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当时的人们都那么喜欢当官呢?

作者&投稿:独孤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年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坚持,只为一个未知的结果,这样值得吗?春闱秋闱来考试的学子,占满了所有客栈的房间,甚至为了能参加考试,不惜住在破庙之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是值得的。

那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考取功名,来谋得一官半职?仅是为了光宗耀祖?其实远不止于此。


现代有一句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绩,你就是成功的。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古人的思想是,只有你当官了,手里有了权力,这才叫成功。

古代有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从金榜题名,就可以看出古代读书人看重科举考试这件事。

古人一般用这些词来描述成功人士,比如“光宗耀祖”“状元及第“”光耀门楣“等。从这些词也可以看出,古人并不把个人的成功看作成功,他们认为,成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整个家族和后代。

而且古代将各个行业的人划分了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商。《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曾写道:“坐而论道谓之王工,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这个士大夫就是指的读书人,读书为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仕”,为了做官。


因此,在古代来说,读书是带有功利性的。 只有读书考取了功名,做了官,才能成为人上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于是古代读书人便“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一旦及第,就可以脱离贫苦的生活。这是很多读书人都梦寐以求的时刻,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卯足了劲,去过那独木桥。

除此之外,在封建时期的古代,有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人,都在为一时的温饱而奔波劳累,受人白眼,被人欺辱。而在古代当官,除了和现在的公务员一样是一个铁饭碗,还因为待遇真的不错。每月都有着固定的俸禄,收入稳定,手里还有一些权力。

从范进中举前后,我们就可以得出为什么有人究其一生都要考取功名,渴望得到一官半职。

范进中举前:食不果腹,寒冬腊月脚上也只能穿着一双破破烂烂的鞋;去找老丈人借盘费,仔细看老丈人是这么说的:“尖嘴猴腮,不三不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范进中举后:搬到了城里,有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子;这时他的老丈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变,一口一个贤婿老爷,还夸他相貌佳,才学高。


这就是中举前后的差别,连旁人都会对你多几分敬畏。我想在古代,范进中举前的家中情况,也是很多寒门子弟的真实写照。这时只有做官这条路让你走,走上之后便可平步青云,再不复往日寒酸,能提高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

有一句话是“寒门多出贵子“,我觉得这是有迹可循的,寒门子弟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在穷困潦倒和舒适安逸之中,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做官是最快,也是最好的途径。

也有的是为了当官后,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甚至不惜花钱买官。因为当了官后,贪来的钱财只会更多,能让自己享尽荣华富贵。

当然,也有一心为国为天下的,《近思录·为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起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被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到了,我顿感心中热血澎拜,有了一腔报国之情。连我一个在如今这么富强民主的社会普通学生都能有这个感悟,更何况那些生活在被压迫的封建社会忧国忧民的那些古人?


在古代,为了报效祖国而去当官的人,从来不是少数。比如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林,去朝廷当官,为的就是收复中原,平定战乱。他的心里装着黎民苍生,这样的贤者,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

像李白,杜甫等人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也是唐朝官员,那他们的才华只局限于写诗吗?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诗词中背后蕴含的意义,那些为百姓打抱不平以及讽刺当时的徭役赋税繁重。

他们的写的不仅仅是诗词,更是对百姓的同情,对苍生的怜悯,他们诗词中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细细挖掘。

另外,古代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中的忠孝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因为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所以忠君报国。

建功立业是大多数读书人追求的目标,而只有做了官才能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是以好多人就把做官当成自己报国的第一步,这也是古人热衷做官的其中一个原因。

《孟子·尽心上》曾写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有不少人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而去做官,这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很多人都以这个为理想,才选择居庙堂之高。


人们热衷于做官,自古以来,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一句话叫“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都想站得更高一点,但是像古代那些花钱买官,做官之后又趁机中饱私囊,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这种不良风气,是绝不允许其蔓延的。



~

古代有一项娱乐活动为何深受人们喜爱,竟能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时期...
答:可以说因为战乱的原因让这项军事素养渐渐平民化,以至于在古代形成这种人人都会射箭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很多的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现象,部队的士兵自然不用说,他们都熟练掌握这项技能,而文人们也喜欢用这样一项技能来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不要说在一些烟花场所经常用这项活动来娱乐大家。那在古代的时候...

