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看似草包,其实是个具备深厚演技功底的无间道

作者&投稿:诸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1402年九月的一天,登基刚满三个月的朱棣决定大封群臣,奖赏这些在靖难之役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但令人惊讶的是,位列功臣之首的居然是建文朝曾经的大将军,亲率六十万南军北伐的李景隆。众臣为此都惊呆了,因此“诸功臣咸不平”。毕竟大家都是拼死拼活才挣下的这份基业,而李景隆只不过是一个手下败将,凭什么能居功第一。
但朱棣却力排众议,让李景隆位列,并且李景隆在永乐朝曾遭遇多次弹劾,但朱棣对他一再宽容,到最后也只不过是被禁锢在府邸,但依然享受国公的待遇,要知道朱棣可是几乎杀光了建文朝旧臣的人,却为何要单单袒护李景隆一人,这就值得寻味了。其实我们单从朱棣要封其为首功之臣的原因就能大致窥探一二。
史书上记载的,李景隆是有“默相事机功”,啥是“默相事机功”呢?就是暗中帮助的意思,这也就表明了李景隆实际就是一个无间道,得出了这个结论,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建文元年,因耿炳文在对朱棣的作战中失利,黄子澄便推荐了大明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皇亲国戚李景隆,至于黄子澄为何会推荐李景隆,无非是其出自将门,虎父无犬子么,再一个就是“读书通典故”,并且颜值还挺高,连朱元璋那样的高铁直男,在每次朝会上,也是“数目属之”。
除此之外呢,李景隆在削藩之初,也替建文帝立过功劳,那便是囚禁了周王,黄子澄觉得李景隆是个堪大用的人,于是便推荐了他。只可惜黄子澄看走了眼,这估计是黄子澄一辈子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
不久,朱允炆便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面对来势汹汹的北伐大军, 朱棣却带着主力去攻打了大宁,却只留下了少部分兵力守卫北平,这就不得不疑虑了,朱棣为何会在如此危机时刻,不管大本营,而去攻打大宁,这实在是匪夷所思。这只能说明在朱棣心中李景隆肯定是打不下北平,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李景隆的确太菜了;其二、李景隆是自己人。在信陵看来,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面对五十万来势汹汹的大军,而把大本营放在一边不管,反而分兵去攻打他地,这样危机的关头,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这么干,对比这两点,肯定第二条才有十足的把握。
据史记载,李景隆大军攻打北平时是差点儿破城了的,当时瞿能父子经过浴血奋战,差点儿就要攻下张掖门了,没想到在如此关键时刻,李景隆却要下令撤军,要“候大军同进”,致使快到手的鸭子飞走了,而史料中记载,他这样做是因为“忌功”,这就解释不通了,瞿能父子是他的部下,部下立功不就是他立功么,有谁还“忌”部下立功么?所以,肯定是另有原因。
而后,李景隆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建文帝觉得是给他的权力太小了,又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并且又给了他十万大军,权力越大,李景隆败得更快了。
当李景隆一败再败,准备从德州撤至济南的时候,竟然把南军贮备在德州的“百余万石”的粮食完好无损地留给了朱棣,这就有点儿意思了,李景隆和朱棣如果真是敌人的话,怎么可能把粮草就这样拱手送人,肯定是走之前丢把火啊。
除此之外,作为南军统帅的李景隆还刻意打压那些对燕军作战勇猛的南军将领,比如前文提到的瞿能父子,还有杨本,王度,盛庸等人都遭到了李景隆的打压。
李景隆的这一系列行为,让建文朝的大臣们都看清了他的嘴脸,纷纷指责他怀有二心,要求建文帝杀了他,可建文帝不允,依然重用他,他的举荐人黄子澄肠子都悔青了。
建文四年,朱棣逼近南京,方孝孺又再次请求建文帝诛杀李景隆,建文帝非但不允,还让李景隆去同朱棣谈判,现在的形势对朱棣一片利好,朱棣当场就拒绝了。
不久,燕军攻打到了金川门,当时把守金川门的正是李景隆,他二话不说便同谷王打开了城门欢迎燕军入城。要知道当时南京城可还有不少军队,再加上勤王的军队都在支援南京的路上,此次的南京保卫战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但这金川门一开,就全都完了。
李景隆就这样把建文帝的江山一步步送给了朱棣,朱棣要是没有李景隆的神助攻,能不能打败朱允炆还两说呢,因而严重怀疑李景隆就是一个无间道,就是朱棣安排在建文朝的卧底,只是这样的事不能放在台面上说,所以我们在明代官方史料看到的只是一位草包将军,实际却是一位具备深厚演技功底的无间道。

~

黄永旺名字好听,还是黄景隆名字好听?
答:黄景隆 名字好听 景:景字的本义是指亮光或日光.又引申指景象或风物,以及表示大或仰慕之义。《说文解字》释云:光也。从日京声。隆:盛大、兴盛、隆重、兴隆、深厚等。象征兴盛、吉利。意为盛大、兴盛。《说文解字》释云:隆,丰大也。景表示高、敬慕、日光;隆表示兴盛、隆穹、隆岳,意...

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为何成为了一个铺张浪费的人?_百度知 ...
答:我推测可能是因为李景隆练兵效果比较好,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就是他是善于将兵之人,因此派出李景隆外出作战。军中人都知道李景隆是个草包,但是朝中大臣都以为李景隆是个能人。靖难之役后,似乎朱棣认为李景隆应该是首功(真是够讽刺的),然后给李景隆加封高官,每次上朝,李景隆的位子都高于靖难诸臣...

客观评价晁错和黄子澄
答:因荐李景隆(封曹国公)代炳文,说景隆娴熟兵事,堪大任。谁知景隆也是个草苞,治军无方,将兵五十万,开始在白沟河等地吃败仗,以后又在济南城下惨败,丧师数十万。允(火加文)着急了,将景隆召还,撤了他的职,赦他死罪。子澄恸哭请求允(火加文)将景隆正法,以激励将士,允(火加文)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