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的勘探历程 塔河油田就是塔里木油田吗

作者&投稿:弓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塔河油田发现于1997年。部署在奥陶系潜山的S46井于中下奥陶统5359.14~5504.00m井段中途测试获日产原油212.54m3,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揭开了塔河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序幕。

油田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南翼阿克库勒凸起,包括顺托果勒隆起的北部、哈拉哈塘凹陷东部及草湖凹陷西部(图4-12),即在阿克库勒凸起的背景上,北以轮台断裂为界,东、南、西以中奥陶统顶面6500m构造等深线所圈定的范围内具有大致相似成藏特点和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勘探价值的油气藏的统称(图4-13)。

图4-12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展布范围示意图

图4-13 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划分

目前,塔河油田包括“塔河油气工业勘探区块“和“跃进1号油气勘查区块”所确定的排他性范围,勘探总面积为6117.57km2

塔河地区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始于1985年。先后在白垩系、三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奥陶系获得工业油气流或高产油气流,发现了轮南、达里亚、阿克库勒、塔河等油气田。本区勘探程度极不均匀,到2007年底,塔河地区已完成15块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即艾协克、桑塔木、艾协克北、塔里木乡、牧场北、桑东、兰尕、艾丁、塔河南、于奇、阿克亚苏、于奇东、托甫台、西达里亚及艾丁北,叠加面积已达6927.82km2,一次覆盖面积达10445.38km2。除于奇中部地区及S58井区以外,均已实现三维地震勘探全覆盖。区内已完成钻井约900余口(其中CNPC钻井约20多口)。跃进1号区块只有1条二维测线经过,1口钻井。

西北油田分公司(西北石油局)自1978年进疆开展油气勘探工作以来,经历了“六五”至“十五”20余年的艰苦努力工作,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成果,1997年在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加深的基础上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大油田——塔河油田,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突破。

塔河油田的勘探与评价,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一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认识指导勘探实践、勘探实践带来理论认识的创新、同时再指导勘探实践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4.3.1.1 前期探索阶段(1978~1995年)

理论基础薄弱,认识不足,储层预测及储层改造技术不相适应,错过了及时发现、评价塔河大油田的机会。

西北油田分公司自1978年进疆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先后在喀什坳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开展了遥感、石油物探、钻探和盆地周边地质调查工作,先后钻探了喀1、喀2、麦参1等探井,但均未获得突破。80年代初转战塔北沙雅隆起,在跃参1号重力高上钻探了跃参1井,首次揭示了三叠系生油岩,为进一步认识塔北地质特征、开展油气普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后,将塔北作为取得突破的重点勘察地区,加强了地质综合研究工作。1984年雅克拉断凸上的沙参2井,实现了塔里木盆地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新一轮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为国家制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沙参2井获得突破后,油气勘探向整个沙雅隆起推进,部署在沙雅隆起上的一批探井如沙9、沙14、沙17、沙18、沙23等井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油气层,并且获不稳定的油气流,但由于对奥陶系油藏圈闭特征认识不足,储层预测及储层改造技术不相适应,错过了及时发现、评价塔河大油田的机会。同时,沙3井于前震旦系千枚岩顶部获得工业油气流,沙4井、沙5井、沙7井分别于侏罗系、白垩系获得工业油气流,沙22井、沙29井、沙32井在三叠系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一批中-小型油气田群。同时,部署在麦盖提斜坡的麦3井在石炭系灰岩中获高产油气流,发现了巴什托气田,部署在巴楚隆起上的巴参1井在石炭系获高产油气流发现了亚松迪气田。

4.3.1.2 油气重大突破阶段(1996~1997年)

基于前期勘探经验教训,经认真研究,选择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的艾协克1号、2号残丘作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勘探的突破口,部署了S46井和S48井。S46井于1996年8月28日开钻,1997年2月11日完钻,中途测试于中下奥陶统5359.14~5504.00m井段获日产原油212.54m3;S48井于1997年5月28日开钻,1997年10月20日完钻,该井于井深5363m进入中下奥陶统后发生放空和严重泥浆漏失,经测试获日产原油570m3、天然气15000m3的高产稳产油气流,从而实现了塔河奥陶系大油田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该井试采以来产量一直稳定,日产量保持在400t左右,成为塔里木日产量最高、稳产时间最长、累计产量最多的“王牌井”。它表明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很高的产能。

上述两口井的突破,特别是S48井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塔河油田的发现,并且拉开了寻找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序幕。

4.3.1.3 塔河油田扩大探明阶段(1998~2000年)

