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档案馆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倚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江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3月24日,其前身为原县人委机关档案室,是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档案馆代码435063,为中共晋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直属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开发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建馆初期,馆址设在县人委机关档案室,配备干部2人,连同原人委机关档案员1人,共3人(兼县人委机关档案室工作)。
1963年4月,县直机关进行精兵简政、调整机构、整编人员,档案馆仍按原建制不变,但不再兼县人委机关档案室工作,人员编制3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工作遭受严重破坏,机构被撤销。
1978年6月25日恢复县档案馆建制。恢复建制后,配备3名干部,并健全库房管理、保密保卫、档案利用等一套岗位责任制,开展党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
1984年7月,县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成立晋江县档案局,实行局、馆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制度,行使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管理、利用两种职能。同年12月,晋江县委批转《晋江县编委会<关于重新核定党政群机关编制的报告>的通知》(晋县委〔1984〕079号),核定晋江县档案局、馆行政编制2人,事业编制3人,并于1985年1月1日起施行。
1985年5月,《晋江县编委会关于增加档案馆人员编制的批复》(晋编〔1985〕028号)同意增加档案馆事业编制3名,至此,晋江县档案局、馆人员定编8人。
1986年3月,晋江县人民政府县长吴颜南召集县委办、政府办、人事局、档案局、计委、财政局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档案馆库基建计划、增加人员编制、增拨经费及接收民国档案进馆问题。同年6月,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调整我县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通知》(晋县委〔1986〕综字054号)一文,《通知》规定县档案局性质上仍既是党的机构,又是政府机构,列入政府编制序列,归县人民政府领导,为县委、县政府直属的事业机构。县档案局、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办公室、业务指导股、档案编纂股和档案管理股4个股室。
1988年底,档案局、馆配备专职人员12人,雇临时工8人。
1989年7月1日经县政府同意,县档案馆首次向社会开放322卷民国地政档案。同年底,一座混合结构档案局(馆)综合大楼(5层)在县政府大院东南侧建成,总面积1546m,其中档案专用库房1146m,配有去湿机3台、复印机1台、照相器材1套、电视机1台、档案装具272套,档案事业规模初具。
1990年10月12日经省档案局、泉州市档案局联合组成考评组实地考评,晋江县档案馆以满分成绩达到省一级馆标准。
1992年5月,晋江县档案局、晋江县档案馆改称晋江市档案局、晋江市档案馆。随着晋江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馆软硬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至1992年档案经费达10.15万元(不包括人员经费),是1985年的26倍,局、馆编制增至14人。
1997年2月,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晋江市档案局、晋江市档案馆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晋委办〔1997〕14号),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合并,一个机构挂晋江市档案局、晋江市档案馆两块牌子,按《档案法》规定履行晋江市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及其所属单位的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内设秘书科、监督指导科、管理利用科和编纂科4个科室,局(馆)事业编制14名。同年,市档案局(馆)从政府直属单位机构划入市委党群系列,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
2000年11月,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转发《泉州市县(区、市)档案局(馆)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办法》。根据文件精神,晋江市档案局(馆)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
2003年1月16日,晋江市档案馆正式被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6月1日,在晋江政务网站建立晋江市档案馆网页。同年11月1日,晋江市文件资料服务中心进驻晋江市行政审批中心,成为一个“窗口”服务单位,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档案服务。
2004年,晋江市档案局依托政务信息网门户,设立晋江市档案信息网页,更替原有的市档案馆网页。同时,加强馆库建设,在二至五层安装自动消防报警系统(共32个探头),安装了覆盖全部库房、查阅中心、入门大厅的录像监控系统,建立了自动消防报警、防火防盗监控、恒温恒湿调控三大系统为一体的馆库基础设施现代化管理体系。12月1日,以省档案局林真副局长为组长的评审组对晋江市档案馆创建“福建省特级档案馆”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考评,经考评,晋江市档案馆以94.6分的高分顺利晋升为省特级馆,成为福建省第二家晋升为省特级馆的县级档案馆。
2007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下发闽委组参〔2007〕9号文,批准晋江市档案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局(馆)及时做好工作人员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工资套改等工作。
2008年4月1日下午,时任市委副书记陈健倩、市政府许宏程副市长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及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工作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市档案馆新馆筹建创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月30日市政府召开第22次常务会议,会议同意市档案馆提出档案馆新馆建设及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工作。11月份泉州市档案局对晋江市档案馆争创“国家二级馆”进行初审,认为晋江市档案馆已符合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标准, 2009年1月,晋江市档案局(馆)顺利通过省档案局验收,获评“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2008年,晋江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档案馆新馆建设被列入晋江市政府重点预备项目,并于2009年4月18日隆重举行奠基仪式。新馆用地面积7402.65 m,建筑面积17854.58m,位于晋江新行政中心区,北临十四号路,西靠罗裳山,东至人保财险用地,预计总投资8228.395万元。
2009年12月,晋江市局(馆)实现“三网三库”(即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和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目标。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档案目录数据142万条、档案全文数据234万页,初步实现了档案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和利用便捷化目标,极大地提升了档案服务水平。
2010年8月,晋江市档案馆新馆正式开工。在市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晋江市档案馆新馆建设进展有序,已于2012年上半年全部完工。



