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战略重点 推进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

作者&投稿:扈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是加强我国东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的石油勘探,重点加强老油区的勘查工作,力争在新层系和地区取得新的发现,增加石油探明储量,保持合理的石油自给率,实现石油储量和产量稳中有升。第二,要大力加强中西部和海域天然气勘探,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改变整个能源结构。第三,积极探索青藏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务实地开展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勘探。第四,加强油气基础勘查工作,为油气资源勘探发展提供支撑。第五,加强低品位难动用探明储量的开发,增加探明储量的利用率。通过以上几方面工作,实现我国石油的供应稳中有升、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开拓油气勘探新区、新领域。

5.4.1 加强东部、中西部和近海石油勘探

东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为我国三大油区,其中的Ⅰ类盆地为石油的主要聚集盆地。通过东部深化勘探、中西部加速勘探、近海海域扩展勘探,保障石油探明储量的稳定增长,为石油产量稳中有升提供储量基础。

5.4.1.1 深化东部勘探

东部地区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率已经超过57%,但待探明石油资源有140亿吨,仍很丰富。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每年平均3亿~4亿吨左右,仍然是我国石油增储上产的主要地区,预测还可以稳定增储上产5~10年以上。但勘探的主要目标已经由构造圈闭为主向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转变,由中浅层向深层转变。

富油凹陷及周缘的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深化东部勘探的主体。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性强,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加强储层预测,指导油气勘探。

深层石油资源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其中新区块、新层系和新领域是勘探的主要目标。要加强深层油气成藏基本石油地质规律研究,争取在5年内取得勘探突破。

5.4.1.2 发展中西部石油勘探

中西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待探明石油资源为197.00亿吨,占我国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的40%。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都处于中低勘探程度,待探明石油资源丰富,还有找到大中型油田的资源基础。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处于上升阶段。

这些盆地近几年的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塔北隆起大型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的新进展推动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石油勘探,准噶尔盆地腹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石油勘探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田。

在勘探实践中,总结出了克拉通叠合盆地大型古隆起及古斜坡带石油成藏基本规律,大型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等地质新认识。

为保持中西部石油勘探的良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各类型油藏成藏规律研究,使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3亿吨左右,10年内实现石油战略接替。

5.4.1.3 加快近海海域石油勘探

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丰富,探明程度低,勘探前景广阔,具备增储上产的资源基础。经过多年勘探,对盆地石油成藏规律的认识较为深入。近几年的勘探势头良好,储量保持上升态势。应进一步加大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勘探力度,保证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1.5亿吨以上,用5~8年时间实现年产4000.00万吨以上。

5.4.1.4 三大油区的Ⅰ类盆地是主要勘探领域

东部、中西部和海域三大油区待探明石油资源丰富,具有稳定发展石油勘探的资源基础。其中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陆上)石油地质资源尽管探明程度分别达到了64.9%和61.1%,处于中高勘探程度,近几年新发现资源中低品位石油资源比例增加,但待探明石油资源仍较丰富;渤海海域、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33.1%、16.1%和37.4%,勘探程度低,还有发现大中型油田的潜力。

三大油区的Ⅰ类大中型含油气盆地中,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338.48亿吨,是三大油区的资源主体,是深化东部勘探,加快西部和海域勘探,确保石油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领域。

5.4.2 加快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气勘探

我国近海和陆地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为29.18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8.42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两大气区。

5.4.2.1 大力发展中西部

中西部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为16.96万亿立方米,占我国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的58.1%。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柴达木盆地都处于中低勘探程度,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丰富,还有找到大中型天然气田的资源基础。目前天然气探明储量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勘探前景好。

中西部近几年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突破,为西气东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噶尔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天然气田。

为保持中西部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前陆盆地、古生代地层岩性天然气勘探研究,确保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

5.4.2.2 加强近海海域

近海海域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7.65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为6.2%,其中东海、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占近海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的76%。

东海、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近几年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为海气上岸提供了初步的资源基础。

围绕海气上岸的目标,加强近海主要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近期重点勘探目标为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同时加强东海盆地的天然气地质研究,保障近海海域的后备天然气资源供应,开拓近海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新的增长点。

5.4.2.3 两大气区的Ⅰ类盆地是主要勘探领域

大力发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为Ⅰ类大中型含油气盆地。Ⅰ类盆地天然气的总体探明程度都很低,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探明程度分别为10%、29%和39%,其他Ⅰ类盆地天然气探明程度也在15%左右,勘探潜力很大。

通过大力加强中西部和近海的天然气勘探,提高天然气探明程度和供应能力,使年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逐年增加。

以中西部和近海两大气区为依托,以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天然气运输网络建设为主线,系统规划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储存及综合利用,促进天然气上下游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能够稳定供应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5.4.3 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调查评价