油气突破发现后的再实践,带来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指导了勘探部署。

沙46、沙48井获重大突破、塔河油田发现时,对油田规模、油藏类型等的认识还不清楚。在勘探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大型岩溶缝洞型圈闭叠合连片含油、不均匀富集的油藏特征。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是受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和不规则的形态。单个油气藏(缝洞单元)在空间上以不同方式叠加,形成叠合连片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征。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其主要依据是:

1)油气藏高度不受局部残丘圈闭的控制:不仅残丘圈闭含油,在相对低洼处也含油(沙64井获工业油气流,油气柱高度达250m以上);塔河油田奥陶系残丘圈闭幅度很小,只有20~50m,个别可达90~100m,但油气藏高度远大于残丘圈闭幅度,可达200~300m。例如,著名的S48井所在的艾协克2号构造残丘圈闭幅度仅55m,但油气藏高度达255m。同时,含油气范围也不受局部残丘圈闭的控制,塔河油田奥陶系残丘圈闭面积很小,一般仅几平方千米,油气藏面积远大于残丘圈闭面积。

2)油气藏受储集体发育程度的控制,储集体发育则含油,并由此形成油气藏;储集体不发育则不含油。因此,在同一残丘圈闭上高产稳产井与干井交叉分布、高产稳产井与非稳产井同时存在。例如,艾协克2号构造残丘圈闭上的T403井5405~5409m、5415~5428m、5434~5446m井段测井解释为一类储层,5405~5446m井段经酸压获170m3/d的高产油流;而其东1km处的TK420井未解释出一类储层,5408~5414m经酸压未获油气流;向东再1km处的TK455井5532~5539m测井解释为一类储层,5516~5540m井段经酸压获100m3/d的高产油流。可见油气分布不受残丘构造的控制,也不受层位的控制,而与储集体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4.3.1.4 塔河外围扩展及立体勘探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至今是塔河油田加快步伐向外围甩开部署、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多个新领域获得突破与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塔河油田纵横向油气勘探空间,形成了奥陶系鹰山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一间房组颗粒灰岩裂缝-溶蚀孔隙型储集体、良里塔格组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志留系砂岩、泥盆系东河砂岩、石炭系巴楚组底部砂泥岩互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及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二叠统火山岩、三叠系砂岩储层多层系、多领域含油的立体勘探格局,表明塔河油田立体勘探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形成探明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油气田。根据塔河油田多层系、多领域立体含油的勘探局面,提出了立体勘探、整体评价塔河油田的勘探思路。塔河油田平面上井控含油面积达到2800km2,三级储量合计达到16.2397×108t油当量,其中,探明储量7.5605×108t油当量(油6.5923×108t,气968.28×108m3),控制储量3.0612×108t油当量,预测储量5.6179×108t油当量。



发现与勘探历程~

(1)前期阶段———沙参2井古生界海相油气重大突破(1978~1984年)
1978年5月,原地质部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后改称西北石油局)。1983年5月,根据西北石油局做的二维地震新资料,在沙雅隆起雅克拉构造上部署了沙参2井,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本区地层层序,力争在古生界发现古潜山型油气田。沙参2井于1984年9月22日,只向下加深钻了28m,即钻至5391m处的奥陶系,油气龙呼啸喷出,试获日产原油1000m3,天然气200×104m3。
沙参2井在奥陶系喜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的首次重大突破,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继大庆及海上油气突破后的延续3个重要里程碑,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的帽子。
(2)塔北连获突破
为迅速扩大战果,原地矿部于1985年初集中一批精干队伍,到塔里木盆地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联合勘探。继而,在沙雅隆起3×104km2面积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构造和不同层位连获突破,发现10个油气田。
(3)1990~1997年塔河油田发现
1990年10月22日,在沙雅隆起艾协克构造钻探的S23井(位于塔河三区)于古生界下石炭统试获日产原油30.96m3和天然气3.18×104m3的高产油气流———这是塔河油田的第一口发现井。同时,于该井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中见多层良好油气显示,并见有原油外渗(累计厚度达100m)。于是决定进行测试,但因工艺技术不到位,只出了少量轻质原油(但1998年,又在本井奥陶系油气显示层进行酸压测试,获日产轻质油80t)。
1991年9月3日,在本区桑塔木构造上钻探的S29井(塔河一区)于三叠系获日产原油39.6m和天然气9.75×104m3的高产油气流———此为塔河油田的第二口发现井。由于勘探开始看好这个地区,认为油气前景乐观,1995年初加大本区勘探力度,部署了三维地震勘探。1996年初,根据新的三维地震成果,部署了S46井、S47井、S48井及评价井,这些井均在1997年于奥陶系及石炭系先后获高产油气流。其中,S46井(塔河三区)于1997年2月4日于中奥陶统首先出油,日产原油212.5m3和天然气14.2×104m3。值得一提的是S48井(塔河四区),只打穿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顶部古风化面7m就发生强烈井涌,被迫进行测试,获日产原油570m,天然气15×104t,该井在头三年累计产油50×104t,创造了国内古生界稳产高产的新纪录,号称“王牌井”。
至此确定,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古生界大油田———塔河油田(表6.1)。
表6.1 塔河油田基本参数表


