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 关于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作者&投稿:犹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09年夏天,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交了 《俄罗斯联邦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以下简称 《战略草案》)。这个 《战略草案》 的制定,固然属于俄罗斯基础产业部门编制自身发展战略的例行公事,但对于当前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的俄罗斯地质部门来说,这次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它是苏联解体以来20年间俄罗斯地质部门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总结,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地质部门各项工作的基本纲领。

下面根据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副部长C.E .顿斯科伊在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委员会听证会上的报告和有关资料,简单介绍 《战略草案》 的制定背景和基本点。

(一)地质部门的困难和问题

苏联解体之后,1990~2005年期间,俄罗斯没有进行普查勘探,没有发现一个像样的油气田和固体矿产矿床。也就是说,俄罗斯这20年来开采的矿床,都是苏联时期探明的矿床,所用地质资料也都是那个时期的资料。从2005年,政府着手实施 《俄罗斯地下资源地质研究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国家规划》以来,地质部门刚有起色(见前文),却很快又遇上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和私人地质勘探投资明显下降,据预测,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还将持续2~3年。

2009年,俄罗斯油气公司计划的普查井和勘探井总进尺仅为650千米,比2007年少57%,是1990年的1/10,只有1936年和1947年的苏联时期才见过这样的记录。

俄罗斯社会上对地质部门的评价并不高,而且为它的前途担忧。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主席A.A.列多夫斯基在第六次全俄罗斯地质学家大会上作报告时不无心酸地说:“我想提醒大家,只是因为油气综合体的发展,地质行业才在社会上有一点点声望。更有甚者,绝大多数采矿公司,竟把地质队伍作为 ‘非专业’ 力量排除在编制之外”(А.А.Ледовский,2009a)。

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委员会官员В.П.奥尔洛夫指出:“专家和社会公众认为,俄罗斯地质勘探部门濒临危机,但这种看法并不代表官方观点”(В.П.Орлов,2009)。

事实是,前面已经说过,俄罗斯矿物原料综合体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60%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35%以上,占出口总额70%以上,而俄罗斯用于矿物原料综合体的费用仅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支出的不足0.5%。矿物原料综合体是引领俄罗斯经济向前发展的火车头,至少在未来15~20年里,包括国防工业、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内的所有其他工业部门,都不能取代它的这种地位和作用。

然而,的的确确,20年来俄罗斯地质部门积累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地质填图和科学调查长期被忽视,用于普通地质调查的预算资金,仅占地勘部门全部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的2.2%,而苏联时期这一比例为5%。许多远景区甚至连现代地质绘图底图都没有。

(2)绝大多数矿种新增储量赶不上开采量,某些矿产(如石油、金、铂、铜、铀等)由于强化开采,普查备用储量明显减少。

(3)地质部门的组织结构不能保证以所需要的速度完成国家的地质勘探工作。现在由国家监管的地质企业人员总数是俄罗斯联邦前地质部门人数的4.2%。俄罗斯联邦前地质部有900多家部属企业,在改革中经过关停并转还剩70家,其中22家属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管辖,48家由没有配备地质专家的俄罗斯联邦国有资产委员会统领。

(4)干部队伍老化,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008年为50~65岁,而2000年为45~55岁,1980年为35~45岁,地下资源用户与国企争夺人才的争斗剧烈,部门人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地质部门的科学潜力萎缩。

(5)原有的地质仪器设备制造企业遭到破坏,国产地质勘探设备陈旧过时,地质勘探生产无节制地依赖国外进口设备。

(6)没有统一的信息空间。

(7)国家采购制度不能保障对整个地质勘探工作周期的连续拨款。

(8)国家现行的矿物原料项目征税办法没有刺激性。

(9)法律不完善,行政壁垒森严。

(二)制定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依据

地质部门是决定国家中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基本规划(纲要)文件,无论如何都是以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规划的基本点为依据的,因为关键工业和能源部门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决于它。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决定矿物原料基地发展方向的规划文件。虽然有了政府批准的《俄罗斯地下资源地质研究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国家规划》,但没有一个能够确定达到其指标机制的战略方向性规划文件。

2008年10月15日,俄罗斯联邦联邦会议委员会第347次会议决议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出建议:与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共同制定至2030年的地质部门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旨在加强地质勘探生产部门革新保障和干部保障,以及各俄罗斯联邦主体和经济主体的俄罗斯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和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10月29日,第六次全俄地质学家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建议政府制定矿物原料基地利用和再生产长期(至2030年)国家战略。

2008年11月10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В.В.普京主持的一次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责成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能源部、经济与发展部、工业与贸易部草拟俄罗斯至2020年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并呈报俄罗斯联邦政府。要求草案包括完成下列任务的措施:地质部门革新保障,地质勘探生产的技术-工艺和干部保障,科学潜力的发挥,在分析世界矿物原料基地现状和日益枯竭形势的基础上查明发展趋势,明确目前和将来俄罗斯在全球原料市场上的地位与作用,评价俄罗斯原料基地开发利用的经济和战略合理性。

