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政策的反垄断政策措施

作者&投稿:长沙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是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方面来进行的。
1. 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措施
由于导致市场垄断的最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因此,政府干预市场结构,抑制垄断弊病的相应措施是:
1) 降低买方集中度或制止集中度上升
2) 降低进入障碍或制止其上升
3) 降低产品差别化程度
2. 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措施
在国外,抑制垄断更常用的手段是干预市场行为。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内容包括:干预企业定价方式;干预企业非价格竞争的程度;反对压制竞争对手的行为等。具体地说,其措施包括:
1)禁止妨碍正常交易的契约与合谋
2)禁止对不同销售对象实行价格歧视
3)禁止签订排他性交易协议
4)禁止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争夺市场,压制竞争对手
5)禁止采取不公正的竞争方法以及欺诈性行为来垄断市场
6)禁止企图垄断的联合



应对垄断,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反垄断?~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国现在国企大概占整个国民经济的45%左右,很多行业都是绝对性垄断,垄断有垄断的好处,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对平民百姓来讲,坏处就很多。
一般要反垄断,有:
首先,立法反垄断,引进新兴行业和竞争力了,包括中国内的新生行业和国外高新技术行业,引入竞争,自然会降低垄断。
其次是限制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和领导工资上限,同时加大垄断行业的税收,比如银行的暴利税,这也是降低垄断的方法。
最后,一般就是发改委的提名调查,比如调查电信的网速和价格问题,也会带来垄断行业的自我完善。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律体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订反托拉斯法(即反垄断法)的国家之一,其反托拉斯法律体系主要由成文法、判例,以及主管部门(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所发布的各种政策指南构成。其成文法主要有1890年制订的《谢尔曼法》和1914年制订的《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谢尔曼法》共8条,无专门阐释其立法目的的条款,其主要条款只有两条:即第1条禁止的是合谋损害竞争的行为,第2条禁止的是垄断企业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竞争的行为。该法同时授予司法部在反托拉斯领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克莱顿法》的主要条款有3条,即第2条禁止价格歧视,第3条禁止排他性交易和搭售的规定,以及第7条关于控制企业合并和设立合营企业的规定。《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主要条款有两条,即第5条禁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第12条禁止虚假广告。该法还专门设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这个独立于政府的反托拉斯执法机构。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法院的判例在其反托拉斯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成文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简洁,因此,法院必须结合具体案件对成文法的有关条款进行解释。如《谢尔曼法》的第1条在实践中根本无法执行,因为任何契约都具有限制当事人或第三人从事交易的效果。因此,如果“严格执法”,势必禁止一切商业交易活动。为此,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创造出“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来区别具体的合谋或协商行为是否违法。其次,法院对被诉者的行为是否违法具有最终认定权。即使是司法部与被指控者进行和解所达成的“协议判决”也必须得到法院批准,由法院发布“同意令”才能终止诉讼程序。由于法院的特殊地位,其判决对政府的反托拉斯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有重大的影响。除了成文法和判例外,反托拉斯当局还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南。 如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分别于1992年、1995年、2000年联合发布了《横向合并指南》、《知识产权转让反托拉斯指南》、《国际经营中反托拉斯执行指南》,《竞争者之间合谋的反托拉斯指南》等。这些指南虽不具有法律效力,对法院的审批活动也不具有约束力,同时“不能排除反托拉斯执法中的判决和自由裁量权”,但却充分表明了政府的政策取向,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律对世界各国的反垄断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所确定的反垄断法所规范的3类行为——合谋损害竞争的行为、垄断企业利用优势力量损害竞争的行为,以及企业合并(兼并)行为,已为各国和国际组织反垄断立法所采纳。百年来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演变在百余年的反托拉斯进程中,美国社会已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即认为政府应当依其职权、采取措施来防止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因为无论何种原因所产生的垄断者都可能利用其优越的市场地位,实施限制产量、抬高价格、设置进入壁垒等反竞争行为来获取垄断利润,从而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与创新,损害消费者福利。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微观经济政策,反托拉斯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制定和实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1)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2)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对政府在社会经济政策中扮演的角色持迥然不同的立场。持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强调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反对扩大政府权力,反对政府对经济干预;持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民主党则主张“大政府”,强调运用政府权力来消除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因此,不同党派的总统上台执政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3)关于垄断和竞争的经济学理论。在本质上,反托拉斯政策调整的是经济现象,反托拉斯法体现的是经济学和法律的交叉。因此,当与市场竞争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有新的发展时,反托拉斯政策也会出现一定的转变。尤其是二战后,随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其两大流派——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曾先后成为美国反托拉斯经济分析的主流经济学,美国的反托拉斯政策也随之经历了严厉和自由放任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下,政府的反托拉斯政策偏向于积极。从总体上看,自1890年以来,美国的反托拉斯政策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期:1.1890~1914年:反托拉斯政策的“宽松期”。在此期间的5位总统中,有4位是共和党人。政府执行的是消极、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活动放手不管,任由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各种垄断自由发展。在1887~1903年间,美国还出现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浪潮。2.1915~1936年:反托拉斯政策的“休眠期”。一战爆发后,美国参战并全面启动了战时经济管制计划,联邦政府停止了所有的反托拉斯活动。一战结束后,政府的反托拉斯活动并未得到有效的恢复。从1915年到1930年中期,不但政府对反托拉斯执法不积极,法院也对企业界相当宽容。1922~1929年间,政府几乎没有实施什么反托拉斯执法活动。1920~1930年期间,美国还出现了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1933年上台的民主党的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政策,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宣布暂停实施反托拉斯法。3.1936~1972年:反托拉斯政策的严厉期。从1936年至二战前,“新政”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罗斯福政府认为复苏经济的关键是竞争,因此转变立场并实施了积极的反托拉斯政策。索卡尼—旺科姆石油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等一些大企业因其市场份额过大而被政府起诉,并被判决败诉。二战中后期美国参战后,政府基本暂停了反托拉斯活动。二战后,一方面是强调政治和经济权力分散化的“民粹主义”在美国盛行起来;另一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起,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开始形成,哈佛学派所建立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即“结构—行为—绩效”模式(SCP三段论式)对反托拉斯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学派提出的实施严厉的反托拉斯政策的观点得到立法和行政当局的认同。政府的执法行为非常严厉,尤其是在炼铝、屠宰、卷烟和石油等行业。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的反托拉斯案件比前10年增加了两倍,而且原告反托拉斯局的胜诉率相当高。该时期也被称为反托拉斯的“黄金时期”。4.1973~1991年:反托拉斯政策的“效率主义时代”。在该时期,产业组织理论中新兴的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得到了政府采纳。该学派主张政府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应当以对经济效率是否有促进作用来认定企业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反托拉斯法,产业集中、合并、协议限制等这些在五六十年代被严格限制的商业活动都应以效率来重新评价。为此,政府主要以效率原则来制定政策,如1982年的《合并指南》。同时,政府大大减少了执法活动,执法的对象也主要限于核心的卡特尔行为,以及直接竞争者之间一些规模较大的合并和联营等,针对垄断行为所展开的执法活动则几乎完全停止。里根和老布什时期的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因此被喻为是个“摆设”。5.1992~至今:反托拉斯政策的“适度激进”期。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统一的全球市场逐步形成,信息技术产业得到高速发展,跨国限制竞争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为此,90年代的民主党克林顿政府实施了“适度激进”的反托拉斯政策。在政策取向上,政府更加注意维护公平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重视“创新竞争”和知识产权的作用;在对外政策上,政府一方面鼓励本国企业合并,另一方面则扩大反托拉斯法的域外效力,积极打击国际卡特尔。2001年小布什就任新一届总统后, 也基本继承了这些政策。启示通过上述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益的启示:首先,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反垄断法。因为我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制定反垄断法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要更加重视反垄断政策的功能和作用。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很简单,但反垄断政策却是丰富多彩的,它必须根据经济环境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第三,对反垄断法要有正确的定位。该法的价值目标是单一的,即通过保护有效竞争来促进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我们不应当赋予反垄断法以解决分配正义和促进政治民主等任务,不能指望该法能解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第四,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点,要积极吸收一些有益的制度,如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制度。最后,在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时不宜完全照搬国外的一些制度和经验,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环境。同时要加快对政府管制的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消除“行政垄断”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环境。