5.4.3.1 加强油气公益性、基础性调查评价

以Ⅳ类盆地为主要目标,开展区域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加强油气基础地质研究。这次共评价Ⅳ类盆地81个,其中青藏地区19个,有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108.90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3.70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比较可观,有望成为我国油气的接替区。这些盆地的石油地质研究程度很低,绝大多数盆地没有进行钻探工作。

其中海域深水的勘探技术还没有突破,建议国家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深水勘探开发装备和勘探开发技术,首先在南海深水区实施油气勘探作业,推动深水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5.4.3.2 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

在目前已经进行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本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进一步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选择陆地新区和海域深水以及石油公司未登记的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资源调查评价。

5.4.3.3 实施科探井工程

西藏的羌塘盆地、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高,需要系统的实物工作量解决基本认识问题,应实施科学探索井工程。通过科学探索井,系统获得这类盆地和地区的石油地质资料,落实青藏地区含油气前景和油气资源潜力,进一步探索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资源前景,回答南方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和规律等关键问题。

5.4.3.4 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

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和综合集成,加快地质图文资料数字化步伐,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5.4.4 推动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勘探

南海南部海域诸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周边国家借助跨国石油公司的力量,已经对8个主要盆地形成事实开发,每年的产能近8000万吨油当量,并呈现快速向我国传统疆域蔓延的趋势。因此,建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针对周边国家已开发区、周边国家拟招投标区和深水空白区3种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对策。在周边国家已开发地区以技术服务和劳务合作为主;在周边国家拟招投标的地区,主张主权,采取合作方式,实行共同开发;在深水空白区坚持独立开发作业。



中国地理: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开发状况,说说我国能源工业的战略布局策略。谢谢~

新疆能源从“替补”走向“主力”  长期以来,辽阔的东部油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力军”,资源储量丰富的新疆扮演了战略接替区的角色。在如今东部油田产量逐年递减、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5%的情况下,新疆成为政府和石油企业关注的焦点,加快勘探开发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能源领域的资金流向、高层动态等信号显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重心”已开始加速西移,这意味着在我国能源建设“梯队”中新疆正逐渐从“替补”位置转移到“主力”位置。  6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新疆考察时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管理层一致认为,加快新疆能源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今后几年要将新疆建设成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基地,以改善国内油气资源供应短缺的问题。  油气储量丰富  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及吐哈三大盆地共蕴藏着209亿吨石油资源和10.8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分别占全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25.5%和27.9%,被地质学家视为我国油气勘探潜力最大的省区。  2004年新疆原油产量为2260万吨,销售收入405亿元,实现利润195亿元,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自1990年以来,新疆原油产量年均增加111万吨,增长幅度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按照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初步规划,2010年新疆原油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天然气达180亿立方米,合计油气当量为4400万吨,加上通过输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2000万吨原油,新疆可成为中国第一油气大区。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预测石油资源量10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8.39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度仅为8%,天然气探明度不足10%。根据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初步数据,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三和第一。  2005年,整个塔里木盆地原油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盆地内已探明的国内最大的整装高压高产天然气田——克拉2气田三级天然气储量达到1.4万亿立方米,在其稳产期内可年供天然气107亿立方米,为西气东输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表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将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56万平方公里处处有油、处处有气。  勘探节奏加快  曾培炎在“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座谈会”上说,目前新疆资源探明程度尚处于早期,要组织精兵强将加大勘探力度。同时,新疆地质条件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希望企业在找油理论和勘探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为尽快实现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近年来均加大了对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力度。近期出台的本年度投资计划显示,2005年两大集团将投资208.5亿元用于新疆油气上游勘探开采。其中,中国石油为142亿元。2006至2008年,中国石油在勘探方面的投资额总计400亿元,平均每年约133亿元。  中国石化在新疆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已从1999年的14.8亿元增加到去年的67亿元,今年的投资规模将与去年持平。  塔里木盆地是两大集团勘探开发的重点。中石化总经理陈同海说,集团不断加大塔里木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既是为国家争取更多的油气资源,也是企业自身结构调整、进入上游领域的需要。在该公司塔河油田开钻的塔深1井,设计井深8000多米,创造了中国陆上钻井的最深纪录。  能源输出提速  曾培炎提出,新疆油气开发要加强综合规划,对资源勘探、能源运输和石油天然气加工进行统筹考虑,合理规划管道、铁路、公路、电网等多种运输方式,建立健全能源综合运输网络。  事实上,以多种运输方式输出新疆油气能源近两年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截至6月底,4000多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已将2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塔里木盆地送到了上海白鹤镇,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随着塔里木油田公司一系列天然气田的重大发现,西气东输稳定供气30年的资源基础已经得到落实。  6月17日凌晨,西气东输的配套项目——上海漕泾燃机工程竣工,这是第一个利用燃气机组并网发电的项目,标志着上海首次利用“西气”缓解本市电力缺口。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了8个月完成,意在使“西气”能在上海今夏用电高峰阶段“助一臂之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当前有关部门要增加投入,尽快探明一批天然气储量,与进口邻国天然气相结合,在条件成熟时部署第二条西气东输大动脉。这是此前“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的传闻首次得到证实。  今年3月底,国家另一个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新疆哈密段也开始动工,2006年将全线贯通。规划中的新疆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全长1500多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全长1800多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800-1000万吨。  建成后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将把新疆、甘肃和西南地区的输油管道及石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庞大的能源传输网络,并可释放2000多万吨的铁路运力,减少转运环节,实现资源和市场的有效对接,使西北地区石油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开出185亿美元的“天价”竞购美国第8大石油公司——优尼克公司,立刻引起了国际能源界的极大关注。这表明在石油需求出现指数级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不得不在委内瑞拉、苏丹、伊朗、秘鲁甚至美国积极运作大型油气收购项目。另一方面,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立足国内油气资源开发无疑是确保能源供应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种种迹象显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强劲的投资势头正为新疆新一轮油气开发热潮奏响“序曲”。