2009年6月19日,以俄罗斯总统担任主席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决议,要求俄罗斯联邦政府(В.В.普京)参照 《俄罗斯联邦战略规划纲要》,于2010年4月1日前制定出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

自然资源与生态部接受政府总理委托,起初打算编制至2020年的地质部门发展规划,为了跟别的规划文件保持一致,也为了给矿物原料计划工作打好基础,后来将发展战略的时间推延到2030年。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按照俄罗斯联邦政府和联邦会议委员会的要求,遵照政府总理委托中规定的宗旨和框架进行编写。编写时参照了 《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构想》、《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至201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基本工作方向》,参考了至2030年俄罗斯联邦能源、核能、运输业、冶金工业(至2020年)等4个 《发展战略》,以及《2008 ~2012年农业发展规划》 和国家优先项目 “俄罗斯公民宜居” 等规划文件。就俄罗斯地质部门本身而言,2003年政府批准的 《矿物原料和地下资源利用领域国家政策纲要》 和2005年由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制定并批准的 《俄罗斯地下资源研究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长期国家规划》,自然是编制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三)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的基本点

《俄罗斯联邦地质部门发展战略草案》 的前奏部分扼要论述了矿物原料综合体在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04~2008年期间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成果,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世界和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趋势,俄罗斯地质部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内容在前文有关部分已有反映,下面着重介绍一下 《战略草案》 中阐述的俄罗斯地质部门长远发展目标、任务和相关措施方面的基本点。

1.目标和任务

这次编制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地质部门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在普京总理主持的关于编写地质发展战略的部委负责人会议纪要中,明确要求发展战略要保障地质部门的创新发展,解决地质勘探生产的技术工艺和干部保障,充分发挥科学潜力,巩固俄罗斯在全球原料市场中的地位。

《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构想》(2008年11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对地质部门提出,要努力促进地下资源用户进行地质研究和矿床开发; 在矿床勘探和准备方面,造就“起先锋作用的” 公司; 恢复远景区国家地质勘探机构。

《至201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基本工作方向》(2008年11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鼓励投资流向油气田地质勘探和开采; 采取一整套措施实现地质勘探单位的技术工艺保障和干部保障,在建立大型一体化经营管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地质部门机构改革; 培育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一揽子服务市场。

按照上述文件指示精神,提交的 《战略草案》 中将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概括为两句话:俄罗斯联邦的可持续发展,巩固俄罗斯在全球原料市场上的地位(图2-36)。这个最终目标取决于下列四个关键要素,实际上是四个方面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1)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高国土地质研究程度; 减少紧缺矿产种类;矿物原料基地简单再生产。

(2)地下资源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多组分矿床; 加大矿物原料加工深度; 减小生态影响。

图2-36 俄罗斯地质部门发展战略的目标方向及落实发展战略的预期结果(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3)区域发展:落实大型矿物原料投资项目; 各个区域社会经济平衡发展。

(4)免遭不利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影响:提高居民的安全程度; 减小灾害地质作用和现象造成的损失。

实现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也就能保障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

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的工作与促进区域发展工作相结合,就是要圈定和发展矿物原料中心。

上述的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较详细的任务。在 《战略草案》 中,规定了四个基本工作方向。

提高地质勘探工作效益和投资吸引力,途径有四条:一是不断完善:专项纲要(规划)计划工作(采用矿物原料中心方式); 国家定单的分配与完成准则; 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地质部门组织机构); 国家地质监察制度。二是发展信息分析保障系统。三是科学技术保障和创新发展。四是干部保障。

2.以矿物原料中心方式改进地质计划工作

矿物原料中心这个概念,是俄罗斯地质部门目前推崇的一种专项纲要(规划)计划工作方式,也是将地质部门发展与政府要求的区域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所谓矿物原料中心,指的是由共同的基础设施联系起来的、工艺上相互有关的开采设施(在采矿床)、矿场间运输或矿井运输设施,以及矿产品制备、登记、装运设施的总和。实现矿物原料中心专项纲要计划工作的基础是客观的规划原则,有了这种原则,就可以根据区域内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和干部潜力,在成矿区自然边界范围内组织矿物原料基地的研究,在矿物原料中心范围内规划安排资源基地的开发,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地质部门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中期地质勘探工作规划和许可证发放计划,可使国家机关、区域和企业活动相关主体的工作协调起来,使区域发展计划与原料基地的研究开发工作互相配合(图2-37)。

确定和发展矿物原料中心是俄罗斯地质部门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是地质部门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与促进区域发展两大领域工作任务的集中体现。

3.完善国家定单分配与完成的准则

首先要根据地质勘探工作国家定单分配的特点,修改第94-Ф3号联邦法。这就是要制定定价原则,保障国家合同原始价格定价的透明度;确定国家定单完成效果评估标准;健全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领域的监督机构。

图2-37 俄罗斯矿物原料综合体发展的规划文件(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4.改革地质企业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地质部门组织机构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 《战略草案》 的内容。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终止国有企业一刀切的私有化,这个阶段已完成。第二步是采取组织-法律措施和行政措施,将现在散乱的地质企业组建成一个能保证完成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和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国家职能的协调系统。

