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大狐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冲刺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

  七(上)文言文阅读: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⒈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则或千或百( )

  ⒉翻译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

  ⒊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从小善于_________周围_________的事物,并且富于_________而体味到的________________。

  ⒋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

  ⒌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这三则主要从 方面来谈儒家的做人标准。

  2、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 、 。

  3、解释加点的词:

  日( )省( )忠( )信( )

  传( )贤( )齐( )内( )

  4、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正如孔子所说:

  5、我们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要以孔子的话为准绳。

  6、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7、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词: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不成人之恶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处( )美( )是( )虽(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 。

  4、当今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但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孔子的话为准绳。

  5、翻译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成人之美?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为政》)

  子曰: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①说:yue 通悦; ②愠:yu;恼恨 ③罔:wang迷惑

  ④殆dai疑惑 ⑤识:zhi记

  1、解释加点的词:厌( ) 诲( )

  2、找出其中的三个成语 、 、 。

  3、表示学习态度的有:

  表示学习方法的有 。

  4、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寒雪日内集( ) 公欣然曰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3、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七(下)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世隶耕 ( ) ○2未尝识书具( )

  ○3或以钱币乞之 ( ) ○4收族为意 ( )

  ○5宾客其父( ) ○6令作诗 ( )

  2、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5、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译句: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短 文 两 篇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二)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 ) 尻( )尾

  2、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目似瞑 ( ) (2)意暇甚 ( )

  (3)屠自后断其股( ) (4)乃悟前狼假寐 ( )

  (5)缀行甚远( ) (6)两狼之并驱如故( )

  (7)一狼乃从( ) (8)屠大窘 ( )

  3、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下列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

上海中考文言文整理
答:2. 上海市中考课内文言文历年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一般考课内的哪几篇文言文,课文
答:③《过零丁洋》(文天祥)④《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⑤《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二.1.《小石潭记》(柳宗元)2.《岳阳楼记》(范仲淹)3.《醉翁亭记》(欧阳修)4.《满井游记》(袁宏道)5.诗五首:①《饮酒(其五)》(陶渊明)②《行路难(其一)》(李白)③《茅屋为秋风所...

嗜食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1)告诉(2)往,到(到……去)(3)离开(4)通“嘱”,嘱咐(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小题2:A 小题3:(1)郡守大怒得更加厉害,吐出几升黑血就痊愈了。(2)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柏树枝叶的影子。(3)一个国家,内无法家...

中考试题--富贵不能滛文言文
答:1. 广东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有哪些(2013) 按教育部制定的7-9年级新课程标准,以下21篇是必考的。1 《论语》十二则 2 曹刿论战 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6 《列子》一则...

文言文的几种阅读方法
答:文言文阅读6-15分总是得分稀疏? 方法小贴士: 1.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2.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怎么复习
答: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怎么复习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匿名用户 2015-06-02 展开全部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难竹[5],至此,林林亩亩[6]。竹,丈始枝[7];笋,丈犹箨[8];竹粉生于节,笋梢...

全国卷2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答:3.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

陕西中考语文考课内文言文吗
答:肯定要考的,这是中考三大板块中的第二大板块,阅读能力考查中的文言文阅读 它在《中考说明》上的考试范围说明里面已经出现了N年了,它是必考题型之一!它在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能最高达到20分左右 呵呵,这位童鞋还得努力呀!

中考语文卷子文言文考课本上的文言文大题吗
答:考的。 一般是课内+课外。 很多课外语段的考查内容是与课内所学有关的,如课内学到的某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你可以做些课外语段练习题,培养下语感。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

初中文言文重考点
答: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文言文的材料虽然来自课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如文言实词的考查均在课本中出现过,虚词的考查也规定了一定的数量。 所以可以这么说,要做好中考文言文阅读并不难,只要我们学生能对课内的文言文有了较好的掌握,有迁移能力,那么,就可以说,中考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