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文初祖黄帝文化、美德?

作者&投稿:蒯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所谓“中华始祖”,是就中华民族的寻根追远、增强凝聚说的;所谓“人文初祖”是就文化创造、文明初创说的。
先说第一个方面。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对于这个问题也需要进行辨证地研究。讨论这一问题时,一般人把黄帝仅仅看作汉族人的祖先,这是不合适的。对此,李绍连先生撰文指出:“有人把黄帝仅看作汉族的祖先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前所述,今天的汉族实际上包含了华夏、蛮、夷等中国境内大多数原始部落的血统和文化,是一个有别于任何部族的庞大融合体。在这个意义上说,不仅炎帝和黄帝是汉族的祖先之一,蛮、夷诸部族的祖先也应是汉族祖先之一。同样,后代那些分别源于蛮、夷等原始部族的少数民族,也与汉族有共同的祖先。另外,亦有少数华夏族的后裔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迁徙到边远地区而成为少数民族,直接或间接承认炎帝或黄帝为他们的祖先。再则,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56个兄弟民族都是在汉、唐、宋甚至更晚的时期形成的,距离炎黄时代有三四千年之遥。由于迁徙、杂居、通婚等原因,子孙繁衍,支系无谱,很难在血统方面准确判别几千年前的某部族首领是某民族的祖先。与其把炎帝、黄帝或其它某个原始时代的英雄人物看作是某族的祖先,不如把他们看作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更科学、更符合历史实际。”(《炎黄文化研究》第2期) 今天,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族源,或传说中的始祖,如蒙古族的族源是唐代的蒙兀室韦,传说来自额尔古纳河,藏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个神猴与罗刹女所生子女,与宋代以后的“萌古”、“源骨”、“蒙古里”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羌族传说他们的始祖是“无弋爰剑”;维吾尔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卜可汗”或“乌古思可汗”,是以汉代的“丁零”和唐代的“回纥”为主要族源,融合了汉人、契丹人、蒙古人而形成的;彝族与远古时代的氐、羌人有渊源关系,与公元7世纪的“乌蛮”关系最为密切;白、纳西、哈尼、傈僳等民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也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满族与2000多年前商、周时代的“肃慎”、汉晋时代的“挹娄”、南北朝隋唐时代的“勿吉”、辽代的“女真”、明代的“建州女真”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南方各族传说自己的祖先是“盘瓠”或“廪君”,但他们都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过去那种“一元论”的说法已经逐渐为人们扬弃,“多元论”则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就是“多元论”的代表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指“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说明,中华民族是由众多的古今各民族在形成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组成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各民族都有各自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长期在统一国家中共处并发展其统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多源交融到多元一体,自觉地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所以,对于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提法,仅仅拘泥于血统上的认同是片面、狭隘的,更多地应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创造、融合和历史传承,着眼于黄帝在铸造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上的奠基作用。
再说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来到陕西黄陵县轩辕庙正殿,就能看到“人文初祖”四个大字,这是对黄帝具有本质意义的评价。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初祖”,是因为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源头。
从远古时代,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就很多,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著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根据历史和传说,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的各个部落中,有两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一位是炎帝,一位是黄帝,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的领袖。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轩辕丘),取名轩辕。又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他们率领我们的先民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进行种植、狩猎和其他生产活动。当然,由于他们必须经常迁徙,由于当时的物质生产还很落后,还必须极大地依赖直接的从自然当中汲取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一些部落之间免不了发生纠纷和争斗,其中最著名的有炎帝和黄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战争促进了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氏族部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引发了文明的创造活动。这样,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黄帝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以武力制约了炎帝的暴虐,平定了蚩尤的扰乱,统一了远古三大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共主。他与臣民一起播百谷,植草木,务农桑,做衣冠,制弓箭,造舟楫,创医学,大力发展生产,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他与臣民一起造书契(文字),绘图画,作甲子(历法),定算数,制音律,在精神文化方面贡献甚巨;黄帝还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财产、嫁娶和丧葬等制度,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我们的先民带入了文明的门槛。因此,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把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附会到他们身上,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关于他们的传说和踪迹。依据于右任先生的《黄帝功德纪》一书介绍,黄帝一生的发明创造包括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等,共20个方面。所以,历史上把他作为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人文初祖”的意思。当然,《黄帝功德纪》毕竟只是前人记载黄帝功德的资料汇编,多数记载有后人附会的成份,以讹传讹的记载也所在多有,要加以有鉴别地肯定。

~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黄帝是一位圣王明君,也是一位修道的人,他一统华夏,“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在治世的同时修身证道,以德教化百姓,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传黄帝生下来两个多月就会说话,十岁时就对当时情形有相当了解,明了自己的责任,注重修身积德,长成后更是个...

黄帝为什么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为“人文初祖”?
答: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璅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他还联结炎帝抗击蚩尤,在涿鹿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所人们称它为“人文初祖”。

黄帝的贡献有哪些,为什么他被称为“人文初祖”急
答: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答: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

简答:我们为什么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
答:炎黄部落在逐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后,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初祖的功绩和贡献是为人类创造了诸如:建屋取火、八卦文字、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禽、种地稼穑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使人类...

中华人文初祖——黄帝
答:黄帝,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反映了春秋战国年间民族融合的现实诉求,为凝聚诸氏族部落为一个整合民族就需要追溯一个各民族所共同的始祖——“种族的偶像”,“黄帝”及其传说由此而来。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答: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姓公孙,少典氏之子,因长于姬水 (今陕西黄陵县县沮水),故又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封于有熊,号有熊氏。因崇尚土德,土为黄色,故称黄帝。黄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文明的第一位一统天下的领袖。他联合炎帝部落,从黄土高原出发,历经52战,一统华夏氏族、...

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答: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的主要原因是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帝,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于有熊(今河南郑州市)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

紧急求解答!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求具体答案,我要...
答:黄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文明的第一位一统天下的领袖。他联合炎帝部落,从黄土高原出发,历经52战,一统华夏氏族、东夷氏族、苗蛮氏族三大部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我国最早的畜牧业生产与养蚕、舟车、房屋、衣裳、文字、音律、医药、算数等的发明创造,均始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自西汉武帝以来...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吗?
答: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完成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结束了野蛮时代,中华民族开始步入文明,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黄帝时代的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为中华古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