组建方案是:所有地质企业按三大块组建(图2-38)。第一大块的职能是存储地质信息,履行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的一系列职能,如矿产储量评价,审核矿床开采设计文件。第二大块以现有的、已转为自治俄罗斯联邦机构体制的著名研究所为基础组建,它们将从俄罗斯联邦预算中得到补贴,在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委员会履行其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职能过程中提供信息-分析保障。第三大块是国家所有并有签约能力的地质勘探单位,它们将以全部股份归国家所有、由政府管辖的无限股份公司形式运作,确保技术上完成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是地质研究过程早期阶段国家必须完成的那部分地质勘探工作。这个国家控股公司姑且可以称为“俄罗斯地质公司”,将按工种和区域组建,要使俄罗斯国土和相邻水域都被相应的普查工作均匀覆盖,其工作量足以支持应有的国家地质研究水平。

“俄罗斯地质公司” 的组建和完善打算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先以一个现有企业为基础,在确定了负责人并设立管理机构之后,建成一个管理公司,起着 “俄罗斯地质公司” 牵头公司的作用,而且最初还充当所有地质企业股票持有者的角色。第二阶段的工作是降低这个控股公司旗下各公司的费用,提高其效益,打造它的有效运作模式,而此阶段管理公司的作用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第三个阶段,“俄罗斯地质公司” 将根据已经建立的目标模式,来履行赋予它的职能,而此时管理公司的主要职能则是管理 “俄罗斯地质公司” 的活动和监督整个系统规定的运行情况。

上述改组方案以前曾研究过,也得到了政府总理的首肯,目前正在拟定实施第二阶段方案所必要的法律规范文件。

5.不断完善地质监察制度

要求规范地强化矿床投入开发的手续,确定地质勘探工作的阶段性,详细规定与地下资源利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协调办法。在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还必须制定对工作阶段和对完成国家订单竞争者的要求,制定因违反地下资源利用条款的透明制裁办法,规定出改变或终止地下资源使用权的形式化的理由。

图2-38 完善管理系统(优化国家地质部门的组织机构)(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6.减少行政壁垒,实行经济刺激

减少行政壁垒有四条措施:

·改进具有俄罗斯联邦意义的地下资源地段的提供办法。

·利用申请人原则提供地下资源地段,简化手续,缩短地质勘探工作许可证办证期限。

·简化向地下资源用户提供深部层位勘探权的手续,利用地勘成果从简校正地下资源地段边界。

·对于较深层位和邻近采空区的储量,赋予地下资源用户增拨权。

促进地下资源地质研究、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和地下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刺激措施有:

·完善地下资源用户费用的补偿原则,增加对首先发现者的奖励。

·实行改征利润税的新税制。

· 改进矿物原料及其加工产品关税征收机制。

·减少对地质勘探工作的外国投资的限制。

·对开发紧缺矿产和低利润矿床的创新给予税收刺激。

·完善矿产储量和资源分类系统(特别是在计算可采储量数字时要多考虑矿床开采的经济因素)。

· 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地质勘探工作,培育风险资本市场。

·将俄罗斯联邦境内矿物原料加工的要求纳入许可证协议。

7.建立统一的地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任务是俄罗斯总理普京2009年夏天在国家储备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来的。由不同部门和方面收集的与矿物原料基地发展有关的俄罗斯联邦地质信息,应纳入垂向一体化信息系统,作为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地下资源利用领域管理决策的依据(图2-39)。

图2-39 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协作系统(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这个一体化信息协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俄罗斯国土研究资料、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矿床和矿点表、国家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工作登记簿、许可证注册簿。通过签定部门间信息交换协议,获得矿产开采信息、原料市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和工艺技术保障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汇交俄罗斯联邦政府信息中心。

除了上述任务,在地质信息的管理保障方面,还提出了完善地质信息流转链条每个环节(收集、存储、提供使用)信息-分析保障制度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从略)。

8.地质部门的科技保障和创新发展

提出的措施有:对私人投资解决不了的国家课题,划拨国家直接投资制定创新项目; 地下资源利用领域的创新活动采用租赁筹资办法; 向为创新项目贷款或者共同工作的私人投资商提供国家担保; 向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推进科技产品各种形式的商品化(专利权,使用权,地下资源科研成果技术秘密并将其纳入法定资本等); 发展公司孵化器和科学多边形;将先进科技成果以国家标准、技术操作规程、部门规范文件等形式巩固起来。

9.地质部门的干部保障

这是俄罗斯地质部门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拟采取如下措施抓紧培养专业人才:在年青一代中普及矿业-地质专业知识;完善矿业-地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为此一要将教学资源和教学大纲纳入全俄罗斯统一的连续地质教育体系,二要发展区域实习中心,供矿业-地质专业大学生开展教学实习;保障地质部门工作人员物质报酬的竞争力;建立地质部门的领导干部储备。



