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看不起李景隆,为何朱棣还要选择这个将军做内应,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无可奈何? 李景隆手握60万大军,在白沟河之战中,为何会让朱棣惊天大逆转...

作者&投稿:蒸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李景隆主要导致了中央军和燕军攻守局势的逆转,由于他的常败,被人们戏称是朱棣安插在建文帝身边的内应,当然不是真内应。其实在朱棣的心中,李景隆是一个刚愎自用,不信任属将,爱贪功冒进之人,根本不是统帅之才。

李景隆被建文帝重用,朱棣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李景隆是一个草包将军,打战意气用事,贪功冒进,不是军队合格的领导者。这对战胜建文帝是一个大的助力。

因为朱允炆十分的信任李景隆,而李景隆这个人在领兵打仗上实在是没有什么本事,这对朱棣来说真的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李景隆对于朱棣来说是大功臣,屡次战败还是没有被换掉,这无疑是帮了朱棣大忙。

举止荣雅,谈吐不凡而且深受明太祖喜爱的明朝将军李景隆,但为何朱棣看不起他?~

朱棣看不起李景隆是因为这个人他在多次的战争过程中不仅打压下属贪功兵败,而且在敌军兵临城下之际还主动打开城门投诚,人们都爱开玩笑说李景隆实际是朱棣放在朱允炆身边的内应。而明太祖朱元璋喜爱他,也只是因为他当时还年少,他的父辈却是战功赫赫,而李景隆就是个很典型的官二代。

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初期,各路藩王动乱不停,朱允炆也是一个很刚的人,不考虑局势与实力,直接就要硬碰硬,这导致他不断的兵败,后来实在没有人用,经过他师父的推荐就启用了李景隆,可是李景隆也只是一个花瓶,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可以说李景隆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朱棣毫不费力的得到了天下。

朱允炆最初对李景隆抱着十分大的期望,给了他很大的兵权,李景隆也是作为年轻无甚经验的新人,头一次手握这么大的兵权,就有点激动了,不仅贪功冒进,不让下属发挥,反而在即将破城之事让人家撤退,结果最后错过了时机兵败而走,而这之后更是一路溃散,实力大退,这反而使得了朱棣士气大涨。

之后朱棣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攻到了南京城下,在这个时候李景隆做为朱允炆派出的大将,竟然主动打开城门向朱棣的大军投降,而朱允炆也是很傻,大臣们都劝他换掉李景隆,但他即便知道李景隆能力不行还是愿意相信他,最后朱棣登上皇位,朱允炆不知所踪,而李景隆也是很讽刺的被封了爵位。

提到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人们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建文帝手握精兵,最终却输给了自己的叔叔朱棣,落得一个下落不明的境地,实际上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建文帝用了一个将领李景隆,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几乎断送了建文帝的江山,最终让朱棣以上胜多。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当时在发动战争之前受到黄子澄的推荐出任将领,他面对建文帝的时候侃侃而谈,把自己在兵书上看到的东西都讲了一遍,当时建文帝也没想太多,就把重任交给了他,给他派遣了六十万大军去和朱棣对抗。


当朱棣听闻是李景隆带兵,心里乐开了花,他和李景隆从小一起长大,所以自己这位玩伴是什么样的人,朱棣心里一清二楚,于是他将自己的手下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这一战必胜,而获胜就全靠李景隆了。此时此刻的李景隆也想大展身手,他将所有的军队集结在一起,一改之前防守的战略,开始主动进攻朱棣的大本营北平。


双方进行战争之际,李景隆只顾着纸上谈兵,很多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盲目的打仗,后来朱棣采取手下人意见,开始进攻李景隆的指挥场所,结果他看到朱棣的大军打来了,吓得赶紧逃跑,丢下了自己的军队,这场战争最终朱棣取胜。还有一次,李景隆判断失误,以为朱棣有外援而错失了打败驻地的时机,最终只能在靖难之役中失败告终。

为什么朱棣要把明朝的第三大将李景隆给杀死?
答:1、李景隆的身份特殊 2、杀了他也没什么用 一、李景隆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之子毕竟是开国元勋还是第三功臣之子,而且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与朱棣是姑表兄弟,说起来朱棣还是李景隆的表叔父,这样一来李景隆身份是相当特殊了,还是朱棣五服之内的血缘亲人,最关键的是朱棣...