续表


不是的。两个油田成立时间不同的。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组建于1989年4月,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公司。1997年,西北石油局按照“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原生油气田”的勘探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加大勘探力度,终于由西北石油局部署钻探的沙46井和沙48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宣告塔河油田诞生。

石油勘探历程
答:由于油质稠、产量低,当时未能发现高产富集区。直到1986年4月至5月在面1井、面4井先后获自喷高产油流后,在牛庄洼陷南坡先后发现了羊角沟油田、广利油田,勘探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仅八面河油田,至1986年底已探明含油面积17.6km2,石油地质储量为5380×104t,初步建成了年产原油100×104t的...

周口坳陷油气勘探历程
答:自1955年以来,先后有河南油田、华北石油地质局、石油物探局、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和江苏油田分公司在此开展过工作。相比而言,周口坳陷是华北南部地区勘探程度最高的一个地区,但经历了“三上三下”的曲折历程,概括来说可划分为4个阶段。1.区域地质普查勘探阶段(1955~1973年)地质部门先后在该区完成...

张河沟油田是怎样顺利得手的?
答:次年先在低台阶上打普查井(开32井),在沙3段下部钻遇数层含油层。为追踪油气富集带,1982年,在高台阶的五星集断块高点上布置开35井,结果钻遇石炭、二叠系油气显示,经测试为干层。通过这两口井勘探实践,掌握了西次凹油气运移的基本规律。经与邱阳辉、王金禄等研究,确认该断阶带油气主要富集在...

油田地质简介
答:1986年4月至5月在面1、面4井先后获自喷高产油流,使勘探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1986年底已探明含油面积17.6km2,石油地质储量5380×104t,而且每年以大于300×104t石油地质储量增长。根据区带资源预测,该区可能获得1.2×108t石油地质储量。八面河油田含油气层系属于第三系。新第三系馆陶...

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答: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97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

油气勘探开发进展
答:(一)勘探历程 我国的石油勘探始于19世纪末,在1949年之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油气勘探有5次重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石油勘探战略东移,在松辽发现了特大型的大庆油田,说明了陆相地层不仅可以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巨型油田。第二次是渤海湾盆地的突破,通过对复杂断陷盆地的勘探实践,总结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理...

油气勘探概况
答:图1.1 四川盆地勘探历程 (据马永生,2010)1.1.1 地质认识的深化、创新带来勘探思路的转变 每一次地质认识的深化、创新都带来勘探思路的转变,勘探思路的转变又带来了大中型气田的发现。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经历了4次勘探思路的大转变。第一次是从以找油为主向以找气为主的勘探思路转变。早期龙门山前带...

塔里木盆地
答:在油气田开发方面,海相碳酸盐岩裂缝、溶洞性储层开发技术不断突破,盆地目前原油产量已经达到1 000×104t以上;天然气产量已经达到100×108m3。 结合塔里木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可将盆地勘探阶段划分为2000年以前的构造、潜山圈闭为主勘探阶段,2000年以来的构造、潜山、岩性地层圈闭勘探阶段(表5-57),盆地...

(六)石油的发现来自于地质学家的观念
答:用这段话,对照一下作为一个“找油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历史,其经历,特是从1970年以来,油(气)三次上台阶的经历,几乎是Dicky一席话的验证。庆、华、吴下中侏罗统延安组古河道油田发现的思路,来自于1962年以来三普与原成都地质学院合作对延安组古地形西高东低和延安砂岩河道“由西向东流”的...

中国发现储量世界第一的油田
答:玛湖10亿吨级特大油田是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油气勘探成果,成为当前国内最现实的增储上产接替区。根据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规划,2019至2025年玛湖油田将年均新建产能165万吨,2026至2030年年均新建产能110万吨,2025年玛湖油田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并稳产6年。玛湖油田的发现历程 玛湖油田的勘探历史可以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