地质部门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一)发展战略
2010年6月21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第1039-P号令,批准了《至2030年前地质部门发展战略》。根据这一发展战略,俄罗斯地质部门的优先方向是:不断完善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国家管理系统;提高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投资吸引力;不断改进地质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存储和利用系统;不断提升地勘工作的科技保障程度;为推广创新技术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干部培养和进修系统。
(二)优先发展方向
(1)烃类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领域。国家投资倾向油气新区的区域研究阶段,由油气开采公司出资,进行更为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查。
(2)固体矿产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领域。国家订单往往包括开展普查评价阶段的地勘工作,针对具有国家头等意义和军事战略意义的矿床,有时还应开展勘探阶段的地勘工作。
(3)在成矿省和矿物原料中心的自然边界范围内规划地勘工作。其与行政区划无关,这些成矿省和矿物原料中心的划分应考虑到区内建立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可能性。
(4)在具有联邦级储量地区的地下资源利用过程中,鼓励各公司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减少其投资风险,尤其要不断完善地下资源用户(矿床发现者)开支的补偿原则。
(5)开展地勘工作和推动地下资源的合理利用。考虑开发的经济因素,改进矿产储量和资源量分类办法,制定一系列措施,奖励矿床第一发现者,并进一步改进第一发现制度。
(6)持久开展超前性专题基础地质研究。解决地质部门现今和未来的一系列应用问题,包括:论证俄罗斯国土成矿区划、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和矿区深部构造模型制定方面的新方法,针对沉积盆地深部层位的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预测等。
(7)人才队伍的需求保障。提高地质专业人员的声望和待遇,避免地质行业专家外流。
(三)未来主要任务
2003年4月21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了第N494-P号政府令《矿物原料和地下资源利用方面的国家政策》,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和生态部批准了《矿物原料消费和再生产平衡基础上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和地下资源的国家长期计划》,根据这两项重要内容,俄罗斯地质部门制定了矿产资源发展的远景任务:
——以满足国家在矿物原料资源方面的需求,奠定俄罗斯联邦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矿物原料基础,以及以能源和矿物原料安全保障为目的所必须的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
——以国家经济不同部门的地质保障和地缘政治利益为目的,勘查研究俄罗斯联邦领土,包括大陆架、内海水域、大洋底、南北极;
——以满足基础经济部门现阶段和长期需求为目的,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和保护矿物原料资源;
——在易出现危险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区域进行地下资源的评价和预测。
(四)发展趋势
矿物原料基地是俄罗斯国家经济和工业部门拥有的天然的竞争优势,是俄罗斯经济的主要供给,它保障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其向新的生产方式转变。在长期远景规划中俄罗斯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将取决于矿物原料基地的现状,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矿物原料基地的再生产是地质部门的中心任务。这个任务的解决取决于国家地质研究的详细程度以及从地下资源区域研究到矿床勘探所有阶段的地勘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世界上的矿产,俄罗斯大多都拥有巨量的矿物原料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铝、铜、镍、金、金刚石、铂族金属、磷矿石和钾盐等。矿物原料出口产品的年产量按价值计算超过俄罗斯联邦国内总产值的30%。
俄罗斯和世界矿物原料综合体的发展有以下基本趋势:
——在易采露天矿床储量枯竭的背景下,由于油气和固体矿产传统开采区域资源基地枯竭,新区、内海区和大陆架的作用有所提升;
——需更加注意固体矿产、油气原料、地热和矿水资源矿床新的工业类型;
——矿床普查和开采深度增加;
——开采矿床的矿石品位降低,并且在矿床开采中,难选贫矿石逐渐取代易选富矿石;
——地勘工作向偏远地区和矿山-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基础设施不发达地区转移。
(五)制约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俄罗斯利用矿产的种类和范围也在随之改变,随着对一些原料需求的增长,或将开采一些新的矿产,而某些矿物原料需求可能会明显减少。
俄罗斯大部分矿产储量保障程度很高,个别矿物原料的国内开采难以满足需求,需要依靠进口。另外,俄罗斯高品质矿石的矿床较为缺乏,且分布不均,加之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矿物原料在采选和再加工方面的难度。
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受到以下制约因素的影响:
——在俄罗斯一系列远景区没有编制符合现代要求的地质图幅,制约了矿产普查工作和成矿预测研究;
——近年来能够通过强化开采大幅增加矿产储量的矿床显著减少;
——未发证资源中很大一部分储量,在现有的采选、加工技术、运输、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都不成熟的条件下,还不能形成良性开采;
——现有的地下资源利用国家管理系统难以为地下资源用户投资地勘工作创造足够的条件;
——现有国家购储系统难以保障在发现矿床的远景区—确定矿床—开发矿床的整个过程(周期为5~15年)中连续进行完整的地勘工作。
目前,俄罗斯已加大力度解决矿物原料稳固发展和利用的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以提高地勘工作的投资吸引力,包括:扩展地勘工作规模并提高其效率,完善矿产利用管理的行政和经济机制,加强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科技、投资,以及人员保障。