晋江市档案馆在那里?~

这个我也想问

在晋江实验小学隔壁旧晋江政府大院里大门进去右手边那幢楼,现在是青阳街道办事处,问问人就知道了!

晋江市档案馆的历史沿革
答:“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工作遭受严重破坏,机构被撤销。1978年6月25日恢复县档案馆建制。恢复建制后,配备3名干部,并健全库房管理、保密保卫、档案利用等一套岗位责任制,开展党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1984年7月,县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成立晋江县档案局,实行局、馆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制度,行使档案行政...

重庆市档案局的历史沿革
答:40余年来,重庆市档案局、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已先后向社会开放了521全宗的56万余卷档案,为社会各界的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决策谘询、经济建设以及公民的寻根问祖等,提供了大量可靠而翔实的凭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发...

江津市的历史沿革
答:江津古属于《禹贡》梁州,星临由大朱雀鬼宿,周属巴子国,秦届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早期文明在这里繁衍。江津建县已有1500多年历史,过去曾名江州和江阳,公元487年(齐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今重庆)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后周闵帝元年)于县治设七门郡,改江州为江...

镇江的历史沿革
答:镇江市历史沿革建置列表时期朝代 名称 时间 治所 辖县 先秦时期西周 吴国宜邑 不详 不详 无 东周 吴国朱方邑越国谷阳邑 前473年-前223年 不详 无 秦汉时期秦 会稽郡丹徒县 前210年-前201年 丹徒镇 无 西汉 会稽郡丹徒县 前201年-前121年 丹徒镇 无 东汉 吴郡丹徒县 51年-129年 129年-220...

江门的历史沿革
答: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县先后撤县设市,由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新会区辖原县级新会市的会城镇、大泽镇、司前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

江市镇的历史沿革
答:新中国成立前为江市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四区(托口区),1956年撤区建立江市乡。1958年公社化建立江市人民公社。l984年3月,撤公社建立江市乡人民政府。同年10月,乡改镇,设立江市镇人民政府至今。

速求江苏省吴江市历史沿革资料
答:其中松陵是吴江市政府所在地,是吴江的政治、文化中心;盛泽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所在地,是我国四大绸都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镇”;另外还有新兴的电缆之都—七都,绢纺之乡、水产重镇—震泽等。而古镇同里为国家AAAA景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退思园、“两堂三桥”和明清街等一批人文景观,使同里...

九江市江州区的历史沿革
答: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

上海市档案馆的简介
答:,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大楼位于中山东二路9号,坐西朝东,面向黄浦江,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9270平方米,原名“法国邮船公司大楼”,后改名为“浦江大楼”。大楼于1937年开始建造,1939年落成。建筑造型采用哥德劳曼耐司克样式,外形呈长方形,简洁流畅,是法租界外滩第一座现代化商业建筑。大楼...

四川省档案局的历史沿革
答:1963年6月从成都迁至雅安,1988年6月迁回成都。1998年11月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新建的四川省档案馆座落在成都市花牌坊街191号,总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占地25亩,主体建筑由主楼和裙楼组成,主楼17层,高56.1米,裙楼3层,可容纳档案300万卷册。库房为环廊双层厚墙体,全密闭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