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何对李景隆的封赏最高,说他是第一功臣? 他是朱棣的表侄,靖难第一功臣,却为何被朱棣圈禁至死呢?

作者&投稿:江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因是李景隆是朱棣的人,朱棣派他潜伏在建文帝的身边。在战争的初期,建文帝和朱棣不在一个档次,朝廷的军队是燕军的十倍之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上,朱棣还是打败了建文帝的大军。其实这里最重要的人物还是李景隆,他最为建文帝最信任的人,全国的兵力都交给他,但是他所作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李景隆是朝廷的卧底。他曾经用六十万大军没有占领只有几万人的城池。所以说李景隆才是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


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在朱元璋时期,朱允炆的爷爷为他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并且铲除了一些朝堂上的政敌。朱元璋留下的江山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就是这样大明的江山最终到了朱棣的手中。在靖难之役中,朱元璋其实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藩王的强大导致朝廷无法控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李景隆卧底的身份。如果没有李景隆,也就没有朱棣称帝的事实。



建文帝执政后,他发现藩王的实力逐渐的强大,朝廷开始无法制约他们。于是下令削藩,但是很快得到了抵制。最后以清君侧的理由,朱棣率领军队讨伐。在战争初期,朱棣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但是狡猾的朱棣在建文帝的身边安排了卧底。

那个人便是李景隆,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的长子,建文帝十分的信任他,并且赋予他天下兵马的权力。在李景隆的带领下,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李景隆打开了南京的城门,二十万大军惊慌失措,最终天下易主。



因为他背叛了朱允纹这才使得朱棣轻松的拿到了几座城池。

因为他对朱棣是非常的忠心,为他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

因为他一直是做朱棣的眼线,提供了很多情报,助他夺位。

因为这人背叛了朱允炆,打开南京城大门使朱棣不费吹灰之力就攻进南京,所以说他是第一功臣。

靖难第一功臣李景隆,为何被朱棣圈禁至死?~

历史上有很多的功臣,最后却没与落得好下场,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靖难第一功臣李景隆。
靖难之役平定后,朱棣对李景隆非常感激,屡加赏赐。其实,朱棣重赏李景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安抚勋贵之后。事实上,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造反,虽然获得了藩王的支持,但多数开国勋贵却支持建文帝,比如徐达之子徐寿辉,便是建文帝的铁杆忠臣。

朱棣称帝后,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勋贵之后难免担心遭到清算,忧患之下,他们很可能 做出过激的举动。所以,重赏李景隆这位曾效忠建文帝、攻打朱棣的靖难功臣,无疑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然而,李景隆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突然变脸,褫夺李景隆的爵位,将他与兄弟李增枝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
表面上看,是因为朝臣弹劾李景隆,说他图谋叛乱。朱棣将李景隆罢官后,又有大臣弹劾他“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其兄弟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

其实,稍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极可能是诬告。李景隆一个纨绔子弟,而且还是朱棣的手下败将,靖难之役爆发之初,他替建文帝带兵征讨朱棣,被燕军按在地上摩擦,试问,他怎么可能还有胆量造朱棣的反?
原因很简单,朱棣早就想对李景隆下手。靖难之役结束之初,朱棣对李景隆恩赐非常,固然是因为感激,但朱棣是何等雄才大略且性格多疑的君主,事后他肯定会重新审视李景隆这个另类的功臣。

李景隆对朱棣而言,固然有功,但对建文帝而言,那可谓是忘恩负义、无耻之尤。朱棣能瞧得上李景隆的为人?想到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宁可十族被杀也不愿屈膝投降,朱棣就更不耻李景隆的为人。
李景隆连对他恩重如山、义深似海的建文帝都能背叛,谁知他将来不会背叛自己?所以,朱棣绝不能让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得志!最后,李景隆被朱棣圈禁了近二十年,至死也没有获得自由。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李景隆以靖难第一功臣自诩,而朱棣也确实把他当作第一功臣对待。
朱棣称帝不久,便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授他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不仅如此,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这让靖难诸功臣颇为愤愤不平,李景隆凭什么位居第一功臣?