罗永国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035)
2002年,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地质工作正面临4个方面的重大转变,通过这一系列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就当前我国地质工作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地质工作的战略地位
地质科学严格地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比当前任何一门据认为是成熟的科学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多得多,理论概括的广度和深度也大得多。为了研究和解决一个重大地质问题,往往需要采用多学科、多兵种的技术手段。当前,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中用来解决重大问题的理论和技术,总体上严重滞后。人类目前的智力成就,以及任何一门成熟科学的先进理论和高新技术,暂时都无法解决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和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及演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尚需时日。只有不断提高人类的智力成就和探测地球内部的综合技术能力,以及对其他星球的了解程度,这些问题才有望得到真正解决。
另一方面,无论从理论意义上还是从实践意义上讲,在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国家财富所产生的影响上,地质科学比当今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博大、深刻和长远。而且,与其他科学相比,地质科学应当是一门“大众化”的科学,在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上远胜于其他科学。
可是长期以来,这一点却从未得到人类社会的认可。这是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人们对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对他们生存具有的重大影响了解不够深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当然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但同样重要的是需要地质界自身做出努力,使其科学成果和工作业绩更加贴近人类社会,贴近实际生活。只有在人类真实感受到这些成果和业绩使其获益匪浅的时候,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才会在人类社会中生根、开花和结果。
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各国政府和各界的支持。但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还必须研究并解决可相容发展的问题。所谓可相容发展是指在经常性变化和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下容许生物界生存及演化的可能性,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人类在用自己的智力及才能创造巨大财富供自己享用的同时,也在破坏自己得以安居乐业的家园,并严重危害着整个生物界的存在。
当前,危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生存及演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自然作用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两大部分。这里不去讨论自然作用因素对生物界带来的危害,而只是概略地研究一下人为活动因素对人类自身带来的惩罚。
在人为活动因素中,急剧改变环境的两大重要因素是对矿产资源的极度和无序开采,以及发动使用高科技高强度杀伤性武器的战争。两者不仅直接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更为致命的是使空气、土壤和水被严重污染。这种污染绝不是短暂的,不是轻易能够根除的,而会长期隐存着,成为长期危及人类和动植物后代的隐形杀手。这样一来,使得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处在一种危险的状态之中。环境污染正在直接和间接地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动植物中引发各种新型疾病,而人类适应这种突发事件的速度和能力却不是无限的。
地质界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迄今,地质界对这类问题不是没有作出反应就是反应迟缓,未能冲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旧框架。对人类面临的新威胁,地质界应当有所作为,力求走出过于专业化的狭窄圈子,面向社会现实,主动涉及更广泛的领域,这是使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得到整个社会认可和受到更大重视因而使其富有无限生命力的根本出路。
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将会继续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最紧迫最复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有制定并切实执行正确的矿产资源政策,才能解决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甚至严重短缺的局面。运用现有的地质理论、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力求在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今后仍然是解决矿产需求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然而,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以及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的今天,如果仍旧只是把找矿上的重大突破作为我们制定今后矿产资源长远发展战略的惟一立足点,那就显得很不相宜了。在制定国家矿产资源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原则
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再生性资源,这已得到公认。一种矿产作为有用物质,是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并且是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确定并加以利用的。当这种物质含量低于某数值时就不是矿产,就不是一种有特定用途的物质了。比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是在具备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才成为可以利用的矿种。这些矿种不像动植物是可以再生的。因此,矿产资源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有取尽用光的时候。但是,人们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这表现在管理上和政策上采用了与可再生资源相同的做法,在开发利用上采用了粗放式甚至掠夺式的开采方式。
2.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周期长和风险大的原则
矿产资源的积累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具体矿床的发现,也必须经过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经过普查评价工作和最后的勘探工作才能得出有无矿床存在以及矿床大小的结论,但往往需要多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
地质找矿工作的风险大。经过上述长周期的地质工作之后,如果能够作出有矿床存在的结论,则所做的工作、投入的人力、花费的时间和财力就是有效的。如果得出否定的结论则是无效的,而出现否定结论比得到肯定的结果在概率上更大。这种周期长和风险大的情形,在其他产业部门是较少见到的。
3.区域地质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基础的原则
各国的长期实践清楚地证明,开展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特别是开展中比例尺和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工作,是进行矿产普查及评价的前提条件,是指导找矿工作的基础。缺乏这种工作,矿产勘查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4.发展高尖精技术,使矿产资源使用量降至最低限度的原则
从主要矿产资源拥有量和保证程度的角度出发,大体上可将世界各国分为矿产资源“富国”和“贫国”二类。长期以来,资源“贫国”通过发展“高、尖、精”技术来减少矿产资源的使用量,以减缓由于矿产资源短缺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压力。
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中心的设备型工业转变为以电子技术为核心,节省能源和资源的高新技术工业。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因矿产资源短缺,以钢铁为首的原材料工业减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出现了从“重、厚、长、大”的工业时代向“轻、薄、短、小”的工业时代的转化,以便力求减少矿产资源使用量。在进行这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重视从宏观上调节地质工作布局,使之与高新技术工业协调发展,合理超前,为保障日本“稀有金属”(包括所有的铁合金金属、部分有色及贵金属、部分稀散元素和全部稀土金属)的稳定供给提供有利条件。
应当指出的是,采用高尖精技术大大减少了矿产资源使用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于找到了若干个新的矿床。如果按照传统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方法及速度继续发展下去,即使资源“富国”也会变为“贫国”。因此,从长远考虑,任何国家都不能滥采和滥用资源,应当走尽可能减少矿产资源使用量的路子。在这种情况下,地质部门肩负着重要任务。对于向高新技术转变来说,所需要的矿产资源类型及数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满足新的资源需求,是地质部门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