垄断和反垄断的定义,以及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答: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反垄断政策是最早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分为促进竞争并抑制垄断的政策和规范竞争的政策两类。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是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方面来进行的。1.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措施 由于导致市场垄断的最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因此,...

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措施:(1)降低卖方集中度或制止集中度上升;(2)降低进入障碍或制止其上升;(3)降低产品差别化程度。2、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措施:(1)禁止妨碍正常交易的契约与合谋;(2)禁止对不同销售对象实行价格歧视;(3)禁止签订排...

反垄断的政策
答:反垄断政策是最早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分为促进竞争并抑制垄断的政策和规范竞争的政策两类。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是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方面来进行的。 由于导致市场垄断的最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因此,政府干预市场结构,抑制垄断弊病的相应措施是:1)降低买方集中...

试述垄断的经济危害及政府反垄断的主要措施
答:行政垄断更成为深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阻碍 2、垄断行业天然带来暴利,造成垄断行业高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3、垄断行业特别是行政垄断行业排斥竞争,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低效率,并且严重损害资源优化配置。发达国家的政府也把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级"反垄断...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之一呵。

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措施有哪些?(越详细越好)
答:政策目标的重心是谋求国家战略利益,让本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而不再是着重保护本国消费者和其他生产者的利益。同时,政府运用反垄断政策的措施更加灵活。尽管反垄断政策的具体措施仍没有超出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但重要的变化在于政府遵循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的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灵活地运用...

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制裁措施哪三种?
答:经营者集中是指以下三种情形: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国际上反垄断法通常包括三大制度,即: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充分...

为什么说垄断会降低效率,反垄断有哪些措施?
答:垄断者具有市场控制力, 可以决定或者影响市场价格, 从而使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接近, 来最大化利润. 垄断下的市场均衡状态偏离完全竞争平衡 (完全竞争是效率最高的均衡状态), 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减少, 所以降低了社会的总效率.反垄断措施有很多, 主要就是通过限制大公司合并和限制垄断行业的市场...

垄断的分类及政府对不同性质垄断的政策
答:5.依市场结构划分 依据市场结构的情况,可以将经济性垄断分为独占垄断、寡头垄断和联合垄断。--- 政府反垄断政策措施: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是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方面来进行的。1. 政府干预市场结构的措施 由于导致市场垄断的最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因此,政府干预市场结...

垄断的应对措施
答:确立反垄断基本原则(1)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国家应在除军事与国家安全等关系重大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之外的所有生产与服务领域,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全面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使行政垄断在竞争中消除,社会整体的管理、技术、质量与效益基于公平竞争得到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亦...

各国主要从哪些方面反垄断,有哪些反垄断措施?
答:垄断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行业门槛较高、技术要求高且比较成熟的行业中,形成垄断后,行业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寡头企业可能会有操纵市场价格的能力,导致市场失衡,消费者利益无法受到保护。其实最主要的反垄断措施主要来源于政府干预,例如鼓励新的企业进入、为小规模企业提供技术资金等援助、政府组织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