朱棣以李景隆为第一功臣,自有其理由:
首先,李景隆和朱棣关系非同一般。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亲是曹国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说,李景隆是朱棣姑妈的孙子,那么,他自然就是朱棣的表侄。


其次,李景隆对靖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建文帝的败亡,促成了朱棣的登基。
那么,如果李景隆没有开门投降,朱棣能否攻破京城?
或许能,但也有可能是,京城城高墙坚,朱棣一时半会根本攻不下,而在攻城期间,建文帝的勤王兵马正在源源不断赶到,到时,朱棣便会面临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失败便在所难免。

李景隆的开门投降便显得尤其重要。正因如此,靖难之役平定后,朱棣对李景隆非常感激,屡加赏赐。
其实,朱棣重赏李景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安抚勋贵之后。事实上,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造反,虽然获得了藩王的支持,但多数开国勋贵却支持建文帝,比如徐达之子徐寿辉,便是建文帝的铁杆忠臣。
朱棣称帝后,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勋贵之后难免担心遭到清算,忧患之下,他们很可能 做出过激的举动。所以,重赏李景隆这位曾效忠建文帝、攻打朱棣的靖难功臣,无疑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何对李景隆的封赏最高,说他是第一功臣?
答:原因是李景隆是朱棣的人,朱棣派他潜伏在建文帝的身边。在战争的初期,建文帝和朱棣不在一个档次,朝廷的军队是燕军的十倍之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上,朱棣还是打败了建文帝的大军。其实这里最重要的人物还是李景隆,他最为建文帝最信任的人,全国的兵力都交给他,但是他所作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李景隆是...

李景隆是朱棣什么人?
答:李景隆是朱棣的外甥。李景隆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被朱元璋列为功臣榜第三,仅此于徐达和常遇春。所以李文忠和朱棣算是表兄弟,那李景隆就是朱棣的外甥,朱棣是李景隆的表叔。李景隆和朱棣的历史 在朱棣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曹国公李景隆帮了大忙,他先是率领数十万大军讨伐朱棣...

李景隆最后的结局
答:朱棣夺得皇位后,对李景隆的背叛行为并没有忘记。虽然李景隆在朱棣即位初期曾得到过一些封赏,但这些都是朱棣为了稳定人心而做的表面文章。实际上,朱棣对李景隆的背叛行为深感痛恨,一直在寻找机会对他进行惩罚。最终,在朱棣皇位稳固之后,他下令将李景隆圈禁,直至其死亡。这个结局可以说是李景隆背叛行为的...

请问”靖难之变”的起因为何呢?
答: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认为天下只有自己的子孙可靠,又惩前代帝室之孤立无援,为保持朱姓天下的长治久安,一面厉行君主集权,一面又实行分封制度。他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各地为王,遂种下日后宗室内乱、骨肉相残的祸根。时分封于北方的有秦王樉(封于西安)、晋王棡(封于太原)、燕王棣(封于...

在明朝时期开国的六个公爵中,一直传承到明末的是哪一个?
答:在朱八哥将自己的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朱棣因为实在气不过,发动了较为震惊的“清君侧”。而在最后,棣哥靖难成功,将当时反对他的人进行了清算,而当中正好就有曹国公李文忠的后人李景隆,当时的李景隆奉命守住南京,可是后来因为实在是抵挡不住燕王军队的攻击,导致了棣哥破城而入,当登基后便将其的...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靖难期间,其他藩王又在干什么?
答:朱棣夺取皇位后,朱棣也没有难为他,还授予其宗人府宗正之职。 2、十一子蜀王朱椿:安心封地。 洪武十一年(1378年)受封蜀王,后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于成都。朱椿在朱元璋儿子中算是比较出类拔萃的,治理蜀地颇有成效,教化地方,宽厚待人,地方安宁,四民乐业。由于蜀王朱椿的为人处世,建文帝对这个叔叔还是...

明成祖朱棣的一生事迹简介
答: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4、登基为帝 朱棣即位后,重建奉天殿(旧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玺,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对靖难功臣进行了封赏,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如靖难初期因离间被贬的江阴侯吴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间的...

明朝朱棣的皇后 叫什么名字
答:洪武九年(1376年),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徐氏待人处事,体贴谨慎,深受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徐氏跟随燕王朱棣前往藩地,为孝慈高皇后守丧三年,她按照礼制素食淡饭。高皇后遗言中可以诵读的部分,徐氏都能将其一一列举不遗。靖难兵起后,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进围北平。当时朱高炽以...

《山河月明》正式开播,这部剧中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答:李善长,明朝的开国功臣,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还有明成祖朱棣麾下大将朱能:骁勇善战,靖难之役屈指可数的功臣,朱能,很早便跟随了燕王朱棣,是燕王朱棣最得力的干将之一。还有徐达,元末明初的名将,明朝的开国元勋...

由削藩引发靖难之役,帝王之位究竟归谁所属?
答:朱棣从小聪明过人,年仅十岁时便被封为燕王,而后从军多年,不仅武艺高超,而且有谋略。在讨伐蒙古的战役中多次立功,位高权重,威名远扬。太子朱标死后,明太祖有意立朱棣为储君,但是大臣们认为会这样引起皇子们的纷争,就劝阻了这一想法。朱棣心中难以平衡,更滋长了他夺取皇位的野心。同时小皇帝心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