及形式和内容等谈点自己粗糙的看法。
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学生涮地站起来,小脑袋凑在一起,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五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讲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做好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低年级的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了5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及学习资料的收集;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过程的记录;还有两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作出汇报,并互相补充。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我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在一定周期后(一个月左右),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一方面就会使学生无法交流,一方面还会造成对好学生的“垄断”,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将会产生依赖情绪。
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把想法记下来,然后由小组长安排,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统一”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2=5”时我安排了一次小组讨论。我观察到一个小组是这样进行的。
组长:“为什么3+会等于5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
约一分钟后。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那么A(没说话那个同学),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A:“因为5在3后面两个,所以3再加上2等于5。”
“对呀!”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同学说:“我用摆小棒的方法,原来有3根小棒,又添了2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2=5。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等于5呀!”他的这个说法其他三位同学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时,他们小组派出的汇报员很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发现我再讲解也是多余的了。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三、在学生们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我无意间放在讲台上那个软盘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软盘盒,原来呀,那个软盘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应该说它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软盘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下功夫了解每位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分享。要善于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学生也有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追求合作气氛,使小组发挥作用,教师在呈现问题情境后,根本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小组内讨论一下”,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就更谈不上讨论了。即便讨论,也是组内A、B同学一言堂,或者说这样的讨论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如何正确有效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答:二、小组合作中明确合作任务、提高合作效率 俗话说,大海中航行的船因为有了灯塔的指引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习也是如此,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指导,才能提高效率,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者有端正的学习动机、勤奋和努力,还需讲究科学的方法,即运用学习策略。显然,课堂中,我们把注意力放在...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答:七、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指导者”的作用 要指导学生确立好共同的小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答:知识很简单或太难,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因为这类知识的学习没有学生发挥的空间。没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不宜用合作学习。当一节课中学习任务较多时,为了节约时间,一般不采用小组讨论法。新知识的学习一般不用讨论法,因为如果学生对所讨论的主题不熟悉,讨论便失去目标,学生不知从何讨论起。总之...

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答: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吸取、记忆练习的过程,而是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积极的心态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健全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规律和结论,学会倾听、思考、讨论、实践和表达。小组合作前,教师要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合作过程中,教师...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答: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越...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答: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重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互促进,势必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用表演话剧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少有人主动站起来发表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明确合作目的。

关于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论文
答:而小组合作学习堪称是教学方式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理应充分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合作”的手段,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在...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何作用
答:五 、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和意义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创造思维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1)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的活动中都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感受到集体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如何有效开展英语教学的学习互动活动
答: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合作互动就是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

小组学习有何利弊?
答: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