古代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创造神话故事?现代人还有没有?
答:解释自然现象: 在古代,人们缺乏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自然现象的原因。因此,他们创造了神灵来解释雷电、风暴、地震等自然现象,将其视为神的力量。建立社会秩序: 通过崇拜神灵,古人试图通过道德和伦理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他们认为,违背神的旨意会招致不幸,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遵循道德规范。安慰和希望: 面对...

古人都喜欢做官,除了光耀门楣还有什么原因?
答:因此古人大部分都是喜欢做官的,况且当时做官是地位最高的,正所谓“士农工商”,我们可以看出来“士”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古人们有条件的都是想要做官,那个时候的商人其实地位还是很低的,虽然也是比较有钱,当时地位比较低,并没有像我们现代的人一样,商人能够收到别人的尊重...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答:第四,古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把一年中最好吃的东西都集中到了过年前后,春节期间家里多饮食丰裕,人们吃得好、玩得好,菜肴饭食饱满,油水足、营养好、身体健康,而且心情也佳,岂不是非常合适结婚和 *** 吗?第五,春节前后的气候也是非常合适结婚和行房的,没有了严冬的寒冷,也还不到夏日...

为什么古代的人喜欢吃花?
答: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以花为食”的饮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人与自然的接触中,用自己的味蕾在探索哪些食物既有着宜人的味道又可以食用的同时,带着芬芳味道的鲜花无意间触发了他们的味蕾,由此以花为食逐渐进入了先民的视野并成为他们饮食中不...

西周最大最重青铜圆鼎展出,古代人为何喜欢使用青铜器?
答:并不是所有的古代人都是可以用青铜器的。当时能使用到青铜器的人们都不是一般的贵族。青铜器是王者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当时的青铜被提炼出来后,颜色都非常的闪耀,所以当时的人们应该都会喜欢青铜器。青铜器的提炼非常的难,在尧舜禹那个时代下,人们对于青铜器的提炼技术是相当的艰难,最初...

为啥古代的女人都那么喜欢生孩子?
答:古代的女人不是很喜欢生孩子,而是避孕措施没有,所以她们是被迫生孩子,而不是主动的喜欢。再加上那时候人的思想跟现在不一样,以前的人是孩子越多越好,只要能把他们养大就好。1现在的女人还是很幸福的,医学越来越发达,避孕措施也越来越先进,这样的话,就不用像以前的女人那样一直生孩子,以前的...

为什么古代的人们非常喜欢吃牛肉,宰杀牛不是犯法的吗?
答:正因为牛肉在古代是最高端、最珍贵的食材,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资格吃,所以吃牛肉才变成了一件很稀有的事,越不容易吃,就越想吃。古时候以小农经济为主,除了人以外牛就是最宝贵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源了,一旦没有了牛就无法耕地,就无法种植和生产粮食。所以家家户户都把牛看的比命还重,甚至有...

包含超高冶炼工艺,为何古时的青铜器深受上流社会钟爱?
答:1.青铜器在当时算是先进的技术 青铜器在当时算得上是很先进的技术,而且产量也不多,只有尊贵的人才能用这样先进的东西。从古至今都是,先进的发明一般都是上流人士才使用的。而且古代封建社会为了阶级巩固,贵族用的东西更不可能流到民间去。上流社会喜欢青铜器大概也有这层原因,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尊贵...

为什么围棋从古至今,都容易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答:每一颗棋子都是平等的,谁都没有特权一下走两步,就像人生一样,只能是脚踏实地,每次只能迈一步。每走一步都要精心设计,谋定而后行,因为落子无悔。人生难道不是这样吗?走错了步伐如同覆水难收。围棋中的博弈就如同人生中的博弈。游戏规则相同,则下棋的人的实力决定胜负。下棋的人谋略相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