5.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减小因矿产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原则
工艺技术的进步在解决矿产资源问题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制定矿产资源政策时,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认识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
矿床多具综合性成分,因此,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极大潜力。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求开发利用一些被认为无利用价值的矿产,如选矿及冶炼废料和中间产品、矿井中的矿化水等等;为了满足工农业和人类社会的需求,除采矿外,还应开发包括地下水在内的其他地下资源;为了解决日趋紧张的能源问题,在开发矿产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相关的地热能。实践证明,从综合开发的角度出发,只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就能在开采主要矿产的过程中,顺便开采伴生的其他矿产;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只要采用一些工艺方法,同样可在工业利用主要矿产的同时,从综合性矿石中开发伴生的有用组分。因此,综合开发利用矿床是无须增加多少成本即可大大增加矿产资源数量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提高矿石组分提取率是扩大矿产资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绝大多数矿产在制成最终产品之前,在开采加工过程中有用组分平均损失35%~55%,有时高达60%~70%,其中2/3以上是在加工阶段损失的。由于工艺上的原因,黑色冶金工业损失金属矿物约20%,有色冶金工业约40%,稀有金属冶金工业约50%,从矿石中附带提取的分散元素通常不超过10%~15%。为了提高矿石有用组分提取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配合冶炼过程开展工艺矿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此,对矿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及提高矿石有用组分提取率,是实现贫矿变富矿、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以及无矿变有矿的最重要途径,是扩大矿产资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矿石有用组分提取率的提高,可以达到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污染。如果不采取这两种措施,矿石中的许多组分就会进入水体和土壤中,使环境受到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而由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将是巨大的。因此,对矿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大力提高矿石有用组分的提取率,不仅起到了扩大矿产资源量的效果,而且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6.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
由于矿产资源不均一性和经济全球化,矿产资源全球配置的形势不可阻挡。实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是我国矿产资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1)必须坚持库存战略储备与地下战略储备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应对国际风云突变事件特别是战争的紧急情况,国家必须拥有必要矿种必要数量的库存战略储备。为了应对持续时间长的紧急事件,还必须将国内某些矿种具有一定探明储量的矿床暂不开采留作出现紧急情况时再行开发利用的地下战略储备。
(2)必须坚持国内找矿和国外买矿相结合,但以找矿为主的原则。这样做既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也是为了应对发生战争的紧急事件。中国是一个面积很大、具备各种有利于矿产富集条件的大国,同时,许多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和找矿力度还很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积极开展工作,找到各种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矿产应当不会有太大困难。从国家安全着想,绝不能放松而是应当大力加强国内的找矿工作。
同时应当承认,中国又是一个人口近13亿的发展中大国,如果只是依靠国内矿产资源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主要依靠国内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积极购买急需的国外矿产资源。当然,采取以从国外买矿为主的方针也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这样做会使世界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导致国际矿产品市场动荡不安,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出现诸如战争之类的突发事件时,在国家受到外部封锁的情况下,靠到国外买矿来维持社会稳定和保卫国家安全,一般来说是不现实的。
7.能源和饮用地下水优先的原则
当今世界,除战争外,最令人忧心的是恐怖组织发动的各种突袭事件。一些国家的地质部门近几年来针对战争和各种恐怖活动可能对本部门承担的工作领域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必要的应对措施。
在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从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存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在矿产资源保证方面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能源和饮用水的安全供应问题。
目前,世界能源主要靠煤、石油和天然气,但其资源有限,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枯竭。水力发电是世界上非矿物燃料的主要能源,已得到广泛开发利用,但它在世界总能源需求中只占很小的部分。可以替代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核能虽已开发利用,却未得到广泛利用,而太阳能和风能虽是可再生能源,但规模有限且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因而只能断续用于发电。另外一种重要的能源是氦-3,但其巨大资源量是蕴藏在月球上,人类近期无法开发利用这种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资源。它主要分布在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内。由于它分布广、规模大、埋深浅、勘探费用相对较低而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经济潜力。据估计,世界各大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换算成甲烷气体约为1.8×10~2.1×1016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总储量的两倍。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巴西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能源储备战略角度考虑,作为政府行为,投入巨资,相继开展本国专属经济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内的调查研究和资源评价。一个深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和开发的热潮正在全球兴起,全世界都在期待着这种新型能源早日造福人类。
地球上有待开发利用的替代能源是地热能。地热的赋存形式很多,除热水和热气外,还有分布更广和更为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干热岩和岩浆热资源。热水和热气已为一些国家开发利用,但资源量较小。据计算,美国干热岩资源底数为1000万与1300万夸特(1015英制热量单位)之间。1982年世界能源消耗量略低于250夸特,估计全世界矿物燃料(所有形式加在一起)的储量大约为36万夸特。即使只考虑地温梯度高于45℃/km那些地区的干热岩资源底数是65万夸特,这也远远大于全世界加起来的矿物燃料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全世界的干热岩是一种未开发的能源,它可保证整个人类获得数千年的能源供应。
在地热资源中,岩浆热的重要性仅次于干热岩。据估算,在美国深度不到10公里的地壳中残存的熔融岩浆或部分熔融岩浆含有的热能量为5万~50万夸特。这种潜在岩浆热资源的估算值比美国矿物燃料的资源量要大,大致是美国年度能源总消耗量的650~6500倍。
干热岩和岩浆热资源加在一起,无疑是人类可以长期使用的宝贵财富。20世纪70年代初,将干热岩用作一种实际能源的概念几乎被视为一种纯科学幻想。在随后对美国芬顿山做了15年以上广泛的试验工作之后,这种概念的可行性已被证实。开发这种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促使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积极可行的计划。岩浆热能的开发试验工作也在积极展开。今后的目标是要克服现有的障碍,以便工业部门能够实际开发利用这种能源。可以预期,这种能源的实际利用对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将会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许多国家对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供应问题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尤其以俄罗斯最近几年的研究最为突出。长期以来俄罗斯许多地区是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的供水源。随着工业活动不断加强,地表水受污染的情形已屡见不鲜。据俄罗斯水文地质学家的研究,如果恐怖组织对地表水系统进行攻击,比如施放各种毒剂和致病细菌,脆弱的现有饮用水系统将不堪一击,全部报废。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应当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做出长远规划。地下水是饮用水最安全的供水源,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8.开发新型替代品的原则