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何对李景隆的封赏最高,说他是第一功臣?
答:原因是李景隆是朱棣的人,朱棣派他潜伏在建文帝的身边。在战争的初期,建文帝和朱棣不在一个档次,朝廷的军队是燕军的十倍之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上,朱棣还是打败了建文帝的大军。其实这里最重要的人物还是李景隆,他最为建文帝最信任的人,全国的兵力都交给他,但是他所作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李景隆是...

朱棣称帝后,靖难诸将全懵了,李景隆为什么被封第一功臣?
答:说起李景隆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因为他实在称不上什么大将。准确的说他就是一个军事白痴,那就这么一个人,朱棣为什么会封他为第一功臣呢?其实这个要感谢建文帝朱允文,因为李景隆并不是朱棣的大将,这个草包将军是朱允文的大将。因为他在靖难之役中多次败于燕王朱棣,所以朱棣打内心里是非常感谢他的,...

朱棣不怎么喜欢老大朱高炽,却为什么还要立他为皇太子呢?
答:让李景隆端掉了朱棣的老窝,后果不堪设想,朱棣以后能不能当上皇上都是另一回事。所以朱高炽在成功镇守北平这件事上,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朱棣立他为皇太子,一点儿都不奇怪。朱棣的选择果然没有错误,他的儿子朱高炽和孙子朱瞻基开创了明朝的仁宣之治,让明朝走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李景龙为什么叫朱棣?朱棣为什么看不起李景龙?
答:即使因为他的各种失败,后人也经常开玩笑说他是朱棣放在他旁边的最强内线。虽然这是一个笑话,笑话唐不要凭空出现。李景龙有多像内线?本文就为你简单说一下。战争初期,他的任命是老兵耿秉文。后来,耿秉文因此,在他的老师黄子澄的建议下,文健收养了李景隆。文健皇帝对周思农寄予厚望李景龙的行为...

为何有人说南军主帅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到底有何凭据?
答:二、朱棣登基后,选择重用李景隆,朱棣五次北征,李景隆参加三次,并赐予李景隆高官厚禄。这是疑点最大的,朱棣和李景隆不止一次交手,按道理来说李景隆有几斤几两,他心里自然有数。如果李景隆真的是军事白痴的话,朱棣没道理这么做。三、朱棣对于李景隆非常宽容。《明史》中记载,永乐元年张信等人曾经弹劾...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李景隆,为什么成为了朱棣的大功臣?
答:果不其然,李景隆本事势头十足,却为了一点名利导致功亏一篑。即使是这样,建文帝也没有怪罪李景隆,还屡次派他出兵对抗朱棣大军,但是每次他都以失败告终,这让许多朝中大臣不满,纷纷商议建议建文帝杀害李景隆,但是被建文帝拒绝。最后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投降,建文帝下位。朱棣即位后就把李景隆封为了...

朱允炆治国也是仁慈之君 朱棣为什么还要举兵造反
答:从以上事态的发展来看,要说朱棣一开始就有谋反之心,显然不太可能。从建文帝开始削藩,朱棣一直都是小心避让,毕竟周王朱橚被削,是被其次子朱有爋告发谋反,也算的上是“证据确凿”。直到长史葛诚出现异状,朱棣这才觉察到事情并不简单,但此时的他仍然选择了装病避嫌,但随着齐王、湘王、代王、岷王...

朱棣为何能以少胜多击败李景隆?只因李景隆向来不问战事
答: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让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带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此外,朱棣还撤掉了卢沟桥的守兵。朱棣这一计策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赶往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抵北平城下。经过卢沟桥时见无守兵,不禁大喜,...

朱棣在称帝后,草包将军李景隆是怎么成了第一功臣的?
答:2,招降纳叛,政治广告 同时,对于朱棣来说,他是少见的靠着军事突袭逆袭上位的藩王,其政治合法性是禁不起当时人们推敲的,故此他急于需要有相当政治身份的人,向他表示投效,为他站台。所以李景隆以明朝曹国公和自己表亲的身份,给他开门,对于明帝国的其他骑墙派和观望者来说,那个就是个明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