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御卿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塔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之御

1.解释下列变红的字词

①策驷马: 用鞭子打

②甚自得也: 十分,非常

③夫自抑损: 谦逊,抑制

④晏子怪而问之: 感到奇怪

⑤夫问其故: 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

⑥今子长八尺: 如今你身高八尺

荐:推荐

2.选择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其妻请去(C)

A.前往 B.除去 C.离开 D.过去

②御以实对 ( C )

A.正确 B.对证 C.回答 D.队列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 错 )

②“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句中的“窥”音ku ,意思是缝隙。(错,是偷看的意思)

③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错)

④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错)

⑤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

②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不久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与他离婚。

5 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 知错能改、从善如流 的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与人为善 和 懂得发现人的优点 的高尚品格。

6.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

答:我认为车夫最值得学习,因为他知错而能改,一个人才能进步,文中憨态可爱的车夫,听从了妻子善意的批评,知错改错,由原来的盲目,洋洋自得而变得谦逊,博得了晏子的赏识,从而改变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

全文翻译这里有:

/view/1400445

2. 折箭文言文答案

原文

阿柴有子二十人。病笃,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利延不能折。阿柴喻之曰:“汝曹知之乎?孤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同心,社稷可固。”言毕而卒。

译文

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他将要病逝时,命令他所有的儿子每个人贡献一支箭。拿出一支箭给他的弟弟慕利延,让他折断这支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柴又拿十九支箭让慕利延折断它们。慕利延不能把箭折断。阿柴告诉他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折断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说完后他就死了。

注释

1.吐谷浑:我国古代吐谷浑部落的首领

2.授 :交给,给予。

3.喻:告诉。

4.奉:给。

5.汝曹:你们。汝:你

6.摧:折。

7.戮力:尽力。戮,lù。

8.社稷:jì,国家。

9使:让。

启示:

后人用“阿柴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聚集在一起,要想折断它们就困难了。

阐发与应用

⒈ 团结就是力量。阿柴教育儿子们他死后要协力同心,使国家稳固。这本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他用既形象又极实在的说法说明了。我国古话有“众志成城”,意为只要团结一致,就能筑起牢不可破的城墙。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社稷”原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与谷神。在古人看来,人类如果没有土地,就无立足之处;没有稷(jì,五谷),便无法生存,因此要按时祭土地神和稷神。以后便做国家的代称。上文“社稷可固”,意为国家可巩固。

3. 人称复数。在文言文中人称代词一般无单复数之分,但有时也用“等”、“曹”、“属”等表示复数。如上文“汝等”、“汝曹”,均指你们。

3. 文言文阅读:应孟明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4.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

折御卿文言文阅读
答:在文言文中人称代词一般无单复数之分,但有时也用“等”、“曹”、“属”等表示复数。如上文“汝等”、“汝曹”,均指你们。 3. 文言文阅读:应孟明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

宋史折御卿文言文阅读
答:方二帝迁居五国城,皓在云中密遣人奏书,以桃、梨、粟、面献,二帝始知帝。 2. 文言文阅读 宋史·何继筠传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

宋史折御卿传文言文
答:1. 文言文翻译《宋史·崔彦进传》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 王黼、朱勉皆欲婚之,力辞。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

折御卿文言文翻译
答:一旦发布檄文、捷报类布告,都由杨大眼口授,可是竟然不认识太多的字。 4. 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沈括 沈括传【原文】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

折御卿文言文
答:1. 折箭文言文答案 原文 阿柴有子二十人。病笃,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利延不能折。阿柴喻之曰:“汝曹知之乎?孤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同心,社稷可固。”言毕而卒。 译文 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他将要病逝时,命令他所有的儿子每个人贡献一支箭。拿出...

文言文和古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作者陶渊明
答:温从容谓君曰:“人不 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茍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 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桓温与庾翼友善文言文
答:3.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

罗含文言文
答:1. 文言文和古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作者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马。祖父揖, 元康中为庐陵太守。 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 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 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 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