在人类发展史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先不被认为是矿产的东西后来变成了有用的矿产。比如人类在17世纪将煤用作燃料,到19世纪中期发现石油可取代煤用作燃料,到20世纪中期又发现铀是一种强大的能源。
大量事实说明,虽然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却是可以不断更替的。人类将以往认为的非矿产变成矿产的事例层出不穷,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更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开拓新型矿产资源应当成为今后扩大矿产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还要积极提倡和大力推行“发展代用材料”的思想及相关措施。长期以来,用一种材料取代另一种材料始终是工业部门的正常业务。代用材料的出现,不仅可以扩大资源,而且会使某些矿物原料失去实际意义。像资源短缺的白云母,可用相似性能的氧化物和蛭石等加以替代;由于研制成功一种玻璃纤维来代替天然资源奇缺的蓝石棉,使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取消了蓝石棉的战略储备;由于人造金刚石和其他超硬材料的出现,原属战略矿产资源的刚玉完全被取代了。一些国家正在利用有机合成方法生产各种合成材料以代替部分钢、铝、铜和其他短缺金属。当前,许多国家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发展代用材料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因此,在制定我国未来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时,应当把发展新型代用品作为解决矿产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予以重视。
三、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开辟新的找矿领域
加大国内找矿工作的力度,是扩大我国矿产资源最切实可行的措施。
1.陆地找矿
我国陆地部分不同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不同,以东部地区研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与此相对应,矿产研究程度和找矿水平也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矿产分布深度有地表、浅部和深部之分。依此标准来看,我国东部地区虽然不排除找地表矿和浅部矿的可能性,但应以找深度较大的矿床为主;中部地区仍应注意找地表矿和浅部矿;西部地区找地表矿的潜力很大。
因此,从找矿潜力来看,并且考虑到我国建设战略西移的发展要求,必须确立并坚持贯彻东、中、西部相结合但以西部为主、中部次之、兼顾东部的方针。
西部地区虽然找矿前景极大,无论是能源(包括油气、煤、铀和地热)、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都不例外。但是,在全面大力开展找矿工作之前或同时,需要大力提高西部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包括消除1:20万比例尺国家地质图的空白区,以及对已老化或者质量不高的1:20万比例尺地质图进行更新,特别是对那些找矿前景好的地区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测量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地质调查为普查、评价和矿床勘探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2.海区找矿
从陆地找矿转到海洋找矿,是我们今后扩大找矿领域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海岸线很长,沿岸可以找到各种重要的砂矿。我国四大海域的大陆架面积很大,已经找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藏。可以坚信,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还会找到更多和更大的油气藏。在我国南海地区找天然气水合物的前景乐观。
太平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金属矿产。锰结核的总储量约30000亿吨(而且每年大约以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92亿吨;多金属软泥-热液硫化物矿床是近些年来海洋地质调查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含有铜、铅、锌、铁、锰、银、铀、钍等金属元素,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现在,一些国家已经把加速勘探和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作为满足未来矿产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推测,在本世纪,海洋矿产将会成为解决人类矿物原料需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我国除了抓紧大陆架的矿产勘查及开发之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太平洋底相关地段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做好开发利用这些矿产的前期准备及试采工作。
四、加强立法,促进地质工作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转换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驱动机制是计划驱动,决策方式是上级或单位领导决策,成果评审验收是达标评价,责任对象是对上级负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驱动机制是需求驱动,决策方式是民主和科学决策,成果评审验收是效益评价或价值评价,责任对象是对公众负责即对纳税人负责。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体制下,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明显不同。当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情况下,地质工作管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执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法制要健全。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地质矿产工作管理缺乏法律方面的制约。因此,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必须抓紧地质工作管理方面的立法。俄罗斯地质部门一开始就做了这一重要工作,为以后地质工作管理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应当指出的是,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地质工作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是国家的矿业法。至于说到更具体领域的立法,各国情况并不一致。总体上讲,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的制定,俄罗斯做得比较全面和系统。这种差别可能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西欧各国的地质学家在欧洲地区开展地质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古生物鉴定、地层划分以及区域地质测量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理念和共同遵循的准则,随着欧洲一些国家向外侵略扩张,将这些理念和准则带到了北美、南美、大洋洲、非洲以及亚洲。其结果是,在都是执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这些理念和准则成了许多国家地质工作中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做法,使得许多国家无须再对这些领域的工作进行立法。
我国和俄罗斯的情形与上述国家不同。中国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有40年左右,前苏联执行这种体制的时间达70多年之久。在这段时期里,从事地质工作的几代人(包括管理者在内)对上面提到的那些“约定俗成”规则以及对相关工作的法律问题都没有形成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约定俗成”的做法虽然在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发展上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它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做出应有的及时反应,这种缺乏“时代感”的不变性使它在某些方面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另外一个问题是,它所具有的“灵活性”或“自由度”的可变空间过大)。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需要一定的时间。领导者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习惯了“领导拍板”的运作方式。要使领导决策转变为民主、科学决策,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领导决策和民主、科学决策的矛盾和斗争。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加强国家对地质工作管理的全面和系统立法就显得特别必要。只有这样,我国地质工作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罗永国,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