在目前已经进行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本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进一步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选择陆地新区和海域深水以及石油公司未登记的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资源勘查。同时,要针对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资源特点,选择重点地区和盆地,将其纳入战略选区的范畴,促进其勘探开发利用。

中国油气勘探现状与对策
答:按现在全世界每年消费油30亿t和气2万多亿m3分析,至少到2040年以前,油气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优质能源。因此在我国陆上960万km2和海上近300万km2的广大领域内,应进一步加强勘探挖掘油气的潜力,增加后备储量,其发展方向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参与国外合作”,立足国内,积极参与国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竞争,...

非常规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选区与评价
答:(一)非常规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 1.全国煤层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 选择主要含煤盆地和盆地群,结合地区性需求,开展重点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中西部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华北重点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与开发前期评价,东北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南方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落实我国重点地区煤层...

中国石油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及发展战略
答:我国煤层气开发应采取新区与老区相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首先在资源条件好、勘探程度较高的鄂尔多斯和沁水盆地,进行补充勘探,集中力量开发,使煤层气生产能力在近期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在开发利用方面形成突破。 根据目前我国煤层气发展速度及政策导向等预测,我国煤层气产量将经过缓慢、快速和稳定三个阶段的增长,预计...

油气田勘探阶段任务是什么?
答:一、区域勘探阶段 区域勘探是在一个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的最初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从区域(盆地、坳陷、凹陷)出发,进行整体调查,了解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概况,查明生、储油条件,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评价含油气远景,进行油气资源量估算,准备好油气钻探的有利构造。区域勘探大阶段内部还可以划分为...

重大突破和进展
答: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首次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我国深水勘探的重大突破。在我国东部松辽、渤海湾两大主力油区及外围的新领域、新层系获得了新的突破和重要进展。在我国西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新的含油气目标区。煤层气示范工程获得成功,推动了全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进程...

我国油气地质勘探发展规律与资源潜力
答: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也有一笔不小的数量,首先是石油,我们的稠油、油矿及低渗透油层潜力存在,如准噶尔、松辽、二连、渤海湾、四川等盆地早就有发现,但是由于开发成本高,技术不过关,没有开发,稠油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也开发了一部分,其经济价值甚至高于正常原油。油页岩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炼制,其数量 ( 储量) ...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答:非常规油气特殊的形成机制与赋存状态,需要针对性的特色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油气单井产能是技术攻关的重点。国内、外长期针对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气、煤层气等的勘探开发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各展所能、相映成彰,推进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本节简要介绍地震叠前储层...

全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领域
答:该区认识程度低,是今后20年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前景区。 海上低勘探程度盆地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为11.22×108t,占总地质资源量的99.56%;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8653.75×108m3,占总地质资源量的93.37%。除了台西—台西南盆地有少量油气储量,其他盆地尚未有商业油气储量的发现。 此外,南海南部海域传统疆域内油气资源...

今后战略选区工作重点领域
答:如若能在未来妥善解决区域合作问题,并具备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则这一地区将有望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战略前景区。 加强海域低勘探程度区的基础地质和油气地质研究,优选潜力大的领域进行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重点是南、北黄海盆地、东海、南海地区北部的前古近系等领域和我国南海中南部传统疆域内发育的一...

勘探建议
答:设立专项基金,完善基础地质工作投入机制,整合一支精干的油气基础调查队伍,提供公益性服务;定期开展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积极开展油气战略选区工作,对新区、新领域进行调查评价,增加科探井等实物工作量投入,获取油气基础地质资料,为吸引国内外石油公司投资,进行商业性勘查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的勘探力度。在老区加强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