加强中俄矿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答:矿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全球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的形势下,中国把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作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立足国内,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增加资源储备和供应;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矿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开采和利用效率。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矿业国际...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立法
答:在1992年通过的联邦《矿产资源法》中,上述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1993年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中得到了体现。 俄罗斯联邦《宪法》和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法》确立了形成和调整矿产使用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基本原则,矿业部门开始对矿产使用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通过了一系列包括具体的矿产法律制度的规范文件。

俄哈蒙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答:与矿业开发有关战略性行业为: 在联邦级地下资源区块内进行地下资源的地质研究或资源勘查开采。 战略性矿床标准为: 对联邦级地下资源公司的控股权不得超过 5%。据俄罗斯工业能源部的信息,战略性矿床 ( 油气田) 包括铀、金刚石、纯石英、镍、铌、铂族金属、钴、铍、锂、原生金 ( 储量在 50 t 以上) 、铜 ( ...

俄罗斯国家能源及资源战略
答:目前俄罗斯天然气主要销往西欧。然而,亚太地区各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促使天然气开采部门的兴趣...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要求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雅库特)的石油...如果在地质研究过程中发现矿区并确认符合联邦矿产资源的标准,即使外商或有外资参股的俄罗斯法人企业拥有...

关于地质工作的国家使命和加强地质调查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
答:我们坚持认为,发展地质勘探工作的战略——这是国家的权力,联邦的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大型和超大型矿体的命运应由国家在立法和政府层面上来决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矿物原料基地的建设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是全民的财产。应把国家控制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开发作为其资源利用的强制性条件,从普查勘探阶段开始,到评价、...

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
答: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是,在已探明的(A+B+C1)级储量中究竟哪些矿物原料应列入战略性矿物原料的名单。我们认为,那些当极端情况发生时短期内会严重影响经济运转的资源,位于在役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在一定条件下都应列入战略性原料的范畴。根据全俄矿物原料经济与地质勘探工作研究所对已探明储量进行...

国外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现状
答:从以上5个岩心库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岩心库目前整体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特别是经历了休克疗法和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其人员构成、资金来源、高科技引入程度、地质资料服务的方式和手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也可看出来俄罗斯中央政府和国土资源决策部门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视程度。 但是,俄罗斯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

地质信息保障
答:由于俄罗斯中央与地方地质资料局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因此,在各联邦主体地质资料局手中掌握的地质信息大致相同。这些信息资源构成了俄罗斯现今地质调查和矿业发展的信息基础。自2011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联邦政府规定停止征收国家地质信息使用费。俄罗斯地质资料局提供的信息量随之急剧增多,地质信息的查询数量从...

环境地质工作的战略地位
答:矿产资源和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保卫国家生态安全成为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土地管理模式向生态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地质科学正不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美国地调所地质处制定的2000~2010年战略中,“建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地质框架”成为其七大科学目标之一。俄罗斯一直...

简述!俄罗斯矿物资源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答:3.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战略应考虑其现状的薄弱环节,应建立在预测消费矿物原料部门的发展、燃料动力资源消费增长趋势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之後,不论按何种方案发展国家经济,到2005~2010年,对燃料-动力资源和其他矿产的需求量,按现有的预测,都将比1997~1998年增长8~12%,其中黑色金属—7~14%,有色...